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5日,我计划采访一名自学成才的聋哑摄影家。因找不到本人和无法直接沟通.就找到这位“名家”的父亲,作为采访切入点。谁料老者得知来意后,“啪”地关上门,让我碰了一鼻子灰。请教老通讯员,得知采访对象拒绝通讯员的采访是常有的事,他们认为其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怕通讯员没名气。因你不是记者.无采访证.人家就要问你是哪家报社的通讯员?是特约通讯员还是一般通讯员?是全国大报的通讯员还是地方小报的通讯员?若是地方小报的一般通讯员,下边就没戏了!现在稍有名  相似文献   

2.
追稿记     
去年初夏的一次追稿,使我永生难忘。 那天下午,我从报社下班回家,路上,一名通讯员告诉我,新店乡石塘村发生了一起啤酒瓶爆炸事件,一妇女被炸伤。他刚说完,一辆“面的”已开到面前,说是送我去该村采访,还要带电视台的记  相似文献   

3.
某日收到某报社稿费,凡6篇,计58元。妻子苦笑一下说:“稿费还不及你的路费呢。”我是浙江省舟山市某报的通讯员,对采访成本是深有感触的。通讯员有单位的还好,稿子发了除稿酬外,单位亦有奖励,采访中发生的费用,单位大都能报销。而对另一类通讯员,如我——无单位的“游民”,要报销采访花费何其难哟。不仅如此,由于通讯员没记者证等“大”证件,造成了通讯员与记者在采访上的不平等。要获得一些新闻线索、采访到位,通讯员要花费比记者多几倍的精力(本单位新闻除外),更不用说世俗的偏见,编辑在同一选题上对本家记者的照顾了。现在一些基层通讯员…  相似文献   

4.
周新谟,早就熟悉的名字。翻开《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或者《郑州晚报》《河南工商报》,经常可以看到由他撰写的新闻稿件。就是打开电视机、收音机,也会时常听到“通讯员周新谟报道……。”我心里暗自揣测,他一定是县委通讯组的通讯专干。一次我到巩县采访,想顺便采访一下这位虽没见面却很“熟悉”的同行。当我踏进县委宣传部的门坎时,通讯组长王金僚却向我介绍说,周新谟是位业余农民通讯员。去年,他一人就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各类稿件122篇,是全县的发稿状元,被郑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  相似文献   

5.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6.
许多通讯员感到,去一个单位采访一两次后,稿件没上报,就觉得脸上不光彩,不好意思再去采访,怕人家说风凉话。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1985年初,我刚到县委通讯组工作,就听说浒湾乡曹湾村的妇联、共青团、民兵等组织,是全国的先进单位,我先后三次到该村采访,写了几篇稿子都石沉大海。从此,我再也不愿到曹湾村去,生怕他们问起稿子的情况。后来,领导让我去时,才硬着头皮去了。没想到村党支部书记陈久涛见了我,就象久别重逢的朋友,亲热地说:“你好久没来,工作挺忙吧?”我坦率地向他讲了这段时间的想法,他听完笑着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报纸又不专是为咱们办的,哪能一写就(?)。”支书的话,打消了  相似文献   

7.
我看到的采访学专著,都是讲记者采访时应如何如何。专门讲通讯员如何采访的著作,几乎没有。当然,采访学的基本原则,对记者和通讯员都是适用的;但记者和通讯员在采访中面临的问题,却是有很多区别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通讯员按记者的方式去采访,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例如,一个记者到某厂采访,这个厂的负责人一定会抽空接待他,而如果是这个厂的通讯员,那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所以,探讨一下通讯员采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访问要得法     
记者和通讯员明确了报道思想,列好了采访提纲后,就要开始访问活动了。访问有个别访问和开座谈会两种。个别访问的主要艺术在于谈话中要善于提问。这是个关键问题。有位初学新闻写作的通讯员对我说,有次他去采访一位劳动模范,虽然在采访前作了不少准备,但提问时没几句就完了,有些提问被访者感到丈  相似文献   

9.
近日,“反对邪教 崇尚文明”展览在京展出,又一次勾起了我四次采访“法轮功”练习者的经历。 今年1月23日下午,7名来自河南省开封市的“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点火自焚,我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摄影报道。随后对刘思影的几次采访,至今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10.
我们基层通讯员,由于业务水平还不很高,在采访活动中,往往注意到了大的事件的过程环节,有时忽略了一些细小的事情或细节,到落笔时,这些次要的细微末节也非写进去不可时(当然主要是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那么,就要暂时搁笔,去补充采访.如笔者在1995年12月6日同乡宣传委员一道,去本乡熊河村采访县烟厂小康工作组帮助烟叶生产一稿时,文章写到中途,却觉得一个细节非写进去不可:就是小康工作组长周国华同志下午六点钟回厂“问诊拿药”一事,夏天天长,他“拿药问诊”连夜赶回熊河村来了吗?由于采访时忽略了这个细节,为了这件“小事”我暂时搁笔,于次日一清早骑车赶到熊河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1月29日下午,建国三十五年来第一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大会,正在北京军区后勤部礼堂举行。天将傍晚,计划中的发言者还有几位没上讲台。有人提议,没讲的就不必讲了吧。全国记协书记处的一位书记急忙走下台去,把一个面目清秀,穿着朴素的青年带了上来,然后说:“别人可以不讲了,他非得讲一下。”这位受到特殊待遇的人,就是这次被评为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2.
辰目 《传媒》2009,(3):1-1
3月1日晨,打开电脑,得知在前一天即2月28日下午5时,温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友对话交流,他在开场白中讲“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是作为总理的第一次。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但是我的母亲常告诫我,无论对什幺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他说:“我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我并不以为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好,但是我讲的话是诚实的,我希望我许诺的事情能够真正做到”。  相似文献   

