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秋蓉 《学子》2015,(5):43
所谓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预测,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2.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人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低年段是小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因而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比较难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如果教师能利用"数"与"形"的优势展开教学,通过简单直观的实物、图形使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更易于学生理解的知识,数学课堂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感就是对于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只有当学生对数有了深刻的感悟,才能将数学知识内化于心,才能具备运用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指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洞察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对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高感悟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下面结合“8和9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从不同切入点,谈谈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的学习的核心目标,有责任让数感贯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的实质,积淀数感,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  相似文献   

7.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如何让数感从孩子们的心中长出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儿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集中表现为:对知识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活动巾,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对小学生培养数感是项重要的任务。怎样培养数感呢?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新课程标准》解释道: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会做基本的算术运算,数感是由学生多年有关数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识结构。因此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应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1.
正"数感"是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数的概念和运算要领的体悟和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意识。它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数感。一、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建立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课程标准》把数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3.
杨华 《湖北教育》2004,(5):29-30
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  相似文献   

14.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宁夏教育》2011,(7):159-159
1.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培养出来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数感”,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重要课程内容提出来,并将它列在六个核心概念之首,充分表明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谓数感,主要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四点体会。一、生活化策略,积累数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数感的培养既非抽象说教习得的,也非一蹴而就可及的,更  相似文献   

19.
李凤兰 《小学生》2013,(10):16-1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于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是一个人基本的数学素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数感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离不开生活,任何脱离了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实施以来,经常能听到"数感"一词,笔者经过几年的实际教学与听课学习,有一些小案例,记录如下:案例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