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在《人民教育》2011年第24期上,读到了李昌官的《对"先学后教"的理性批判》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李文"首先高度认同了"先学后教"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然后分析了"先学后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的结论是"‘先学后教’可以作为适用于某些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田久川同志的文章《关于“不毛之地”与“食土之毛”》(辽师学报八三年第四期)对拙作标题的批评极是,但所述见解难以令人信服,因此仍有进一步商榷之必要。田文认为“不毛之地”解作“不长五谷的地方”早以有之,似乎这个问题已经解决,无须再探讨了。其实不然,我们释义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我们就不能不探求“毛”所以解作“五谷”的缘由了。田文认为“毛”的本义,除许说而外,还有早于《说文》成书近四十年的郑众说“五谷桑麻”也。并认为许慎身为晚辈所以不取,“盖因其末闻郑说或疏略”所致。首  相似文献   

3.
徐俊良同志的《“庶几”解》(见本刊八三年第三期),在没有什么有力的旁证的情况下,就否定了历来对“庶几”的解释,徐文认为,《庄暴见孟子》中的“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后半句与其意译为“政治该会相当清明了吧”,“倒不如理解为‘齐国的政局该会相当危险了吧’,更恰当些。”“庶几”不是用于积极方面的指“政治清明”,而应该是指消极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知识》1993年第4期上发表了宋广富同志的《关于“兵精足用”的“足用”》一文,文章中心说的是对高一册语文《赤壁之战》一课中“兵精足用”句的“用”字应该怎样理解的问题。宋同志认为“课本注释说:‘足用,足够使用。’……这条注释欠妥当。”又认为“‘足用’应解释为:‘物资充足’。……‘兵精足用’意  相似文献   

5.
读了周振甫同志的《关于〈湘灵歌〉的问题》(载《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一文后,有些不同看法,愿本着“双百”方针的精神提出商榷,并请同志们批评指正。周文中引了《天津师院学报》1977年第4期上所发表的拙文中的话:“《湘灵歌》全诗表达了对‘长沙事件’的无限悲愤,对杨开慧等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控诉、有力鞭挞和辛辣嘲讽”,他认为“着眼在长沙事件”是不对的,认为这首诗是在歌颂毛主席领导的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胜利和湘赣边界的红色政权。我以前也这样理解过;后来经过进一步探研,觉得不妥。现在想谈些新的认识,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7.
赖金良同志在《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见《哲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中提出,认识对象仅限于“现实世界”(即认识所能反映到的物质世界)。我认为这种提法欠确切。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一赖金良同志认为,客观世界与认识对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所谓联系,是指认识对象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所谓区别,是指认识对象仅仅是认识所能反映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现实世界。赖金良同志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为理论依据:“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马恩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所收《劝学》一文,节选自《荀子·劝学》。《劝学》是荀子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论述其教育思想的名篇。高中语文课本所选三段,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途径和学习的态度与方法等三方面,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本文虽为节选,但主题突出,结构严谨,也可独立成篇。  相似文献   

9.
本刊1986年第1期刊发了《“使用价值”不能与“效用”相等同》一文后,连续收到戴东风、严庆和同志的稿件,对上述文章中的观点提出商榷意见。现摘发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孔乙已》的主题,多年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孔乙己》的主题是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另一种意见认为,《孔乙己》揭露和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最近,有的同志认为这两种意见都失之偏颇。因而把二者作一折衷,指出《孔乙已》把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封建制度熔为一炉。  相似文献   

11.
12.
<正>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劝学》《师说》的“学习提示”部分这样提示:“阅读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的观点,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这强调了要开掘出荀子《劝学》、韩愈《师说》“议论的现实针对性”。只有全面而非片面、深刻而非肤浅的阐述,才能契合本单元学习任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笔者试着来阐释此问题。  相似文献   

13.
龙溪淼同志在《谈谈“三人行”的“行”》(见《语文知识》94年第3期)一文中否定了“三人行”中朱熹所作的“出行”的解释,认为应解释为:“表示处所,犹这里、那里。用在人称的后面。”我不敢苟同,特此商榷。  相似文献   

14.
15.
理解荀子“劝学”之用意,关键在于理解“学”字的内涵。儒家原典及相关文献认为“学”字内涵有二:一日效,即模仿;二日觉,即感悟。“觉”为主意,而“效”为工夫,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君子的“智明无过”,也就表现在对“天象”与“人象”的正确感悟与模仿上;同时,君子所学之内容,不仅包括《诗》《书》等儒家经典,更有扩及整个宇宙与世界的当下之变。苟子“劝学”是建立在其“性恶说”之上的,亦即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去恶向善、改邪归正。  相似文献   

16.
《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登的龚克昌同志的《(天子游猎赋)辩》*一文,通过四个方面的辩述,最后得出结论说,司马相如所作的“《天子游猎赋》并非萧统所说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它是《子虚赋》和《上林赋》以外的另一篇”,而这“另一篇”,按龚文的观点,就是目前所见到的载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被萧统在《文选》中误分为《子虚赋》和《上林赋》的那篇作品,从而认定《子虚赋》和《上林赋》当另有其文。至于这两篇赋究竟存于何处?作者说不清,只好估计存于《汉书·艺文志》所录相如二十九篇赋中。对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与龚克昌同志商榷。为行文方便起见,兹依龚文提出的四条理由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语言文学系’改为‘中国文化系’,可以说是把‘中文系’这条被抛在海滩上的大鱼又重新投入了大海深处。”这是文丁同志在找不到自己的学生而坐卧不安时,撰写《“中文系”的出路》一文(载《中国电大教育》1988年第10期)所下的断语,颇有清新之气。然而,文化范畴之大,似有无所不包之嫌。虽然广播电视大学名之为“开放性大学”,但实质性的措施和方法又有多少是开放态势呢?中文系可以向宗教、艺术、旅游、文物等领地进军,但师资严重匮  相似文献   

18.
北魏显祖献文帝皇兴二、三年(公元四六八、四六九年)攻陷刘宋冀(入魏后改称齐州,下同)青二州后,把一部分人迁至代北,立平齐郡安置之。这部分人被称为“平齐民”或“平齐户”。许福谦同志在《“平齐民”与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与研究”一九五七年第五期同时发表了赵履宽同志和我的关于自由市场性质的两篇文章。在这里,我们对自由市场性质的结论存在着分歧。接着该杂志第六期又刊载了集思同志对我的文章的“意见”。他们反对我的关于自由市场是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意见,并主张我国自由市场“基本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不同意赵、集二位同志对自由市场性质的结论以及与此问题有关的许多具体问题的分析,特再提出商讨。为了便于研究和讨论,首先应该弄清我们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目前,我国国内市场包括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二者统一成为国内市场。它们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互相影响。但又独立存在,各自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客观事物。我们研究的客观事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学思结合”思想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改革要反思传统教学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语文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文化传承的本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割断历史,拒绝继承.孔子重学重思,主张学中有思、以思促学,不仅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思考,积极质疑.孔子的"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