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设"和"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预设"错误",预约精彩生成;预设"问题",预约精彩生成;预设"弹性",预约精彩生成。教师课前多一分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分发展。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这样才能使一堂平淡的课呈现出"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3.
我们一直强调课堂的教学应是"生成"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表现。然而,我也认为高效的课堂、精彩的"生成",离不开充分的课堂预设。只有合理、充分预设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受到预设的限制,而让课堂失去灵动性。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交流、合作,学会探究。理念的转变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教学是有规律的,课堂需要预设;教学是动态的,必然会生成。如果课堂没有预设,就不会有生成。课堂的生成是在预设基础上完成的。因此,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前预设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季克浪 《考试周刊》2007,(50):71-72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对话、交流的特征。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前须有充分的预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接触。教师课前充分备课,经过充分的预设,课堂的教学生成便能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是鲜活的、动态的、生成的,课前预设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旁逸斜出".当预设与生成发生碰撞时,教师的教学机智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能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设,还要从课堂实际出发,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不满足于课程学习目标而对知识做出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是课堂中的宝贵资源.正确处理好"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促进课堂预设生成的同时,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因势利导,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发展创新的平台,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落实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预设与生成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常常会得到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或提问,也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果,让教师措手不及。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前瞻性的准备——预设。而生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习、碰撞后的新火花。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巧妙地预设,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预设,简单地说就是计划有准备的教学,教学的生成,就是在课堂上出现预设之外的教学情景。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没有科学的预设,就会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机械和呆板;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就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  相似文献   

10.
乔海霞 《广西教育》2014,(25):87-87
正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建立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有驾驭复杂教学活动的能力,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教案和课堂教学步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捕捉课堂的动态生成点,及时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顺学而导、顺学而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者拓展教学目标的目的,使课堂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一、在深度挖掘中生成  相似文献   

11.
预设和生成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平衡好二者关系,才能保证教学计划高效完成。教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预设和生成的平衡:创设情境,引导生成;尊重学生,参与生成;把握课堂,动态调整生成。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品德课堂教学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本文主要从新课程下精心预设"意料生成";敏锐捕捉"意外生成";合理利用"预设"与"生成"三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教师、教材、课堂有机地相融、和谐地构建,充分展现动态的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13.
郑潇潇 《快乐阅读》2012,(15):68-69
一个互动生成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围绕学生的发展来精心预设,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融入课堂,才能走进有效的"生成"境界。但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生成",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惟有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完善,才会有"节外生枝",才会有"灵光一现",才会有"瞬间"的精彩,而课堂也因为这些瞬间的生成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成就精彩课堂。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预设、灵活预设.还要适时地突破预设,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思考、发现,不断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它既包含静态的计划、安排,更包括动态实施的过程。静态的计划与安排是教学的准备阶段,可称之为课前“预设”;动态实施的过程则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特征。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是无根的苗,无线的风筝。生成则是预设的新生命,是课堂的生命体现。没有生成,课堂便是一潭平静的湖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的课堂是因预设而存在,因生成而精彩。一、课堂的生命之源——预设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上好一堂课,充分的预设是必须的。那么,怎样才能让预设充分呢?1郾教师要吃透教材,有生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是教师预设的课堂,也是学生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教师、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精心预设之外的各种"意外"——课堂即时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是需要充分的预设.有效的生成是充分预设的结果.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两者融为一体.预设不充分,肯定会产生更多的"课堂意外",这样的课堂意外"生成"是与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充分的预设就是深思熟虑、未雨绸缪,有效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两者互动共生,才能保证教学的优质高效,演绎课堂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的课堂中需要充分预设学生情况、预设质疑问难、精心建构弹性化教案的精心"预设",也需要在偶发事件中、在错误中、在互动对话中的精彩"生成"。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只有互动互生,精妙融合,才能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要鼓励学生互动中的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教师只有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教师要在预设中为生成创造条件,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成,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教学活动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它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这种设计,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使之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能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预设与生成和谐的课堂能激发学生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下面我就怎样关注课堂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