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童晓光,男,1935年生,浙江省嵊州市人,我国著名石油地质和勘探专家,辽河油田勘探开拓者之一和中国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开拓者之一。他曾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总地质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副局长、国际勘探开发合作局副局长、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地质师;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高级顾问、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博士生导师、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1922年生于上海,1945年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1945年至1977年在玉门、延长、大庆、四川、胜利、大港和任丘等油气田从事现场石油勘探与开发地质工作。自1978年至今,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无一不与能源相关。在历史上,对能源的争夺一直是引起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21世纪,能源匮乏进一步成为国家间竞争与冲突的重要根源。世界石油的消费区域构成与资源区域构成的严重错位和失衡,使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石油在全球范围内有着特殊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成功研发出2500HP大型数控成套压裂装备。压裂装备是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必要装备。该设备的研制改变了以往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项目自主研制了压裂车、混砂车、管汇车、仪表车等核心装备,在高压柱塞  相似文献   

5.
专家档案:翟晓先,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前旗,1977年考入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现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技术员、分队长、研究室主任、研究院总工程师、局总工程师,现任西北油田分公司副经理、美国SPE学会会员、新疆石油学会副理事长、新疆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指导老师、《新疆石油地质》常务编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委等职。  相似文献   

6.
田在艺,男,1919年12月出生,陕西谓南人.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  相似文献   

7.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重要学术杂志《科学报告》上发表了能够揭示地下石油在几百万年前甚至上亿年前的流动方向和里程的新指标。这项成果对于研究石油的流动规律、油藏的形成、石油在地下的分布规律和石油勘探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位资深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专家,一位身兼油页岩和油砂工艺技术开发的探索者,一位发明水平旋转干馏炉的石油专家,一位志在改进小颗粒油页岩油砂干馏提油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的学者,他就是水平旋转干馏炉的主要发明人郑德温。  相似文献   

9.
长期"缺煤、无油、少气"的湖南,在2012年因为页岩气这一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现而"扬眉吐气",与这种新能源有关的各种话题也成为热点。然而,为勘探页岩气付出了艰辛努力的地质工作者们却依然鲜为人知。多年来,他们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幕后。在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里就聚集了这样一支科研队伍,他们作为湖南乃至全国页岩气勘探技术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石油行业的建设也快速、全面地上线。为了满足国家需要,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于1956年开始筹备。在六十年代,在罗蛰谭、王允成等一批老教授的带领下,学院在全国率先建成采收率实验室;1982年学院为大庆、胜利、新疆等油田开办油田开发专科……1998年获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授权点,  相似文献   

11.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安全、稳定、充足的供应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油气资源开采环境向高温、高压、高酸性、高含硫方向发展,常规的油气装备已不能满足苛刻条件下油气资源开发的需要,尤其对油气装备中的核心部件--橡胶密封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相关产品及技术被国外少数大公司所垄断,技术处于封锁状态,且产品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成为制约我国油气资源安全与正常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开发苛刻条件下油气装备用橡胶密封材料及产品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他是脚踏实地的学者、油气勘探科研生产一线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经过近二十年的艰难探索,他在海相碳酸盐岩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与他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普光、元坝等特大型天然气气田的发现和川气东送工程,加快了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步伐,促进了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同时丰富和完善了油气勘探理论。  相似文献   

13.
胡健  焦兵 《科学学研究》2010,28(2):250-255
选择我国西部、东北和华北等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为研究样本,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对其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大都对区域内的制造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但是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效果不同,而不同的影响效果从技术视角上提供了解读"资源诅咒"陷阱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专家简介:刘喜武,现任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地球物理专家、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研究室负责人、地震裂缝表征方法基础前瞻研究团队负责人。他在石油勘探与开发行业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地震分析技术研究,包括构造地震解释、储层地震沉积学、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非常规油气甜点地震预测、岩石物理、地震各向异性处理与反演、  相似文献   

15.
杨辑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I0001-I0001
罗平亚,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6月生.四川隆昌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西南石油学院院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井完井技术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并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3年毕业于四川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石油钻井专业,同年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石油勘探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探讨了石油勘探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分析了基于油气勘探开发目标的技术刨新驱动过程,结合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目标设计出油田勘探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