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意日法西斯发动和扩大了侵略战争。出于其共同利益需要,他们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结成法西斯政治军事同盟。他们吹嘘法西斯同盟坚固如钢铁、团结如一人,然而从1933年到二战结束先后发生了1933——1938年2月德国对中日战争的中立;1939年9月——1940年6月日本对欧战的中立;1939年9月—1940年3月意大利对德波战争的中立;1941年6月——1945年8月日本对苏德战争的中立。如何看待德、意、日的四次中立是研究二战时期德意日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阿兰?德波顿是深受欧美广大读者喜爱的英国青年学者型作家。他的小说轻情节重分析,视角独特写法新颖,被誉为“德波顿式”的新型小说艺术。本文以《爱情笔记》为例,从他对爱情哲理的睿智遐想、调侃式细节描写、图表式的理性分析三方面探讨他的独特小说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景观"真正成为具有论战意味的理论范畴,无疑得益于居伊·德波。然而,德波对景观的理论构建并不完备,一是未对景观概念作出书面界定,二是景观历史谱系的缺席。视觉文化研究理论家乔纳森·克拉里在探源视觉现代性的发生条件时,就关涉到德波的景观理论,并就其遗留的问题作了较为客观的延拓,不仅对景观概念进行语源学的追溯,而且还着重考察了"景观社会"的衍化历程。此外,基于景观表象对现代主体无处不在的隐性控管逻辑,克拉里较之德波并未抱悲观的态度,反而是把与知觉紧密相连的具有固定时间节律、周期、惯例、重复行为的"睡眠"视为逃逸资本管控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德波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景观的社会,这种景观或景观社会有三种形式:集中的景观、弥散的景观和综合的景观。德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型做出的这一基本判断深刻而独到,并被网络社会的崛起再度证实。  相似文献   

5.
1934年1月26日,纳粹德国与波兰签订了“互不侵犯与谅解宣言”(以下简称德波条约)。对于这个“曾引起了政治上一阵轰动”的“重要条约”,①中外出版的有关论著大都偶尔述及,迄今尚无专文论述。我们说德波条约是个“重要条约”,因为这个条约,不仅给波兰带来亡国之灾,便于法西斯德国占领中欧战略要地,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教训是深刻的。本文对德波条约签订的过程及其严重后果作一剖析。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置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武装的条款不顾,加快  相似文献   

6.
英语的实体隐喻研究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基础,是人以体悟性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知觉、通晓的产物,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英国青年作家阿兰·德波顿的小说《爱上浪漫》中的实体隐喻,解释人们对隐喻理解的深层机制,有助于构建特定语言的文化模型及甄别基于该模型之上的文化异同。  相似文献   

7.
法国“情境论”德波对二战后出现的“景观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景观社会”是继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社会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控制形式,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创造施催眠术的幻象与使人昏乱的娱乐形式所组成的世界来麻木大众。面对消费的大众日益沦为景观社会的幻象囚徒的困境,德波提倡充满活力、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活动,从而消除由景观所诱发的冷漠、欺骗、被动与碎片化,恢复积极性的生存。  相似文献   

8.
德国·波兰历史教科书对话从1972年开始,持续三十多年,其历史影响与效果是什么。本文邀请长期研究欧洲历史教科书对话的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系副教授近藤孝弘(Kondo Takahiro)博士介绍德波历史教科书对话的由来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爱书之人读书如同行山,穿越陡峭或蜿蜒的山间小径,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才能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我们常常会为足迹的重叠而欣喜,因为寻觅与分享,是读书最大的愉悦。《身份的焦虑》是英伦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在2007年翻译成中文出版的作品。此书中,德波顿将身份焦虑的起因归结为五种:渴求身份、势力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和制约因素;他也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  相似文献   

10.
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小说家,但其诗歌创作也独树一帜。其作为回归诗人的定位,哈代的战争关注过程及其对战争态度的嬗变是研究哈代战争诗歌的基本前提。论文从语言、内容和思想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考察:哈代关注战争,对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变化,哈代最终回归诗歌,是不折不扣的战争诗人。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7):I0001-I0001
张德波,研究生学历。参加工作22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示范高中校长。凭借“求是、向上、笃行、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为学生的“成才、成功、成长”洒下了辛勤汗水,为家乡沈北的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滑过现象的解释德波洛的"注意滑过"认为:从A处到B处,驾车者常常因为车速过快而忽视了路旁还有一个C点(尽管C点有一条更好的路通向B),从A到B的路越顺畅,C点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注意的滑过现象。事实上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将教学过  相似文献   

13.
【题目阐述】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有一本畅销书《哲学的慰藉》,试图用哲学的智慧来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生问题,疗治心灵的伤痛。行走在人生的坎坷旅途中,我们经常要从各种人、事、物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战争从一开始就作为人类的衍生物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人类最原始的口头文学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战争的。本文通过部分文学名著对战争的描写,简要分析了世界历史上和近现代战争的起源、性质及其目的,并试图从人性、民族性格、文化等方面对战争进行新的诠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无聊的魅力     
小容 《八小时以外》2014,(5):119-119
当我们忧伤时,或许恰好是那些忧伤的书籍最能给我们慰藉。阿兰·德波顿《无聊的魅力》就是诠释这个道理的。  相似文献   

16.
书架     
《今日教育》2012,(12):41-41
《旅行的艺术》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8月 推荐理由: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旅行的意义 核心内容:在论及“旅行”这一近陈词滥调的题材时。阿兰·德波顿在书中表现出理性的悟觉,他能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整体世界业已形成的观点,从1914—1918年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尤其是世界整体经济、政治与大战的关系等诸方面对这次战争的世界性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述,论证1914—1918年的战争确实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的历史.战争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文明的灾难史.随着冷兵器时代到热核兵器时代的发展,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灾难越来越大.20世纪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残忍的世纪.这是一个战争不断的世纪.战争所造成的,或者与战争有关的死亡总人数约为1.87亿.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就爆发了470多起局部战争.战争的手段也从常规武器发展到核武器、生化武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不仅迅速杀死大量人员,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剧与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最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源.在美国战争小说中,战争对生态的破坏也成为许多美国战争小说家关注的对象.从多克特罗、薇拉*凯瑟、冯尼格特等作家的战争描写中,我们看到战争如何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19.
“文学即人学”,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人”的形象特征,尤其是形象的心理特征可以作为重要的切入口.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一书中的相关理论,为解读《祝福》主人公祥林嫂形象提供了新视角,可从人物衣着打扮、话语特征、行事方式、心理特征四个角度来探究她维护自身身份时独特的心理状态,审视其对命运的无妄挣扎,进而理解其不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景观社会理论译介到中国,开始引起学界的注意。作为一个新的研究理论,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解读,他们研究的内容多集中在德波的景观范畴、景观社会理论、景观社会批判等问题上,这些成果应从马克思相关理论的视角进行解读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