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怎样看待均衡要想让教育均衡之路方向更加明确,首先需要对教育均衡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先从国外教育的价值选择来看:日本实施"一张图纸建学校",定期轮换教师、校长;韩国推行"教育平准化",撤消"名门中学";芬兰倡导"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接受到相同质量的教育",这些国家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体现出了公平优先的特征。而美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师》2013,(6):5-5
<正>编者按:面对当今教育中出现的价值混乱、价值多元的现象,认识"价值教育"、思考"价值教育"、落实"价值教育"已成为一大趋势。那么,如何认识、思考、落实"价值教育"?本期《深度报道》将推出一组文章和一篇专访,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教育教学到学校活动,提出并讨论有关"价值教育"的相关问题,并对"价值教育"的践行进行全面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国际化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的"三强一高"培养目标,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规模从小群体拓展到大范围,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内涵从低层次提升到高水平的创新理念;提出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方式,使大部分研究生不出国门就能获得国际化教育资源,接受国际化教育,使以前少数学生才能受到的昂贵的国际化教育惠及到大部分学生;构建了接轨国际一流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科学的建设和发展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科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它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学习苏联教育学到"文革"中批判苏联教育学;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科教兴国";从封闭自守到改革开放;从教育学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中国教育科学正越来越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走向世界。然而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还需要正确处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外国教育经验与本土经验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由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把握现实、谋划未来!  相似文献   

5.
"朴作教刑"是中国先民提出的,尔后成为教育上的一种指导思想;汉儒又从实践中总结出"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经验;宋儒再提出"教不严、师之惰"的绝对论调,经过历代的传诵,以至于传统教育离不开体罚,似乎无体罚则无教育,不知误导了多少家长,害苦了多少儿童。这一切到了清末兴学,才有些许改观,此后民国,进而共和国,民主教育的实施使其越发消退。从"倚重"到"怀疑",从"收威"到"示威",从"可施"到"不得",是体罚与中国教育这百年来变化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它的所指也在不断扩大,证明人们观念的不断进步。简而言之,这一路走来步履有点蹒跚,颇为不易。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17,(4):81-88
在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正在从"对教育的评价"向"促进教育的评价"转变,对教育评价本质的认识从认为教育评价是对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获得能力或生产知识的认知过程的评价。研究参考教育评价领域前沿权威文献,总结了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的八个转变:教育评价的理念从知识论到认知论,从反映论到建构论;教育评价的目的从遴选到问责,从鉴别到诊断;教育评价的内容从知识到认知,从Rs到Cs;教育评价的工具从标准化到情境化,从纸笔化到数字化;教育评价的要素从题目到证据;教育评价的环境从封闭到互动,从强迫到吸引;教育评价的方式从测验到活动,从有形到无形;教育评价专业指南从经验到规范。以此为我国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使教育评价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  相似文献   

7.
黄芳 《教育研究》2012,(8):143-148
《科学教育框架》提出了新阶段美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愿景,反映出美国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动向,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实现从"探究"到"实践"的跨越,在科学教育方面,体现从"科学与技术"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整合,在学科教育内容方面,体现从科学"概念"到学科核心思想的提升。推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地位、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注重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统整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重视科学教育研究及其成果运用。  相似文献   

8.
<正>"森林式"教育可追溯到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它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不同学生的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机会。"森林式"教育关注教育的全体性和公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教育启蒙之路曲折坎坷,从启蒙路径、话语范式到启蒙主题都发生了重要转换。首先,教育启蒙经历了从复兴传统到借鉴西方的路径转换,在批判现实中复兴传统,又在质疑传统中学习西方;其次,教育启蒙还实现了从中西之争到新旧之别的话语转换,在中西之争中逐渐地实现了新旧更替,不断走向现代化;再次,教育启蒙完成了从救亡造材到启蒙立人的主题转换,从培养救亡所需之"材"到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正是在这三重转换中徘徊向前,逐渐地祛除蒙昧、走向开明、实现启蒙的。现代教育改革要尊重这种启蒙的历史遗产,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保持一种张力,要破除"奴化"与"物化"的教育,捍卫人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对风险社会:教育的顺应与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风险社会是工业和科学技术不受控制发展的结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还是一种文化的概念.面对风险社会,应该具备风险意识,变革教育.教育需要从传授确定价值观和知识,转变到培养质疑、判断和选择能力;从培养规定角色的社会人,转到培养人的应变能力;从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经济人,转为培养有责任伦理的高素质公民;从为国家培养人才,到培养能够"全球性思考和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发展民族教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基础教育于 1998年实现了"两基"基本达标;成人教育于 1998年获全国扫盲先进县;职业教育于 1998年建成了省级示范学校; 1999年龙胜县以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三大件为标志的民族教育又有新突破, 12月在广西自治区教育工作大会上介绍了经验; 1999年底国际女童教育研讨会与会代表到龙胜考察民族教育,对龙胜的民族教育评价很高,教育部韦钰副部长称赞龙胜的民族教育发展快、有特色、有实效。   在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  相似文献   

