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来纠正或者说确定一种说法,改变一种视角。历来都说“批改作文”或者“作文批改”,我觉得有必要在“作文”和“批改”之间强调“学生”一词。“批改作文”或“作文批改”是一种只见文本或者说以文为本的视角。而“批改学生作文”是既见文本,更见作者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1999年出现话题作文以后.又出现了“新材料作文”的概念。这是相对于以前的材料作文而新出现的一个概念。为了便于区分,人们自然地就把以前的邪种材料作文称为“旧材料作文”,而把现在的这种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话题作文的进一步改革,涌现出了让人啧啧称赞的满分作文,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零分作文,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作文的大讨论.毫无疑问,作文应该是“真情流露”、应该是“有感而发”,然而事实上教师的作文教学更多的是在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高分技巧,而忽略了作文的本源.学生的作文不再是一种文字的创作活动,而成为了“模仿和再创造”活动,这与我们作文教学的初衷显然“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呼吁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本文主要分析了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几大策略.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核心,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流派迭出纷纭而莫衷一是,方法层出不穷而徒劳无功”。几年来,笔者返观传统的作文教学,细读《语文课程标准》,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认识到:传统的作文教学多以教师、知识为本位,关注的是教师的“习作指导”与学生作文的“分数”,多在教师的“教”上探索,而缺少、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认识与关注;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确立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理念,引导教师找回了失落的学生主体意识,关注了学生的生理、心理机制。因此,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记性”,引导学生的“悟性”,追求学生的“灵性”,这是开启现代作文教学的一张金卡,是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教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陈静 《成才之路》2011,(35):85-85
单调的训练手段,狭窄的训练空间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不知不觉陷入了一种“贫困”的深渊,虽说个性作文、绿色作文、生活作文、新概念作文等一些新兴作文教学的出现,给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注入了一针“强心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作文遗留下来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黄国华 《现代语文》2010,(12):143-144
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作文是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原因是费时多而收效低。作文评改是一次作文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最终“裁决”。有的教师很不重视这一环节,往往不痛不痒地写上几句评语,或者只打一个分数了事,殊不知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李纲 《师道》2002,(10):41-41
当前,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耗时最多、收效最微的数语文教学;而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收效最微的又数作文教学。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为作文的教学煞费苦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策和办法,但作文教学依然没有走出高耗微效的低迷状态,不少老师困惑其中而不能自拔。究其根源,是作文教学始终没有走出“奉命作文”、“应试作文”和“文学性作文”等不良倾向的怪圈。如今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牵而弗导”;固定的观察顺序,固定的布局谋篇,固定的写作套路,甚至提供一黑板词语让学生备用,连词成文……于是,千人一面,生搬硬套,了无…  相似文献   

8.
金剑岭  陈根荣 《中学教育》2003,(5):47-48,27
作文教学举步维艰 ,已是不争的事实。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 ,原因是多方面的 ,情况是复杂的。笔者认为 ,长期以来 ,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心理的疏导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系统论来看 ,作文教学的“板块”(作文心理疏导———作文教学之“本”和作文技巧辅导———作文教学之“标”)被我们有意无意人为地割分开了。我们注重的只是作文技巧的辅导 (“硬件”) ,而忽略了作文心理的疏导 (“软件”)。当然 ,传授学生作文上的技巧是无可厚非的 ,也是我们作文教学必须要做的一项任务。例如 ,教会我们学生怎样立意、选材 ,教会我们学生怎样谋…  相似文献   

9.
朝圣和守约     
教学的创造性,反映在语文教学中,集中地体现在作文教学上。因此,几年来作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应试作文”教学,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而始于几年前的以拯救“高考作文”为发端的新概念作文又有了“新八股”之嫌。作文教学到底何去何从?这里奉献给大家一组谈作文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学生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语文科的总分成绩,所谓“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半壁江山”就已见其地位非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路子可能有上千条,而片断作文就是这众多路子中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1.
齐亮 《新疆教育》2013,(10):17-17
教育学家吕淑湘先生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个老大难,“少、慢、差、费”的情况仍未改变,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个“乐学”和“乐写”。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作文考试多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考试形式,它的出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方式、应试能力的培养、情感交流的异样化都有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使得学生作文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建立起一套新的作文系统。而往往在学生们读了一段作文材料后,采取“就事论事”的方式,使得话题作文这种新的作文形式得不到很好的弘扬。有些同学则将作文题目拟得很大,范围一广,不管是记叙还是议论,都会显得力不从心,有点儿“以大论小”的感觉。所以有必要把作文题目拟得“小”一点儿,而把内涵拓展得“大”一些,从而为美文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俗人俗语     
教学的创造性,反映在语文教学中,集中地体现在作文教学上。因此,几年来作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应试作文”教学,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而始于几年前的以拯救“高考作文”为发端的新概念作文又有了“新八股”之嫌。作文教学到底何去何从?这里奉献给大家一组谈作文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张树涛 《教育艺术》2008,(12):78-79
近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这一用语渐次通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正在逐步取代以往通用的“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简单变化,而且从作文指导思想和评价内容上都有所创新,提法更科学更合理。这一变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作文评价突破了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形式,逐步朝着多向互动的多样化形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评价中的“正强化” ,是指运用表扬、奖励以增强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知道“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大量运用批评、惩罚 ,即负强化 ,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而这种积极性是推动小学生认真作文 ,自觉提高写作能力的内部动力。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均应重视小学生对作文的心理需要 ,即激发其对作文的求知、探索欲。因而 ,在作文评价中强调“正强化”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教师要有学生能成功学好作文的愿望 ,期待产生最佳心理效应。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 ,良好的“期望” ,可以产…  相似文献   

16.
陈琦 《考试周刊》2010,(51):35-36
作文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评价学生作文的质量。而应立足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回眸过去,应试教育以“分数”看作文质量不可取,素质教育普遍采用“等级制”来定作文的“乾坤”,但无法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作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创造性,反映在语文教学中,集中地体现在作文教学上。因此,几年来作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应试作文”教学,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而始于几年前的以拯救“高考作文”为发端的新概念作文又有了“新八股”之嫌。作文教学到底何去何从?这里奉献给大家一组谈作文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创造性,反映在语文教学中,集中地体现在作文教学上。因此,几年来作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应试作文”教学,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而始于几年前的以拯救“高考作文”为发端的新概念作文又有了“新八股”之嫌。作文教学到底何去何从?这里奉献给大家一组谈作文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创造性,反映在语文教学中,集中地体现在作文教学上。因此,几年来作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应试作文”教学,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而始于几年前的以拯救“高考作文”为发端的新概念作文又有了“新八股”之嫌。作文教学到底何去何从?这里奉献给大家一组谈作文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微作文”是“互朕网+”时代的产物。微作文具有“微而不卑、微而不慢、微而不薄”的特点,自有其生命力和传承力。新技术支撑,使得“微作文”的出现及流行成为了可能。利用“互联网+”,学生在“微作文”的大花园中精心耕耘、全力拓展、尽兴收获,在“微作文”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