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一组写景句,历来的解读都做实景处理,如果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去解读,则可看出"小桥流水人家"实为心中所想的虚景。这样解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该曲的内容意蕴。  相似文献   

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首经典之作没有一个字提到秋,但恰恰写出了经典的秋天景象.作品只有五句,一眼望去就可感到,其特点首先在句法上,前面三句都是名词(意象)的并列,没有谓语.但是,读者并不因为没有谓语而感到不可理解.  相似文献   

3.
元曲《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的一篇课文,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本篇描写了一个羁旅天涯的游子在秋天夕阳西下之时看到的景物,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全篇共二十八字,以写景为主,寄情于景。字字写景但句句抒情。一、秋日之景全文开篇三句共计十八个字九个词,处处实景字间无一虚词,文字流畅蕴含丰富,马致远以深厚的文  相似文献   

4.
“元曲四大家”之一兼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年传唱不衰的名作。它是作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愤懑而采用曲折隐晦的方式,以独特巧妙的构思创作的。这首小令虽然篇幅体制短小,全篇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却把作家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读后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美的享受。有字字干金、回味无穷之感。  相似文献   

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成为人们喜欢吟诵的诗歌之一。我们读这首小令的时候,总被其中悲壮的感情牵引着,在感受到它的悲壮之后,又获得了一种强烈的艺术享受。这不仅因为词人调用各种了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册),全曲共5句28个字,但却将游子的思乡之苦写得极为真切。“一切景语皆情语”,用在这首元曲里再恰当不过了。真切之一是时间地点非常具体。西下的“夕阳”表示时间,“古道”表示地点,而“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则又告诉读者主人公行走在秋末的江南。这正显示了作者抒情的高妙——将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作了由远到近的调焦和主人公活动区域上由大到小的锁定,以坐标的方式予以动态定位,从而将主人公的行踪清晰地呈现给读者。一抹西下的“夕阳”,给全曲涂抹上一层浓浓的伤感。我们说这抹“夕阳”属…  相似文献   

7.
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写过许多“叹世”之作。在他的作品中 ,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是“小令之最佳者”。这些评价 ,并非溢美之辞 ,《天净沙·秋思》确是元代散曲之绝唱。《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 ,仅用 2 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许多年来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使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  相似文献   

8.
马致远创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全曲5句28字,其意象多达10种。通过意象,作者表达了他在秋日黄昏时分的所见所闻所感,传达出深深的情思。本文尝试在认知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象似性、图形—背景和概念整合理论对该曲进行认知解读,揭示其蕴含的意义,探讨内在的认知理据,以期为该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对《天净沙·秋思》中意象的结构主义分析盛兴军处于元代杂剧散曲创作最为兴盛时期的马致远,仅用28个字就写出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作者采用意象并置的手法,把一些独特的富有人文内涵的自然意象并置组合,构成一幅意蕴含蓄情思幽缈的秋日黄昏...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一种最精炼的艺术形式,它要用最小的篇幅表达出诗人深刻的感情,因此在用词遣句上就特别讲究。一首好的诗歌,在语言上总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锤炼好了,正如王国维所说:“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不过,他所举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之类,倒是比较容易觉察的。更多的,也可说是更妙的,则往往是不着痕迹的。读者碰到锤痕累累的地方,通常总会停下来思索一番,体味一通,而对那归真返朴不留锤痕的妙品,反而容易一扫而过,囫囵吞下,食而不知其味。就有点象猪八戒吃人参果。到咀了的好东  相似文献   

11.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马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小令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凄凉的秋风中思念故乡、厌倦漂泊的情思。作品前三句全是景,但又句句在抒发游子的思乡与客愁。“枯藤、老树”,一语道破暮秋之景。干枯的藤蔓、苍老的树木,逼入眼底,给人一种苍凉、凄清之感。“昏鸦”则更进一层点明时刻,日已黄昏,百鸟归巢,乌鸦的哀鸣,便油然勾起了游子的乡思离愁,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出游子无家可归的哀愁。单用凄凉的晚秋气氛开启全篇,…  相似文献   

12.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在元代的散曲小令里面,马致远的《天净沙》是相当出名的,它一共只有五句,写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这首小令的五句曲子,从层次上看,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描写客观景物;中间两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是借景生情; 末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才是正面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但是头两句并不能跟后三句截然分开,因为头两句  相似文献   

13.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佳作,它们分别代表元散曲某个方面的成就。《秋思》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典范,以描写生动见长:《潼关怀古》则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楷模,以思想深刻取胜。据此,它们在写作上就各有侧重。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它们在写作上的一些相同之处。它们都是小令,短小精炼是它们的共同特点。《秋思》是不用多说的。仅看前三句十八个字九个景就可见其语言精炼简洁了。《潼关怀古》也是  相似文献   

14.
题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身边有多少事需要我们关注啊:关注世界风云,关注国内改革,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关注亲人与家庭,关注同学和老师……请以“关注”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5.
<正>《天净沙·秋思》是一首传诵千古的散曲作品,在这首小令里,元曲作家马致远运用了别致的手法,仅用28字就使得作品意蕴深远,赢得了"秋思之祖"的美誉。作品是佳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中解读到其精要之处,特别是对于刚进初中阶段学习的中学生而言,要想真切而深入地诵读出它的所有精彩,则是相当艰难的。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采取示范赏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抒发,绝非无病呻吟之作。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相似文献   

17.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篇幅短小,意蕴深远,结构精巧。作者匠心独运地对蒙太奇艺术手法加以运用:以秋景萧瑟的形象元素,将多画面组合排列于与之适应的情境中,营造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整体意境。巧妙地糅合了抒情、重复、对比、心理等诸种蒙太奇手法,抒发了中国文人墨客传统的羁旅、悲秋的情感体验,激发起读者对人生的心灵感悟。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创造出画面组合的集约效应,将羁旅他乡的游子内心那种无限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史》中,把马致远的〔天净沙〕视为元人小令之最佳者,评语是:“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就情趣流畅,浑若天成的意义说来,确是公允之论。小令只有短短5句,28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题名《秋思》,但全篇却无一语道及其所“思”的内容。它只是排列一些孤零零的景物,并点明这些景物正是小令主人公“思”之寄寓所在。需要的是借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想象,把景物与主人公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一挖掘出来,然后才能最终达到对作者“秋思”内容的认识。在作者铺染的一系列景物中,首…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选编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诗作倍受推崇,原因在于它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仅用28个字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时节游子浪迹天涯的图景,把游子思乡的悲情宣泄到了极致,读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无数人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20.
方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积累重要字、词、句。2.品读文章,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诵读的要领,积累文言字、词、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及用法。教学难点: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