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她朋友的家里。在她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  相似文献   

2.
我的老师魏巍美文赏读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她是我的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前一学期的教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大约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  相似文献   

3.
[美文放送]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人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百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拘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塞一点啊。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场面:"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长大后的魏巍之所以仍记得这个细节,是因为他从"惩罚"中体会到了老师的慈爱.相信类似的细节在我们不少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过,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回味的不是老师的严厉而是慈爱,内心涌起的不是对老师的怨恨而是无限感激.  相似文献   

5.
敬礼,老师     
王剑 《良师》2004,(18)
犤美文放送犦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观察,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  相似文献   

6.
巧炼动词     
要使文章生动,巧炼动词很重要。一篇文章动词用得好,笔下的人物就能活起来;描写的景物就能动起来,从而使全文生机勃勃,令人百读不厌。初中语文课本中提供了许多巧用动词的范例。就以初中语文第二册为例,可将如何巧用动词归纳如下:一、巧用动词表现人物的性格及精神品质。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表现了蔡芸芝先生温柔、慈爱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语言有感情色彩,词语有褒贬之分。“褒义词”用来表达“褒扬”之意,“贬义词”则用以表达“贬斥”之意。然而,语言是鲜活的,是千变万化,是在人们不断运用与创造中发展的。你看,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使语言幽默含蓄,生动有趣,令人耳目一新,产生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效果! 魏巍《我的老师》情文并茂,韵味隽永,师生百读不厌。文中写道:“……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  相似文献   

8.
袁卫星 《师道》2003,(10):14-14
记不得在哪张报纸上读过这样一段文字,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面对记者关于“假如你是教育部长”的提问,赫然回答:“我要开除那些不会微笑的老师!”说来也巧,有一年我参加高考作文阅卷,但见一考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写有这样一段文字:“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的脸上露出春意……”由此我想到魏巍笔下的老师蔡芸芝:“她从来也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平心而论,时下不会微笑的老师多矣!倒不是他们的脸…  相似文献   

9.
词语变换题是语言训练的一种常见题型。可同学们往往由于答不得法而言不达意,这里介绍一点方法,供同学们答题时参考。词语变换题有两种形式,一是换词,二是去词。先介绍换词题的解答。例:“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以我的老师》)句中“敲”能否换为“砸”?为什么?解答这类题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回答“能”或“不能”。第二步:区别两个词,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区别的标准。一般地是从词义的轻重、词语的范围和程度大小、词的感情(或语作)色彩、语气的强弱等方面考…  相似文献   

10.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1.下列多音多义字按所给读音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1分)A.着zhuó 着落 着手 穿着B.省xǐng 归省 省悟 反省C.中zhòng 中看 相中 中暑D.重zhòng 推重 器重 重用2.根据注音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2分)百感交(jí) (chóng)整旗鼓大声(jí)呼 (qǐ)人忧天3.在横线上填写最恰当的词语。(4分)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 可能 肯定)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2蜜蜂是(微小 很小 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3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有不少优秀教师的典范,笔者整理如下,以供同行学习参考,择善从之. 一、最让人留恋的老师——魏巍的《我的老师》 时隔二十多年,作家魏巍还能回忆起蔡芸芝老师当年的一举一动.那时的蔡老师性格温婉,语音甜美,善解人意,爱心无限.学生顽皮的时候,她举起了教鞭,只是轻轻地落在石板上,学生笑了,她也笑了;她能歌善舞,指导学生展示才艺;她常带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她用优美的语调读诗、学生跟着背诵,言传身教;她处理学生纠纷,巧妙细腻,营造春风化雨的班级环境.  相似文献   

12.
词语变换题是语言训练的一种常见题型。同学们往往答不得法而词不达意,这里介绍一点方法,供同学们答题时参考。词语变换题有两种形式,一是换词,二是去词,先介绍换词题的解答。例:『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  相似文献   

