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媒体在灾难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5.12大地震发生后,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反应迅速、报道深入,表现出了良好的新闻素质和悲悯之心,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但也有个别媒体出现了一些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值得警惕和反思。笔者从这些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为今后的灾难报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灾难事件具有强烈的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非同一般的惨烈性与毁灭性,带给人类无尽的心理恐怖与创痛感,因而,一旦发生,便迅速成为媒体倾力报道的主角和读争睹的热点新闻。从地域角度划分,灾难事件新闻分为本地灾难新闻与非本地灾难新闻。2004年12月26日早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近40年全球最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并波及东南亚8国,死亡人数在15.5万以上。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对其做出了全面、广泛、迅速的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在当天15时许就播发了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15时20分中央一套与新闻频道正式启动直播,进行24小时无间断直播。地震直播时间之长创下直播报道时间之最,其投入人力、物力也为创近年来直播报道的新高。可以说,在此次“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曰,在中国的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立即中断原先的播出计划,转变成全天24小时直播方式。CCTV在报道灾区现场时,记者鄂文松讲述一所学校的孩子遇难情形,她泣不成声;海霞在播报震区灾情时,泪水盈盈;赵普在介绍前方近况时,强忍悲痛,声音梗塞。 相似文献
5.
"灾难报道"背后的灾难——对"5·12汶川大地震"灾难报道的一些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集体失语"到"媒体盛宴",中国新闻灾难报道完成了一个美丽的转身,有关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验证了这一点。不过,转身背后依然存在许多"次生灾害",危及着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汶川大地震危机事件中媒体的表现,总结在危机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媒体不同功能的体现,并对媒体在地震中的报道予以反思.在危机频发的时代,有效发挥媒体功能,有助于预防危机或更好地化解危机,对我国社会的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日本放送协会,即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是日本的公共媒体机构,成立于1926年。作为在日本颇有影响力的新闻单位,NHK始终秉持着独特的、体现自我报道价值的媒体风范,保持着独立和公信力,即便在大灾难来临时也不曾改变。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笔者奔赴灾区采访,在近一个月的新闻实践中,不仅发回了大量的报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难忘的经历,对地方媒体如何做好重大灾难题材的报道有了切身体会,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年了。一年来中国媒体对四川地震报道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褒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界同行的尊重。有专家学者说,中国这次对于四川地震的报道“将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有学者说这将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汶川大地震相对于以往的灾难报道有哪些新特点,这次新闻报道对于以后灾难报道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理论界已经开始探究,本文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灾难新闻的速度、广度、深度都今非昔比。在这样的媒介生态中,如何做好灾难报道,关乎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也关乎其社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0万平方公里的受灾面积、6万多人的遇难,以及多家媒体、多种渠道的独家报道,吸引了受众、赚足了人们的眼泪。可是10月5日发生的新疆乌恰大地震,却没有受到这般待遇,地震发生第3天,媒体才陆续做出了反应,简单介绍基本情况就草草收尾。反而同一时间发生的西藏地震,由于伤亡人数多于新疆,报道力度要大得多。这种报道差 相似文献
12.
经过汶川大地震这一特大灾难的考验,中国记者的整体形象有了质的提升.中国媒体的公信力有了提高。笔者认为,面对灾难事件的突如其来.以中央媒体为代表的应急反应速度不可谓不快,但从整体上说.尤其是一些地方媒体,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灾难报道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随即引发海啸、核电厂核泄漏等一系列灾难,牵动世人心弦。NHK作为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同时也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在灾难报道中展现着其迅速、客观、权威的媒体形象,但如此冷静的报道态度却在潜移默化中打动人心。特别是在此次3.11大地震报道中,NHK成为全球媒体关注、获悉日本3.11大地震事态进展的窗口。本文旨在通过NHK在日本3.11大地震中的不同细节案例对其灾难报道理念加以梳理总结,并探究这些报道理念由来之源头。以期借鉴,改善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方面的缺失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灾难事件中的媒体公信力建构——以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关报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迅速进行报道,并及时公布各地的震感信息,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随即转载了该消息。随后,包括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立即派出记者团奔赴灾区第一线,开始对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抗震搜救工作进行24小时全程直播。各大媒体在此次地震中的出色表现,标志着媒体在建构公信力方面迈出了跨越性的一大步。因此,本文即从灾难事件的角度对媒体公信力的构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17分钟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2分钟后发出中文简明消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地震消息,同时开展了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受众传送灾情,报道救援情况。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及3月的“西藏事件”,新闻媒体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6.
新兴媒体在“海啸”灾难报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底发生在南亚东南亚的连环地震海啸,造成了数十万的人员伤亡,无疑成为人类在2004年遭受的最大灾难,震惊了全世界。海啸发生后,许多家媒体对此都进行了详细的追踪报道。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此次海啸无疑是一场人类的浩劫,全世界的人们都该为此默哀。对于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使命的媒体来说,必须及时全面地把最新最快的信息传播给受众。 相似文献
17.
18.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四川日报》在新浪微博中的官方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以4月20日为时间节点,分析两者在此次灾难事件报道中存在的异同,以期为其他媒体官微关于灾难报道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媒体迅遵反应,积极应对,一场全国范围的抗震救灾报道战役迅速打响。作为地震灾区当地媒体之一的成都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后,立即中断正常节目,进行6个频道并机直播,连续直播达288个小时。如此大容量、高密度、全方位的突发性灾难事件直播报道在全国地方城市媒体中尚属首次,创下了成都电视台直播的纪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