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实现这一"对话过程",其实质就是三方面"情"的相交融汇的过程,因此,应将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全过程,即阅读前的情感激发,阅读中的情感交流,阅读后的情感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实现这一“对话过程”,其实质就是三方面“情”的相交融汇的过程,因此,应将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全过程,即阅读前的情感激发,阅读中的情感交流,阅读后的情感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之间的对话多向交叉、构成多个回路,但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最核心的,学生无疑是阅读活动的"第一主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仅凭浅层次的用"口"阅读、以"声"对话,显然是不够的。要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就要让学生亲历阅读历程,用"心"阅读,以"言"对话,走进文本深处去触摸语言,体验情感,领会表达。有了  相似文献   

4.
拥有丰富的阅读体验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也是积累素材、提炼语言、提升思想的必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丰富阅读体验。如采用诵读、鉴赏、补白等形式感知文本;通过联读比较、知人论世的形式建构文本的意义;与自我旧有知识经验、情感思想、行为判断进行对话,实现新的"自我"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一、读写结合,促进思维活跃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有助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对阅读大有裨益。教师一方面要重视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范例,丰富语言存储;另一方面要加强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写作上,把阅读技能转化为写作技能。如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一文从大娘、小金花、大嫂的心理对话出发,表达了对她们的真挚情感以及永久想念。阅读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文章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真正展示个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这种阅读有生命的激情,有学生和文本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这种阅读张扬学生个性,显现学生灵性,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相似文献   

7.
<正>黄厚江老师认为阅读教学要三"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素养。基于文本的阅读,应该包含两层意义上的对话:一是学生和文本主体间进行教学对话;二是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学互动。显然,学生是阅读的直接执行者,而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主要通过课堂对话来促进学生和文本主体间的对话。语文的课堂营造的是一个共享、共融、共进的氛围。而良好氛围的营造最重要的前提是课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提出:"注重散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探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学生的阅读图式,有效进行深度阅读."散文阅读应使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获得语言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拟从散文阅读教学文、言两方面探究散文阅读的基本途径,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感知作者的情感,探究文本的内核.  相似文献   

9.
黄玉立 《教师》2012,(36):62-62
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有多种形式: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最后,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为了实现通过对话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把握住以下几点:一要让学生在阅读期待中动情;二要让学生在领悟文本语言的神韵中移情;三要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抒情;四要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融情。  相似文献   

10.
吕可 《成才之路》2013,(14):54-54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  相似文献   

11.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本质上文质兼美,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从情感入手。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情感,进行有效的角色体验,教师以情激情都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石海平 《考试周刊》2014,(58):30-3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心灵之窗,塑造灵魂,培养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使人们更富于人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是传统意义的传授、讲解.而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同一层面、同一平台上的沟通、合作、对话。它既是语言外壳的对白,更是思想、情感的碰撞与交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产生认知趋同、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具有生命价值的。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能、情等层面与文本对话,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14.
实现“对话教学”的四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对话自我对话往往是在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之后进行的。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阅读的心得和感悟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积累思想实际或情感体验发生碰撞从而对文本产生顺应、同化,或者产生矛盾和疑问,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思考、反思,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自我对话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和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的基础和前提,学生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少不了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生本对话生本对话往往用在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或难点的深刻理解上。生本对话是对话的一种主要形…  相似文献   

15.
吕可 《成才之路》2013,(2):21-21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如何把握这个"情",现在提出以下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是阅读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围绕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文本,感知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走进文本的内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文本,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对话式教学”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欣赏、理解、感悟、评价等阅读能力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思想实际、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恰当地运用多种形式的对话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顺应、疑问、同化、反思、共鸣,让对话呈现出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的状态,从而体现出阅读的个性化与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没有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参与,语文的阅读教育也就犹如"鸡肋"。学生只有去体验阅读,深入文本中,才能与作品中的角色、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交汇,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行。一、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其实,"对话"就是一种"共享",教师与学生之间共享智慧、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情感的体验。有些教师这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的本质做了准确的解读,“对话”成为语文阅读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材编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阅读的本质就是对话,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组织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对话,是相互信赖的精神的交融;对话,也是教学相长基础下的相互切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