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应用题,只须根据已知条件,设计恰当的表格,借助表格可以简明地显示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分析、推理、发现规律,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就是列表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5~6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初步学习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会从问题入手和从条件入手,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正表格问题是对现实问题情境的高度抽象概括,表格问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的数量关系,并且容易发现不同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安排表格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为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会用列表法  相似文献   

4.
表格问题是对现实问题情境的高度抽象概括,表格问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的数量关系,并且容易发现不同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安排表格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为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会用列表法描述函数关系打下基础。在表格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学状况怎样呢?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以"用方程解决问题——行程问题"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一类追及问题的教学实践及思考,旨在交流提高.1.教学简析教材中采用了问题方式呈现例题,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能画图或列表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吗?这样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独立列表整理,也为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接下来教材引导学生根据画图或列表整理的结果,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方程模型解  相似文献   

6.
正表格问题是对现实问题情境的高度抽象概括,表格问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不同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安排表格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为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并为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会用列表法描述函数关系打下基础。但是,在表格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学状况怎样呢?笔者针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7页第4题(如图1)的教学与部分教师进行了交流,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所遇到的问题,以下是在交流过程中所出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听了一节四年级数学公开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对于课本中的例题(苏教版第七册第66页,图略)"小明说,我买3本,用去18元;小华说,我买5本。小华用去多少元?"教师首先出示活动要求:根据情境图,先整理表格,再根据表格列式解答并交流想法。(1)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2)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数学问题?(3)根据所求问题,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  相似文献   

8.
陈晶 《教学与管理》2014,(14):45-47
正表格问题是对现实问题情境的高度抽象概括,表格问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的数量关系,并且容易发现不同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安排表格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为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会用列表法描述函数关系打下基础。在表格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学状况怎样呢?笔者针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页第4题(如图1)的教学与部分老师进行了交流,下面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正>“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式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通过列表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教材通过“栽种果树”的现实情境,呈现桃树、梨树、杏树三种果树的行数和每行的棵数,分两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并借助整理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相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四年级:列表、画示意图;五年级:列举、倒推;六年级:替换。教材每册单独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意在突出提高解  相似文献   

11.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文本提供了情境图: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教材呈现的是用列表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对这部分教材的理解组内老师持两种不同的意见。有老师认为:本题就是老教材中所讲的归一问题,数量  相似文献   

12.
列表即解题     
由于表格的直观性,利用表格整理条件及关系往往可使之一目了然,有助于通过类比、归纳作出猜想,有助于探索某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有助于从中发现规律确定解题方向。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列表可使各种复杂关系变得简单明了,对于一些涉及情况不多的问题,列表本身就是解题。现从以下八个方面以实例子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思路]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向学生提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应用作图法、列表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法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情分析]课前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一小部分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多数学生对独立探索"鸡兔同笼"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背景 "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不尽相同.如,北师大版教材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枚举,旨在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5.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节内容,教材借助三道类似"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的编写程序是:例题重在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学会借助画图或列表进行推理分析,从而调整数量直至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晶 《辽宁教育》2014,(6):44-46
表格问题是对现实问题情境的高度抽象概括,表格问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的数量关系,并且容易发现不同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安排表格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为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会用列表法描述函数关系打下基础.在表格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学状况是怎样的呢?笔者针对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页第4题(如表1)的教学与部分教师进行了交流,下面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正苏教版四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要求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摘录、整理数学问题中的信息。我认为,应该让学生立足于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生成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学生首先根据情景图提出若干问题,并就其中一个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学生自主整理信息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32%的学生只是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原封不动地抄了下来,64%的学  相似文献   

18.
一、读懂教材,走进文本 第一问:读懂了吗?这是指教师要熟悉和了解所使用的教材.读是理解教材的基本手段,读是懂的前提."读"和"懂"之间还有个桥梁,那就是"思考".读了还要有思考,才会懂.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一课,教材重点渗透"尝试",融合了操作、列表、猜想.题目是:鸡兔同笼,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教材呈现了3个表格. 读完教材后,我根据表格的特点分别取名为:逐一列表法、取整微调法、取中协调法.其中的表三(如下原表)是先假设鸡和兔各占一半,再列表.我想:是不是再增加一行,鸡的只数是14,兔的只数是6,腿的总数是52?这样2只2只地增加,调整后一眼就看明白,鸡的只数必然在14和12之间,只能是13只.  相似文献   

19.
正《生活中的推理》是实施新课标后新增的内容,这节课沿着"情境呈现问题——自主尝试推理——表格方式构建——表格解决问题——思考方法拓展"的主线编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亲历对生活现象判断的过程,学习进行简单推理的方法和数学表达。笔者努力在教材内容呈现的深度与学生参与面的广度中找到契合点。一方面让学生自主尝试使用各种方式表达推理过程。例如:文字表达、连线、列表,从中体会推理过程中的方法多样性策略,并初步感知列表法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分析 列表是苏教版教材中第一次独立安排的策略学习。教材通过“买文具”的情境,呈现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教材旨在让学生经历“寻求策略——解决问题——感受价值”的系列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列表策略的价值,产生学习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并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内化策略。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避免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