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古重视典籍和教化,历朝编制的书目著作,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古代典籍的流传和保存状况的重要媒介,而书目著作的编制又必须依照一整套科学的分类方法来进行.通过分析古代书目著作的分类体系,找寻典籍分类的发展轨迹,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及其源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健敏 《兰台世界》2007,(24):50-51
本文着重从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源流、概况、在传播文化典籍上的独特地位、传播途径和对文化典籍长远传播所起的作用,论述私藏对中华历代典籍的保存、传播和完善,及其对于促进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所作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对文化典籍传播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叙述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源流、概况和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从私家藏书在传播文化典籍上的独特地位、典籍的传播途径和对文化典籍长远传播所起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私家藏书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广泛传播所作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古代苏州藏书家以抄书保存流传典籍功绩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从苏州藏书家刻苦自抄、精校精抄等方面评述了藏书家保存流传中华文化典籍的功绩。  相似文献   

5.
丛恒日 《青年记者》2007,(16):90-90
多年来,"三多三少"现象严重制约着电视时政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如何破解这一现象,不断提高时政新闻收视率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不  相似文献   

6.
新闻常常是遗憾的艺术。2008年1月,我和我所在的媒体就经历了这样一场遗憾。遗憾之余,是关于经济新闻报道视角的进一步思考。漫游费听证会:最后一刻,我取消了原定报道安排2008年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信息产业部共同在京举行了一场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听证会。这是广受关注的大事,也是国内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事件。当时,可供编辑部做报道准备的时间已很紧张,但因为发改委是我所在报纸的上级主管单位,具体筹办听证会的价格司素来与编辑部保持着良好、密切的工作关系。而对价格  相似文献   

7.
近来。几个重要的经济事件席卷全世界。造成了“世界性恐慌”。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的“唱衰”造成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大米涨价造成三十多个国家的暴乱隐患,全球性“粮荒”致使人心惶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新闻的诸多功能一再被媒体强化,而其中的服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平民化视角做好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春 《新闻世界》2009,(10):35-35
民生新闻报道的领域在民间,更多的是报道老百姓身边的事,提供他们关心并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随着新闻触角日益向民众生活内部和细部探进,民生新闻不断呈现新的形式.民生新闻领域的竞争也日见火热。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目前民生新闻中也不乏琐碎无聊乃至媚俗低俗的内容,影响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不利于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民生新闻的基本特征、民本意识、平民化视角等加以明晰,力避步入误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广度不断扩展,人们获得新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很多新闻来说,即使是同一条新闻内容,新闻呈现的方式、内容的主次以及表达的观点,也会因为采制人员的差异有明显区别,于是一条新闻就有了新闻角度和新闻视角的差别。本文以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夜航》为例,探讨民生新闻应该持有的新闻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新闻视角是一种客观存在 大凡写文章,动笔之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文章视角。如果没有找到合适角度,写作就会失去方向感。新闻写作也是如此。事实说明,新闻视角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新闻写作的规律所在。在这个世界上,由于每个人的工作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差异,生活经历和背景不一样,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因此对同样一个问题,同样一个事物,观察事物的出发点不一样,所形成结论也会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人和事物都是一个多面体,这种多面体,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一种精神产品,新闻传媒更是大众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人,更应关注精神层面的人。以人文视角做新闻,弘扬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格美、人性美,可以引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3.
邓妍 《青年记者》2010,(14):46-47
文化新闻成为继社会、娱乐、体育、经济、民生热点新闻之后的都市新闻业务的新亮点。文化在报纸上所占有的分量不再只是副刊约稿、文章连载,而是记者采写回来的鲜活生动的文化新闻。  相似文献   

14.
翁杨 《当代传播》2012,(4):49-52
陆定一是我党历史上担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宣传部长,被认为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文革"结束后,陆定一对党自大跃进、庐山会议以来"左"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对新闻真实性的反复强调。本文试图从新闻学的视角来审视陆定一晚年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反思,认为在大跃进和"文革"中出现的大量不真实新闻,不仅与党"左"的错误有关,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我国当代新闻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很好解决新闻真实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今,经济现象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头戏,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关注。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无一不围绕着经济新闻这个大课题来运转和起伏。人们关心经济新闻,说白了就是关心经济新闻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经济新闻的采写大多都存在着宏大叙事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罕见而宝贵的民间技艺、民风民俗正逐渐丧失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建德电视台用新闻的视野、文化的角度,把一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艺术,例如民间戏曲、民间曲艺以及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等,搜集整理搬上了"舞台",走进了荧屏,使许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7.
王金霞  康庄 《记者摇篮》2009,(12):88-88
抓独家新闻是编辑记者们的职业理想,由于传播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参与竞争等因素,造成了新闻的同源同质化现象,真正的独家新闻少之又少。特别是纸质媒体囿于出版周期的限制,挖掘独家视角、进行独家思考,形成独家观点,提供独家解读应成为其参与竞争的利器。  相似文献   

18.
陈熹 《新闻前哨》2009,(5):52-54
什么是美?什么是新闻审美?美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各不相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新闻界有一种定论: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新闻传播工作者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受众出于实践和认识的需要来接受被传播事实,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分,经济现象有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由此经济报道有宏观经济报道和微观经济报道。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对于微观经济题材,要在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的新闻视角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世界各国,电视新闻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价值决定着一个电视台的影响力和收视率,而电视媒体的竞争力也主要表现在新闻节目的竞争上。在我国,随着2003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率先在全国推出《南京零距离》后,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的各类民生类新闻应运而生。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