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抗战后期,美国为了结束对日作战,实现在远东的各项权益,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积极推动国共谈判。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肩负重大的使命,多次主导国共和谈,从"延安协定"的签订到"重庆谈判",他分别采取了"促蒋联共""扶蒋压共""支蒋反共"的调处政策,但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陶醉于商业野心和救世主使命的美国人对中国有天然的优越感;二是根深蒂固的反共意识形态使美国政府无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中共的独立性;再加上赫尔利本人刚愎自用,使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逐渐偏离中国现实。赫尔利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加剧了中国内战危机,使美国对华战略目标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和平、民主、民生、倡廉方面的政策,揭示得人心者必得深厚的伟力,并由此阐述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国共两党政策在几个重要问题上的比较(一)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两党追求目标和实现方式不同国民党追求一党专政。1945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称:"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的科学论断。我们应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同国内外敌对势力殊死较量等三个方面来看待和理解反对和防止腐败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从马林在1922年初建议中共加入国民党开始,他和中共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国民党性质的认识有差异,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方面,是双方在加入国民党的旨趣方面存在歧义。中共认为加入国民党只是建立群众性共产党的一种策略,具体是到国民党内部去争取其中的工人群众并分化瓦解国民党;马林计划是要中共加入国民党内部,以宣传手段去影响并改变国民党的策略,使之成为群众性的国民革命党,担负起国民革命的使命。经过马林的努力,中共放弃了分化国民党的策略,转向支持马林的计划。只是这一以改变国民党策略为中心的计划,遭到了孙中山的抵制,马林折羽而归。  相似文献   

5.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 ,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实现“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战略思想的需要 ;认为中共承认“中国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特殊情况下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必然选择 ,是国共“党内合作”题中应有之义 ;在党的独立性问题的认识上 ,陈独秀的错误不是没有认识到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独立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恰恰是片面强调了独立性以致把它同“党内合作”对立起来 ,犯了形左实右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三青团充充当了国民党控制和笼络青年的工具,然而它与国民党之间又存在着非常奇特而微妙的关系,表面上它是国民党的助手组织,实际上与国民党互不统属,由于它先后被复兴社分子和蒋经国所掌握,三青团并入国民党后,势力非但未减,反而扩大,国民党逃至台湾后,仍长期影响着台湾政局。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服务人民的思想其本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原则.二是道德规范,它是政治观和道德观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服务人民,被历史地赋予了以下两大新的特征即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一体化和服务人民成为国家社会的制度化特征.服务人民必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恪守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昂扬斗志,扎实学习本领,努力增长才干,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并讲究效益.  相似文献   

8.
明清江南与江西地区的经济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邻江南地区,因其地利之便,明清时期江南与江西的经济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两地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大庾岭商路作为清代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外贸大通道,从经济学角度讲,是非经济的,它是政府海外贸易尤其是清代实行一口通商的结果。明清江西与江南地区密切的市场联系也并非江西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真正体现。清代江西地区过境贸易的繁荣更多地是政府经济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姜夔词在南宋词坛别具一格,其词具有“清空”特色。本文结合其词作具体阐述了其空灵含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是抗战时期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论争.围绕民间形式是不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论争主要在向林冰和葛一虹之间展开.中共中央南方局也发挥着积极的组织和指导作用.但这场论争并未得到中共中央的认可.问题的根源应该在于中共党内高层领导人文艺指导思想的歧异.  相似文献   

11.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了自己新的跨世纪亚太外交方略;开创了我国亚太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对党的先进性的考验。彰显的民族精神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以凝聚民族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典范,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民族精神一次次地升华和迸发,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是中国最能激发民族精神和凝聚民族力量的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审时度势,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求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她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