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业发展是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中国现实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制造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要想逐步缩小与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必须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绩效水平,其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对制造业领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加快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关键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的大问题。本着重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并结合当今改革开放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了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蔡有国 《湖北教育》2005,(11):28-29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也是当前化解农村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现结合我县实际,就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我国制造业规模现已居世界第三位,制造业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并吸纳了一半城市就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制造业已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领域。但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制造业迅猛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缺乏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术教育》2003,(33):20-25
综合分析,我国加入WTO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树立新的观念,采取新的措施。总体上应当坚持如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地方经济与传统观念、政府投入不足与政策导向、专业设置与农民收入多元化、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教育成本与就业等深层次问题。农村职业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建立培训机制,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整合农村职教资源,城乡与校企联合办学,做好高中与中职、中职与高职、招生与就业三个衔接等。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受教育水平较低、转移就业缺乏稳定性和有序性等困境。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有效转移的重要渠道。要顺利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因此,提出以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实现职业教育和劳动转移的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问题将十分严峻。能否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项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探远的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9.
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缺乏,教育费用较高等是制约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要努力寻求在观念、管理体制、办学模式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体制性因素、产业结构失衡和劳动力素质低下三个主要因素.其中,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关键因素,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合理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的相关对策:转变办学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专项培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等。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必将引起劳动力大量地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根据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2%推进到55%左右,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年增加约1%,也就是说每年有1000万-1200万左右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五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4%,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0%左右,即4.4亿农村劳动力,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估计到2020年将有2.2亿-2.3亿剩余劳动力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里的剩余劳动力是指从农业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一部分指刘易斯所说的无效劳动力,就是劳动力的减少不会影响农业总产出,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另一部分指费景汉一拉尼斯所说的低效劳动力,即边际生产率虽大于零,但小于工资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由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主要以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大量中初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其发展模式是有计划、大规模的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这一模式为百废待兴的中国经济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人才匮乏的矛盾。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为社会的稳定,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为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的规范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矛盾重心的转移,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诸如高等教育扩招后的生源问题;人民群众对高级别、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层次较低之间的矛盾;毕业生就业难与高素质人才缺乏同时并存的矛盾;市场的多变性与学校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地区或国家文明的重要指标,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江西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要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就必须顺应由农业走向工业这一历史大潮,并且要在这一大潮中有更大的作为,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实现江西省这一宏伟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江西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3%,如何将人口大省,转为人力资源大省,特别是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成适合江西城镇化发展的劳动力资源,将是江西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所以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的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未来发展,如何重新审视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学校布局与管理,创出富有江西特色的职业培训模式将是江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政策导向和地方经济支持不够、传统观念制约、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条件和专业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对农村职业教育重新科学定位,大力加强教育体系的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加大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管理、政策及资金支持的力度,坚决履行中央农村政策和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把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的收入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生活状况和农民收入状况。  相似文献   

16.
《现代技能开发》2010,(10):157-157
近日,由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在沈阳举行。本次对话以"合作.对接.共赢"为主题,共同商讨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大计,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深度对接,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发展取向不明、不准。潜在价值与实效价值错位。供给与需求失衡等问题。要使农村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就要正确定位其发展取向。构建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施农村职业教育产业化。  相似文献   

18.
19.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及其素质亟待提升的现实需求,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村职业教育的加速发展带来了历史性契机,但城镇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这个历史机遇也伴随着空前的历史挑战。这种历史挑战有的源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自身因素,也有的来自外部大环境。农村职业教育只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以创新的姿态谋求可持续发展,方能再获新生。  相似文献   

20.
对职业教育面向劳动力转移办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及内陆发达城市的流动进一步加快,职业学校看中这一趋势,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改革教学,吸引大批农村青年学习,毕(结)业后输送到沿海及内陆城市就业,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少人认为:这样办学没有为本地经济建议服务,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笔者最近就这一问题与工商部门的同志和部分职业学校的校长交换了意见,再次认真思考了陇南地区职业教育近年来面向劳动力向发达省。市转移办学的实践,认为:这样办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