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蜀道难》艺术成就的推崇,前人几乎众口一词;而对其立意旨趣,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立足《蜀道难》的思想内容,结合其创作背景、诗人当时的创作状态和创作初衷对该诗的旨趣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李炳荣 《学语文》2005,(3):2-32,29
盾天宝年间,诗人李白于长安送别友人入蜀.感慨于时事的艰辛,社会的莫测,作《蜀道难》(见卷首)以赠友。天宝元年(742),李白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但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座右铭,李白也不例外。但这一标准在李白身上却多了一份旷达和潇洒。放浪形骸于不羁。掩盖的是诗人一颗孜孜以求的疲惫的心。《蜀道难》正是这一心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以“浪漫派”载入史册的。但唐代浪漫派诗人不止李白一个,陈子昂、高适和岑参、杜牧,其诗风都属浪漫一派,现实主义的自居易也有浪漫诗作《长恨歌》。  相似文献   

4.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我们一说起李白,就会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想起李白,就会谈及他的诗作《蜀道难》。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蜀道难》据说曾被贺知章“称叹者数四”,历代的诗评家也都把《蜀道难》看作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然而,正是这篇作品,在解读时,许多学者不免横生枝节乃至画蛇添足。其实,解读此诗并不是很困难的事,难的是在解读时怎样客观而公正地读出此诗的诗味来,遗憾的是历代的解读者几乎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普遍认为这首诗寄寓深远,而最终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6.
李白的《蜀道难》虽然是一首乐府诗。但无论从结构。基调到技巧都能给我们以写作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张光富 《九江师专学报》1996,15(2):73-75,80
李白名篇《蜀道难》的主题是什么?众说纷纭。笔者新议,认为《蜀道难》的主题是极言国家局势的危殆,并以之正告玄宗,重用亲近奸Wang之臣,国家祸乱必至,并抒写了诗人发现“盛世”将倾的惊愕、焦急、忧虑及怨愤之情。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化发生学,诗歌节奏产生于情感,情感发生于生理,生理发生于自然。《忆秦娥》是诗人对生命之死的考问,惊梦-伤别-望绝-忧死四种情绪相互引发,相互回答,形成独特声情。《蜀道难》的语言仍可见出人类“童言”与诗歌舞的密切关系,其声韵发生于蜀地山水和相互化入化出,激励着读生理的雄性激素和心理的成功俗望,其逻辑,时间层次再现了宇宙的发生发展,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之生的追思。  相似文献   

9.
殷瑶《河岳英灵集》称李白《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这首千古奇诗的主旨,唐代以降,即见仁见智,众说纷坛,成为聚讼千年的诗学之谜。本将古今有代表性的说法作一概述,并就这一问题的教学处理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11.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形成了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在诗歌创作中,他最擅长乐府歌和五、七言古诗。李白以这种体式作的诗作,写景雄伟壮阔,气势奔放;用事用典,大开大合,感情激越充沛、热烈丰富,后人评价尤高。与此同时,由于某种政治原因,更多的情况下,李白常常采用比兴手法,往往立意隐晦,归趣难求,易造成歧义。本文仅以他的《行路难》《蜀道难》二诗为例,试图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创作个性和创作方法三个方面就其题旨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蜀道难》在吟蜀诗作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后世诗人从李白的《蜀道难》的趣旨"难"的相反角度出发,以《蜀道易》为题,创作了一系列诗作.较典型的有唐代陆畅的《蜀道易》,宋代晁说之、范成大的蜀道诗,明代方孝孺的《蜀道易·有序》,现代郭沫若的《蜀道奇》.《蜀道易》系列诗作,在表现内容上,从"难"转"易",实际上是对李白的《蜀道难》的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13.
殷墙《河岳英灵集》称。李白《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奇”者,别创新路,尽脱超凡,不拘陈套。《蜀道难》“奇”在何处?前人已有相关的评论,本文试在前人说法基础上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白《蜀道难》源与流研究,是当代李白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地理学上的蜀道为基础,从交通发展史角度来看,《蜀道难》的诞生源于传统的"蜀"的地域观念的认同以及对蜀道交通发展史实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蜀道难》集中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个性解放的强烈呼唤,是他高尚人格的形象写真,达到了与其诗歌艺术完美的统一。具体表现在“描写在环环相扣,结构浑然一体”;“抒情一唱三叹,气势磅礴恢弘”和“句法参差错落,打破乐府陈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马玉兰 《现代语文》2011,(2):116-117
师:在中国,一个人只要能背几首古诗,其中便笃定有一两首是李白的,相信我们在上学之前,父母就已经开始教我们背他的《静夜思》了。(师生齐背《静夜思》)在中国,一个人只要知道几个关于古代诗人的掌故,其中便笃定有一两个是有关李白的,你知道哪些李白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且被皮日休冠以“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丧”的美誉。这首诗被选入高中语教材的第五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其主旨的探析存在许多疑点,不能不算是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18.
李白《蜀道难》一诗的主旨,多年以来,比较确定的说法是"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本文摘引有关资料,并试图从他个人的求仕历程的角度予以审视。一管之见,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李白代表作《蜀道难》的创作年代、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前《蜀道难炉是对李白《蜀道难》以前的萧纲、刘孝威、阴铿、张文琮等诗人的古乐府旧题之作的统称。李白的《蜀道难》成就和影响最大,但前《蜀道难》也各有特色。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展现了蜀道之艰险难行,同时还以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和严整、简洁、平实与谐和的语言风貌,在内容角度、情感表达、句法音韵等方面共同为李白《蜀道难》的继承创新奠定了基础。前《蜀道难》,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