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并说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的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必须认真研究"学情".基于学生学情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知识体系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态度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合适的引导,设置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相似文献   

3.
赵德财 《小学生》2013,(3):79-79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了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索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式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不是只需要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还需要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使学生积极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将对学生的新知识的教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学生学会了数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了思维能力,就能对数学中存在的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理解、分析、总结,最终掌握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作者在此试着分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后进生转化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认真把好关,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相似文献   

6.
蔡联远 《广西教育》2013,(26):79-79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数学教材,发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各种资源,不拘一格地启发学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引发学习兴趣,激励创新精神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等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只有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探索新知识的阶段。在教学中,我经常把要发  相似文献   

7.
为了配合新课程、新课标实施,进行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数学实验教学就是,借助某种实践操作或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实验操作实践中探索、学习、分析、判断、联系、归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就是使学生在知识过程、支持重现过程中发现了"新定理",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说、读、写”是学习知识的基础,知识又是能力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培养途径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语言训练;二是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点拨,适时反馈和调控。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了解知识,还要学会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数学逻辑思维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多方面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结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提出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思维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成效,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数学重难知识点细化、分解,保证学生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同时,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趣味性、创新性比较强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价值、培养学科认知,进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一、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化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钱卫云 《成才之路》2010,(7):I0014-I0014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对的难题。挖掘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力图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现就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我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马天寿 《中国教师》2010,(Z1):385-385
<正>经过本人多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体会。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14.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常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原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在知识学习完成后,又要适当设计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印象,强化认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都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在解决问题上。用发展性的眼光来看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加强锻炼: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无限的空间。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弓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努力发现新知识,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挥,发明创造,使学生投身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为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潘龙捷 《广西教育》2014,(21):109-109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学生先前学习的知识在后继学习中的运用,分为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两种。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正面迁移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全面吸收新知识,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创新能力等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正迁移能力谈三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第三,教师要设计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自主领悟新知识;第四,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小亮 《学子》2014,(11):64-64
数学知识强调前后的连贯性,新知识的学习要用到老知识,所以加强高中数学迁移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迁移思想的应用,使用观察分析、概括综合、比较等方法,不断巩固学生的数学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认真进行前后知识的对比联系,找到知识的共通点,进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郭秀云 《考试周刊》2014,(82):70-70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应该把它作为学生学习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生新知识的一个起点,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新的知识,发现新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就说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的新起点,注重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积极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吃透数学教材的精神实质;与文本进行认真对话,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并巧妙地运用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握渗透德育的良好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提高文明教养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