13.
张冬梅之所以走上教育事业的道路.是缘于中学时读到魏巍先生的作品——《我的老师》。那轻落的教鞭.师生的相视一笑.及那超越母爱的依恋之情.深深地打动了她那年轻的心,使从小就梦想做一名医生的她,毅然地走进了师范院校的校门。  相似文献   

14.
朱旭东 《新读写》2013,(7):10-11
小学时候教我数学的陈老师,课堂上最常用的工具:一是粉笔,二是教鞭。一提及她,最先闪现眼前的不是她歪歪扭扭的粉笔字,而是她手里直挺挺的竹子教鞭,她的教鞭曾让我和另外近四十名同学从一年级一直疼到了五年级。因为疼,所以有关她的记忆一直像挨过教鞭后浮起的一条条红印痕那样清晰。  相似文献   

15.
教鞭     
过去,我最怕老师的教鞭,因为它会打我的小手,很疼。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每位老师都有教鞭,比如竹鞭、柳枝、塑料尺……教鞭本来是用来教书的,但我却觉得它像刑具。当老师不高兴时,它会把讲台敲得“砰砰”响,吓得我们大气不敢出;当我们犯错时,它会无情地抽在我们的小手上。记得去年的冬天,我有一次忘记写作业了,老师便用她的竹鞭打在我开裂的小手,虽然打得不是很重,却痛得我直掉眼泪。我真恨不得把这根竹鞭烧成灰。这个学期,我们班换了个年轻的女老师。她姓王,很爱笑,笑起来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非常好看。王老师也有教鞭,是根亮晶晶的金属…  相似文献   

16.
教室里,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做练习,只有一个小男孩在凳子上如坐针毡。我走过去,轻轻扬起教鞭,他知道我没有要打的意思——因为我从没打过他们。他调皮地瞅着教鞭,狡猾地笑了。我也笑了。我放下教鞭,他却说:“老师,您打我吧!”我极感惊  相似文献   

17.
一根教鞭     
不知为什么,这学期讲台上的教鞭不见了。我看着老师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为我们上课,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想:老师太辛苦了,我应该为她做一根教鞭。”双休日,我从家门口找来一根细细的小木棒,用小刀削平了丫枝,做了一根教鞭。星期一一早,我就把这根教鞭放在讲台上。班主任马老师一进门就发现了这根教鞭,她问大家:这是谁为老师做的教鞭呀?”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我自豪地举起了手,说:“是我做的!”老师说:谢谢你!你能发现这学期老师没有带教鞭,真了不起!这些天,老师是故意不带教鞭的,老师想和大家走得更近呢!不过,这根教鞭是圆圆亲手为我做的,我…  相似文献   

18.
做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思维流程如果把这个流程拆开,就会出现诸如写作目的、取舍材料、布局谋篇、词语锤炼等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环节。这些环节都有其自身生存的条件与规律、发展的分裂与组合、使用的宏大与琐屑之分。对一个有一定文学修养和分析综合能力的人来说,在把握、驾驭这些环节时,在心理上不会存在多大障碍,而对一个学识不多、经历不丰、分析能力尚缺的中学生来说,在心理上就会存在一定的阻力。譬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说:“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  相似文献   

19.
教鞭的故事     
我是一名老师,可我却从不用教鞭,因为我牢牢地记住了那个关于教鞭的故事. 那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对我们很好,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还常常从家里带些吃的给我们吃.可她也很严厉,上课的时候常常会用教鞭猛敲一下桌子,把正在嬉闹的我们吓一大跳;有时在我们违反纪律的时候,也拿教鞭在我们的头上敲击一下.  相似文献   

20.
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回忆了自己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魏老写这篇文章时已是中年,但时隔几十年,他却能够清晰地记得蔡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这的确值得我们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蔡老师也“体罚”学生,但她却把教鞭轻轻得“落”在“我”的身上,我会心地“用手一挡”,“老师笑了”,“我也笑了”。整个过程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可现实中,我们有一些老师却放弃了师德修养,做出了许多令学生不解、家长失望,让同事蒙羞,遭社会唾弃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