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培养人才综合素养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教学途径,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进行解读,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进行探究。进而从推动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加强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当中的融入、发挥新媒体信息传导的优势作用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并对具体的可行性实施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活动方式十分契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二者融合实施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研究,以及在劳动技术教育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两条路径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达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然后阐述了工匠精神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理逻辑,最后提出了工匠精神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路径,包括起点渗透:融入课程设计的构架之中;过程贯穿:融入课程实施的过程之中;评价反推:融入课程评价的反馈之中。  相似文献   

4.
文章明确了湖湘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磨血育人的民风传统、忧国忧民的爱国传统、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论述了湖湘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分析了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路径:注重学习宣传教育、抓住课堂教育不松手、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凸显校园环境的隐形教育、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内容载体。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以此促进教学目标转化、实现教学模式转变、推动课堂改革步伐。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阻碍,进而创建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教育环体“四位一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与生活细节之中。在小学阶段,以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并突出实践性、趣味性与可操作性,通过识字写字、传统节日、文化表演等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亲近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生活,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终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经几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内涵,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基于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以及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国在21世纪初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实践活动课程无疑成为了大家眼中的亮点。地方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因此,地方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的重要路径。但目前学校的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仍面临一些困境,通过以S小学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尝试为例,分析其整个过程中的成果与面临的问题,以便共同探讨地方文化融入实践活动课程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上升到“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意义和现实困境,归纳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四种实践模式,即以专业建设为统领,全面融入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模式”;以师资队伍为抓手,全要素融入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全方位融入学生活动中的“文化模式”;以实践环节为纽带,全过程融入社会实践中的“实践模式”。旨在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0.
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路径上,应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开展"主题+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一家庭一社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海霞 《成才之路》2023,(15):113-115
“四史”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是落实党中央重大政治任务的重要要求。文章围绕“四史”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这一主线,聚焦融入价值、融入环节、融入方法。以阐释融入理论、历史、实践的内在逻辑为起点,论证实效价值、认同价值、时代价值为逻辑基础,展开融入实践教学设计并有效分析融入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为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2.
屈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核心价值和深刻内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意义重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比较多,但专题聚焦于屈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实践路径的探究较少。屈原爱国精神形成的重要源流地高校——湖南理工学院,以课内教学、课外活动、文化熏陶、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五个维度为融入路径,促进屈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A4):17-18
现阶段小学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中,为能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提升,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改善教学的现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新的教学理念的融入,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文章从理论层面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传统节日文化融入的价值加以阐述,然后就融入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以及策略实施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4.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雷锋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内涵丰富,对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坚定信念、敬业奉献、创新创业等优秀品质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从将雷锋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价值内涵、实践路径三个方面阐释用雷锋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逻辑进路,积极推进雷锋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凝聚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6.
欧阳娟蓉 《文教资料》2021,(2):46-47,6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主体。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体表现为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纯粹的自我价值追求;推动大学生进行自觉自信的文化理性塑造。基于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为理性传输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资源供给;拓宽传统文化传递方式,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丰富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增强学生实践感知。  相似文献   

17.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分析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积极心理价值,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途径是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活动,构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环境,发挥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将幼儿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在幼儿心灵播下认知、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是富有深远意义的举措。“阳泉彩色面塑”是在继承老一辈传统面塑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民间故事、传统习俗等,将地域特色、人文理念巧妙应用于制作过程的一种传统艺术,属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审美价值。阳泉市实验幼儿园积极探索“阳泉彩色面塑”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价值和途径,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在幼儿园得以传承并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中华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将中华茶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实践,有助于以学校文化效力推动育德效力,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与发扬,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与路径。本文以浙江大学茶文化特色活动为例,对其育人功能与实施路径展开分析,旨在为中华茶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藏族学生来内地高校深造,但因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内地西藏班在民族文化融入中存在着一定"鸿沟"。作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方面综合的STS教育,在构建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民族融入的交流平台、创建多样化活动民族融入等方面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