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成人礼作为人类教育的形式,其存在不只限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依然存在,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不只意味着为解释教育的起源提供证据,而且可以通过解读其丰富教育内涵和多种教育功能,为现代教育的开展提供重要借鉴和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引子人类来到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分子,向往自然、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  相似文献   

3.
赵春峰 《成才之路》2012,(25):43-43
正学校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不只局限在学到更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是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达到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目的。数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理性的认识实践的条件,以数学公式为依托,从事物的内部发展规律出发,认识事物本质,这就是数学之美。而初中数学教学本身也绝不是简单的自然学科,在这简单的数据中同样蕴涵着形形色色美的感性教育,是以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基础,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独具的思维与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的数学教育,注重更高数学素质的培养,不只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强调了基本经验和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思想作为新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的"四基"之一,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思考、交流与合作逐步领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同伴和课程内容的互动中实现对知识及其意义的构建,进而获得发展或进步。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课堂,不仅仅只是带来了新的互动媒介或手段,更是拓展了互动的空间、深度。南国农先生这样评价它:“交互式电子白板及其所带来的教育变革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工具,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传递形态,不只是发展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而是所有这些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9,(2):156-158
人类多样性的发生和存在不是一种"偶然的状态",而是在教育的作用下产生和维持的。采用解释学相关方法(hermeneutic)和文献法,讨论为什么人类应该是多样性的;应试教育如何与人类的多样性相悖离;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丰富人类多样性,完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教育应回归本源,坚守教育最初的责任,促进人的多样性,为现在的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 .生物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1.1生物教育2 0世纪以前的生物教育 ,是人们通过观察 ,了解生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理特点 ,目的是让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成为食物、运输工具、玩赏对象 ,用于防病冶病等 )。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比较浮浅 ,主要通过个案研究来学习、掌握生物知识。2 0世纪以后 ,生物科学向两个方向发展 ,宏观方向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微观方向是分子生物学。由于人类生物知识的极大深化 ,生物教育的内容也出现了重大改变 ,它不仅教育人们如何合理地利用生物资源 ,而且教育人们如何尊重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生物教育的范畴不只…  相似文献   

8.
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这跨世纪的大转变时代,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识到:决定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性质与速度的不只是资本,不只是物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人类在漫长历史中所创造的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多凝聚于语言和文学之中。语文教科书无疑是教学情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室之中,不只是传递事实和知识,也传递社会需要下一代所具有的国家认同、政治信念、社会价值、历史记忆、时空与人物的观念。此外,小学教育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是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只意味着加,还意味着减——减去干扰儿童成长的东西。教育不只意味着做,还意味着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教育不是不可以对儿童进行干预.但干预不应蜕变为干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异化与回归浅析--教师身份在知识转型下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云红 《教育科学》2003,19(1):56-58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的全部蕴念所在,这种关系的价值远远超越知识的价值。而现代教育中实然的师生关系多局限于科学知识的传递,出现了种种异化现象,其症结主要在于科学知识型状态下的科学霸权。人类知识第三次转型为教师身份的螺旋式回归提供契机,师生关系将是教师与学生在这关系中寻找自己存在和人类存在的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王丽  赵长林 《文教资料》2011,(8):117-118,109
"经验"这一概念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一直是人们所轻视的,而与"经验"相对立的"理性"这一概念在人们心中则高高在上。在杜威那里,经验才获得了公正的解释,它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正确的理解;经验有其丰富的内涵,它不只包含生活,还包含生命历程;不只包括感知的,还包括行动的;不只包括理性的,还包括非理性的;不只包括有组织的,还包括无组织的,等等。杜威教育理论中的经验还涉及了两个原则:一个是连续性原则,另一个是交互作用原则。这两个原则在教育中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只限于平面的书本,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式、零距离、立体化的学习方式,拉近了语文教材与社会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品质,锻炼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的能力,笔者针对自贡“盐文化”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不只局限于为读者提供服务,而且它还能服务于教学,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断突显。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能。高职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国学教育等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不只在于人们认识到了其重要性,更在于语文教育事业日益显现出其缺陷。本文以《沙之书》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中学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文章主要以后现代课程观与对话式教学为理论支撑展开。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世表征人类活动已经成为改变自然的地质学力量。人类世的典型特征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征用造成的自然熵增加速。人类世是技术世,也是教育世。人类中心主义的教育模式以人类例外的利益和福祉为目标,开发、训练人类利用自然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加速了人类世的扩张。后人类的赛博格性在本体论上指称人与动物、人与机器、人与物质界限融合后的生命存在性状,突破了人类独立于世界的例外优越论,提出了培育新型主体性的教育新开端。现代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当下人的功能化,如果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赛博格教育可能沿着功能化路线,通过技术把赛博格增强为功能化的工具存在,其后果是赛博格生命与世界的双重熵化。人类如何通过未来的赛博格教育创造负熵,如何通过赛博格教育开启逆人类世,如何建立教育新范式、新起点,是未来教育学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学艺术的特点及掌握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艺术之特点分析 教学艺术和艺术的重要区别在于,“艺术所再现的是社会生活,教学艺术所再现的是教学内容。”这说明教学艺术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只有当教师追求教学艺术时,它才成为一种结果),它必然以教育学生(不只是美育)为其主要目的。因此,教育性是教学艺术的重要属性,忽视了这一点,就背离了教学艺术的根本。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结合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环境影响文化的形成,文化影响环境的变化。抓住文化对环境教育的干预机理,把环境教育置于文化视野中来讨论,不只具有拓展环境教育视界的意义,更是人类文化的觉醒。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视角研究环境教育,实现文化与环境的视界融合是本文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教育研究的本土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的知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教育研究中的“中国研究”,即强调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及中国教育自主性的教育研究,“中国人及其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教育经验与教育知识的可能性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存在的根基所在。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的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文本性存在、生命性存在和过程性存在。提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的命题,其宗旨和意义,一是追寻以“中国人”为基点的教育研究;二是为人类教育学界作出中国人的贡献。当代中国教育知识界对人类教育学界的贡献,体现在基础理论、基本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双向构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广告     
体育与广告的共栖关系说明广告向体育的扩张和体育向广告的位移,它反映了经济资本和体育的互相转换。体育广告的公平性、感召性、国际性和社会性是其性质之表现。总之,现代体育广告不只为商业服务,同时对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