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贞遵从师训,把传授良知之学看着"经世之业",所以他倦倦以明道化人为己责,毕生安贫乐教。韩贞与泰州王学一样,在教育对象上无问渔樵与工贾,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当然他的学生还是以平民百姓为主。他特别注意照顾穷困学生,且不断扩大教育对象,做到平民化,从而使他的教育具有广泛性,群众性。韩贞教育精力主要在"化俗"二字上,目的就是让不善者重归于仁,从而建立稳定安乐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2.
韩贞经常说“中”,并把“中”看着自己的行为标准。当然,韩贞“中”的思想与传统的中庸思想不同。他继承了泰州王学的思想。其讲“中”的目的主要是要求人的行为以适度为原则,尤其术要有过高的欲求。韩贞的“中”也是要求以适宜为标准,希望人们知止知本,处事合道。韩贞讲“中”,还要求人们以快乐为原则,灵活对待进与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韩贞从小树立成圣成贤的志向,一生希贤希圣。他把刻苦修炼看作成圣成贤的关键,生活中虽饱受苦难而不移成贤成圣之志,相伴渔樵而不改人伦之乐。韩贞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修炼理论,把"做好人"看成是成圣成贤的入道口。他自己自修不息,与人为善,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受到百姓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4.
韩贞把看书学习视为养生和成圣成贤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学习既可以养心,又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他要求学习者有一个诚实的态度,并指出,在学习的问题上只有精神到处,才能学有所成。为此,他特别强调时时惜阴,争分夺秒,要求人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韩贞是泰州学派崇尚自然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与他的老师王艮、王襞一样,崇尚自然.他认为自然之理,妙之无穷;自然天机,最有活力;离开自然,寸步难行,自然之外也别无所传.强调自然的真实性,主张在自然面前"不着意"、"不犯手",一切顺应自然.韩贞崇尚自然的思想是泰州王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泰州学派学术思想中有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泰州学派最为杰出的平民弟子"东海贤人"韩贞,一心向善修道,其追圣与修道思想非常丰富。韩贞一生的追求就是通过修道成圣成贤,但现实的修道之路并不好走,所以他有时也会发出"空望"之叹。韩贞甘贫乐道,冲容养真,并提出了"私非入道"的修道观点,然而,世事往往不如人意,人心思乱,望道忧民的人太少,所以他又发出了忧道之叹。  相似文献   

7.
韩贞以修道立身,倡导孔颜之乐。然而他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在他的不少诗中表达了他的悲苦之情,发出了他的悲涩之叹。韩贞的悲涩之叹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功名之叹,想出而未能出,于是失落、失望,从而看破古今,叹造化弄人。其二是求圣之叹,既然不能出,那退处而修,成贤成圣,但圣贤之路艰难,他信心不足,叹世事难尽。其三是忧道之叹,在求贤求圣的道路上他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但世风日下,他叹民不行道与以道化民之功微。  相似文献   

8.
内容摘要:韩贞既继承了泰州王学的思想,也远承了孔孟传统儒学的思想,所以他的思想总体上还属“儒学一脉”。,他道范严肃,言动不苟,每遏事也不改儒子风范。韩贞遵守传统的五伦之教,不逾纲常,要求人们以礼相节,安分戒非。此外,韩贞还把孝悌视为伦理道德的核心和考察人的标准,主张孝悌为本。当然,韩贞所讲的孝悌与传统儒学不尽相同,比如他重孝道又反对愚孝等等。  相似文献   

9.
韩贞继承了泰州学派的传统,坚持以诗为教,弦诵林野之间,展示了一幅幅民间讲学传道的生动画面,也取得了惊人的教育效果。韩贞的诗一方面是用来教育他人的,另一方面也是表明自己的心声和思想的。他的诗不泛王襞诗歌的率性与洒脱,但更多的是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很适合平民味口,很受老百姓欢迎。  相似文献   

10.
韩贞继承传统儒学和泰州王学反己正身的思想,主张矩步率先正,他强调正己必须修身,通过修身而正己。同时韩贞把反身自求看着是正己的关键途径,主张切己反己,从多角度来寻找自己的缺点,于无过中搜出有过来。韩贞还认为,反己搜过,需要勇气,也需要胸怀,努力做到我自不负人,不怕人负我。  相似文献   

11.
韩贞继承了他的老师王襞"凡圣同一心,行解能兼进"的思想,不尚空谈,强调印证心体,主张知行合一,躬行力践.他在邻里族中进行了广泛的道德实践,特别是他的助人义举闻名遐迩,传遍淮南,被誉为"韩大善士"、"东海贤人".应该说,韩贞知行合一、行解兼胜的思想和实践,既是一种认知方式,也是他的一种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12.
大多学者研究认为,韩贞是先信佛后弃佛从儒的,通过史料的梳理和研究,可发现韩贞尽管对佛教有所批评,但一生并没有离开佛道的影响。特别是师从王襞之后,韩贞受其影响,不仅佛道情结更重,其所修之禅也是吸收了佛道修行方法的综合之禅,当然这种禅主要是哑禅。  相似文献   

13.
号称草原帝国的辽王朝,尽管其主体民族是契丹,但其人口的社会构成却是以汉族为多数。数量众多的辽属汉人在辽朝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考其来源,主要有本土固有、乱世流入和割地划归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说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更是对其的超越.重点论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以民为本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政治哲学的精华,它对政治理念和政治思维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人们时时处处仍可见其余绪,其务实精神和辩证思维尤值称道,借鉴意义自不待言。一般否定是不足取的。但民本思想毕竟是专制主义时代的产物,其历史和和阶级的局限性在今天已暴露无遗,消极影响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已有所彰显,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批判的分析,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摒弃其专制性的糟粕,使之成为当代德治思想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真正农民出身的封建帝王,他在建立明朝后,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紧紧抓住农业这个封建社会的基础,重视农业的发展,坚持以民为本,使明初的经济从濒临崩溃的边缘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为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汉代以郡国守相为代表的二千石长吏号称“吏民之本”,其任职期限不仅体现了当时官僚制度的建设状况,同时也映射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西汉前期的久任至宣帝年间大致以3年为基准;东汉前期复归久任,然后再次废乱。貌似反复的背后,反映出地方长吏任期制在形成初期经历的波动和曲折。尽管两汉时期的官僚制度尚难以完全具备近代行政所要求的理性要素,但与“三互法”、考课制度、致仕制度等一起,以“三载考绩”为基础的任期制也逐渐作为“汉法”而为人们认可和接受,成为专制帝国在行政上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