12.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细化,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将礼仪教育提升到真善美的高度,让学生的身心真正在礼仪教育中受益,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礼仪教育的认识要涵盖"尊重"与"人"的双重概念;在礼仪教育的环境创设方面着重向有温度、被尊重的环境发展;在礼仪教育的活动设计方面要突出活动的创新;在礼仪教育目标上落实到"真"。唯此,才能促进学生向着"真善美"发展,从而达到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黄志成 《教育学报》2008,4(2):33-40
教育在不断地发展,对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一些教育术语,在不同的国家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其含义有很大的差异。该文主要对一些常用的教育术语如教育、教育理论、课程论、教育哲学、教育思潮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到教育是一种人权;从教育理论的建立,到课程论的扩展;从教育哲学的思考,到教育思潮的涌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教育术语已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认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创业教育的对象可以从部分群体,拓展到对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员,成为一种全民性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形式可以从校内发展到校外,推广到社会,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内容可以从创业思想教育到专业技术、实用技术培训,成为一种多样性的教育。广大受教育者通过创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掌握就业的本领,为发展地方经济作出贡献。创业教育是一条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之路,一方面教育为经济服务,教育有方向、有目标;另一方面,经济依靠教育,经济发展有依靠、有基础,创业教育的路将越走越宽。一、把握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开展大规模对外援助的国家,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以其专门的对外援助机构美国国际开发署为代表开展的对外教育援助战略,在过去十余年间经历了从"民主输出"到"利益优先"、从强调公平到愈发关注教育质量的转变。美国对外教育援助战略在援助理念、指导原则以及援助目标与措施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些相对统一的价值取向,包括始终以实现本国利益为中心;围绕国家战略和国际形势不断进行调整与转变;合作伙伴日趋多样化;及时评价援助效果,不断调整教育援助战略。  相似文献   

16.
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快乐;教育思考使他明确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长期以来,老师们习惯于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自以为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学生,课堂一分钟都没有浪费掉,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学生自  相似文献   

17.
从教24年,我也迈过了"不惑"。从教师做到校长,对教育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当前共同追求中国梦、热议教育梦的形势下,我对教育重新审视,也有了如下的思考。一、世界的融合引发对教育的反思纵观中国教育史,实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到清末才逐步被西学代替。西方的教育思潮进入中国后,逐步与本土教育理念互相融合。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看,中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多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18.
教育当然离不开分数,但决不能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因为分数而放弃了理想的坚守,忘记了教育的本义,丧失了应有的理智,犯下那些看似很有创意而实质很低级的错误。刚刚过去的2011年,教育又一次成为了公众舆论的热点。从甘肃的"绿领巾"到包头的"红校服",从成都的"校长宴"到慈溪的"脱裤跑",从无锡的"测智商"到苏州的"耳光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热点。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后现代教育进行研究,包括教育目的、课程教学、研究范式,到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技术等。从研究主题看,涉及到教育多个不同领域;从研究向度看,可以划分为"解构"与"建设"维度;从研究目的看,重点在"改进"现代教育;从研究趋势看,相关研究并不会消亡且将深刻影响我国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新的形势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新的观念。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五个转变:在价值取向上,从狭隘视野到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在工作重点上,从重视理论建树到面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转变;在目的上,从"知之"到大学生"笃行"的转变;在体制和机制上,从简单工作到建立健全互动开放工作系统的转变;在成效上,从短期效应到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理论的探讨和工作推进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