13.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14.
吴红 《中国档案》2005,(2):16-17
为了让读者了解和认识西藏,《中国档案》杂志社在2004年的7月组织部分通讯员在西藏进行了一次学习和采访活动。西藏自治区档案局馆长洛桑南杰对此十分重视,亲自设计、安排日程和路线,周到又细致。但提到要采访他,他推三挡四地不太情愿。  相似文献   

15.
在基层,和一些通讯员朋友交谈,常常听到基层单位“塘小水浅没鱼抓”的叹息声。其实,这只是片面性看法。我以为:“有价值的新闻多发生在基层”,这就看通讯员会不会“找”。 ①写自己最清楚的事情。我从事新闻工作至今,觉得“写自己最清楚的事情”至关重要。基层通讯员工作、生活在基层,对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相对来说比报社记者来采访要容易得多。报社记者来采访有时也会遇到困难,诸如某种专业不懂等。而基层通讯员却不同,最起码对身旁的同志一些专业知道一点。这关键在于,通讯员对“知道最清楚的事情”判断是否是新闻的准确性,这也就给通讯员提出一个问题,加强新闻敏感性。去年元月份,我回家到马嵬坡火车站,到养路工区好朋友陈团团和黄恩惠那去了一趟,这两人我较熟,一个自学无线电、一个自学中医学,且都有成绩,于是顺势我采写了《养路工区的“小字辈”》一稿,被《中原铁道》3月10日采用,《西铁信息》也采用了我拍摄的图片。  相似文献   

16.
1月10日及23日,穆青同志在新华社新闻大厦5楼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两次单独采访。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开怀畅谈。业绩是群众创造的采访从记者成才之路谈起。“不要只讲成才,不讲出发点。”穆青上身微欠,两眼俯视。他谈到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新闻事实的主体。“许多东西都是群众的创造,靠记者发现,真实及时地把它抓出来,记者的奉献就在这里。很多业绩都是群众的,人家焦裕禄干的,我们不过抓住真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10,(5):43-45
一篇200字的报道2006年10月,我所在的法制晚报社建立了小红帽特约通讯员制度,让辖区内的小红帽发行员成为记者的“线人”。于是,我跑到附近的两个发行站,“宣讲”报社新闻的理念和线索标准。之后的某一天,一名自称李路正的打工青年打电话给我.说自己从小红帽特约通讯员那里拿到我的电话号码,犹豫了好几天才鼓起勇气,向我介绍他写的一首歌。我当天的采访任务并不多,就和他约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18.
1984年11月29日下午,建国三十五年来第一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大会,正在北京军区后勤部礼堂举行。天将傍晚,计划中的发言者还有几位没上讲台。有人提议,没讲的就不必讲了吧。全国记协书记处的一位书记急忙走下台去,把一个面目清秀,穿着朴素的青年带了上来,然后说:“别人可以不讲了,他非得讲一  相似文献   

19.
4月27日,里根总统在中国访问的第二天,我在下午四点多到长城饭店参加美方在新闻中心举行的“吹风”会。“吹风”开始之前,我同美国一家地方报纸的记者闲聊。他告诉我,在到达北京以后的一天多时间里,他已经发回去四篇稿子了。当我问他参加了哪几项采访活动时,他回答说:“除了昨天下午的欢迎仪式外,别的采访都没有参加,因为我不在那几个‘普尔’里。”  相似文献   

20.
清样和信,依然放在桌上,我在等待,在希望,但终究没有能够发出去。下午,最坏的消息来了:“王揖同志已在22日逝世。”我的心陡然往下一沉,可还是不敢相信。这位在党的新闻战线上奋斗了近五十年的老战士,就这样突然离去了么?几天以前,我还去采访了他,那热烈的谈话,朗朗的笑声,还在我脑际里萦回。问他近来的起居,他不肯讲,只谈他最关心的事——新闻改革。未了,才淡淡说了一句:“脑供血不足,经常头晕。”那天下午,我二点到他的办公室,以为太早,没想到他正在工作。“您没有午休?”“没有”,他递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