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在其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已在收集资料,编写通史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先后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等十多种通史性论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涉及到哲学原理、原著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普及水平上,而必须在深入原著的基础上不断求实求是求新,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引向更深的层次,以缩小与国外研究水平的差距。笔者就此谈谈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既是历史科学,又是理论科学,因而历史资料和科学方法是缺一不可的两大支柱。方法论是任何一门科学的灵魂,而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来说,尤其是如此。这门科学的前进不仅意味着挖掘出新的历史资料,而且意味着以新的方法开掘出更加深刻的理论内容。普列汉诺夫、梅林和列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要先驱者,他们的方法论既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思想史与哲学史这两门学科各自研究的对象及其关系问题,近年来不时地纠缠着学求界同仁,对此深人进行“元科学”研究(即对某一学科本身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推动这两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此谈几点想法,以求正于师友。要探讨思想史与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有必要首先搞清楚“思想”与“哲学”这两个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从事西方哲学史教学不能忽视西方哲学史在中国语境与哲学史学科发展相结合的定位.西方哲学史的教学要从中国语境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展开教学,通过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以达致哲学思维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每门学科都有独特的研究对象,规定着它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构成这门学科的整个思想体系。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什么? 历来有种种不同的回答,综合起来看,不外是二大类,一类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论,西方经济学真理论,几乎形成了一股思潮。有人主张彻底改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实行经济学的“科学革命”;有的学校的经济学科院系已取消了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一些搞了多年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也将兴趣移至西方经济学或应用经济学等。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如果从根不上改变一门学科的对象,也就等于取消了这门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社会生产关系不能变,政治经济学不能取消。社会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园地,尽管苏联和东德学者使用过“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概念,但是,是中国学者首次明确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这一学科方向。其中庄福龄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参与策划、主编的八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该学科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巨著;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的创立者之一,担任该学会会长长达28年;他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内史”)向“马克思主义史(“外史”)的拓展、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史“”论”关系的系统阐发,以及新的时代境遇下的进一步深化的构想等,对于在新的时代境遇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国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奠基人。他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特征、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及其形成过程。对作为一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概括,推动了这一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繁荣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从基本范畴入手提高大学生对西方哲学的分析能力陈洪达酉方哲学史是高师院校政教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修课。作为研究二千五百年西方哲学发展规律的历史学科,它汇集了大量凝结人类智慧成果的哲学范畴。加强西方哲学史中范畴的研究,以范畴的...  相似文献   

10.
突破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析,对两门学科研究对象的必然联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更好掌握和应用两门学科的理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基础性二级学科。明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门学科的建设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从该学科的教育意识的角度来看,在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应当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的七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问题是我们系统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这一门学问之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反思性、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性质的根本特征;这样,在学科定位上就决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科学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及其规律性的反思性、实践性、应用性以及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关于开展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要开展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必须弄清楚这门学科是怎样产生的?它是个什么性质的学科?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虽然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却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时才出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从哲学的对象的演变过程来看,古代的哲学,是当时一切知识的总汇,各种知识都归属于哲学之中而成为哲学的组成部分,每个具体的学科都不可能从哲学  相似文献   

14.
我主要是研究古希腊哲学的,现在把最近考虑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一、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西方哲学史哲学史方法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哲学史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回顾一下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认识.解放前,我在西南联大读书,那时上哲学史课,全是资产阶级那一套,根本不讲或很少讲唯物论.解放后,1952年院系调整,教育部将全国大学中原来哲学系的老师集中到北大,主要任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始时没有开西方哲学史,后来请苏联专家来讲这门课,然后我们再根据他们讲的来编我们的西方哲学史教材.现在流行的教材基本上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13,(3):72-72
《中国德育》杂志编委会顾问,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和人学学科的开创者,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栅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月24日晚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史研究是自1979年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迄今我国马哲史学科发展历程的一门"新"学科,所谓"新"在于学界尚无集成研究该历程的著述问世。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已33年,第一部马哲史稿编撰出版迄今已历31年,将这30余年间该种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首要任务的史学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史学史的体相汇聚成篇,明晰我国马哲史学史研究的分期、内生逻辑、史德构建三方面内容,有利于建构一个脉络清晰的学科史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高度复杂的学科,其中被称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部分更是如此。"他并强调:"熟悉这门学科的读者会觉得是老生常谈,而对这门学科完全陌生的读者却感到困惑难解。"[1]伊格尔顿提出的问题在匈牙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那里曾得到一定程度的澄清。20世纪40年代,卢卡奇在为米·里弗什茨编选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和文学》一书写的序言中曾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特殊的实践—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各个学科之间主要是教育活动和所教授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同教育学之间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同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既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又是指导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0年年会以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从总体上观照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特征与新趋势,直面现实问题,承担起理论创新的时代重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创新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离不开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借鉴。在新世纪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回溯思想本源,夯实理论基础,扬弃脱离原著抽象探讨理论的研究方式,建立文本研究、哲学史研究和原理研究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次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与发展问题;要历史地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与传承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揭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本刊推出年会的部分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课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入门课。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的阐述文艺基本原理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系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正确认识各种文学现象,提高文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