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大唐西域记》里,印度人把唐代的中国称为摩诃至那。摩诃是梵文,表示“大,伟大”等意。由此可知,真正的中国国名,应是后两个字——至那。四个字合在一起,是印度人对中国的一种尊称。至那二字,在清代以前的佛经和典籍里,还有另外三种写法:郅那、脂那和支那。与唐僧同一朝代的高僧慧苑和尚编写了一部《华严经音义》,他给支那这个词下注:“支那,此翻为思维。”到了宋代,有位法云大师,觉得慧苑的说法不妥,就在自己编的《翻译名义集》一书中把慧苑的注释改成了:“支那,此云文物国。”这一改动,出入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9,(15):56-57
政府,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但“政府”一词的本来意义并非如此。在唐朝,封建社会的各种体制已逐渐成熟,确立了负责中枢政务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决策机关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省,具体执行的尚书省。“三省”长官共同行使宰相职权,负责处理国家政务。这些长官们日常办公的地方叫“政事堂”,号称“政府”。“府”是官署的通称,  相似文献   

3.
郭炜 《知识窗》2006,(2):15
唐代白居易<西凉伎诗>云:"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这里的"金镀"是描写艺伎化妆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尊卑十分严格,连服饰穿戴也有严格规定。如黄色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除太监外)一概不能“染指”。各级官员服饰也不相同,不能乱穿。官职品级不同,衣服颜色也各异。这种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  相似文献   

5.
6.
社会一词经常被人使用.大到指一个国家,小到指人们生活的一个小的环境.那么,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7.
戏剧小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然而,我们现在所有"小品"的概念却与它最初的含义有极大的差别."小品"一词最早见于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是相对于大部佛经的"大"而言的.从明朝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在明朝,人们提出"小品"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一种专门文体,像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以包括在内.在现代,"小品"指篇幅短小的杂文或其他短小的表现形式,如"历史小品""广播小品""戏剧小品",在明代被称为"小品"的一般文章现代统称为"小品文".近年来,"小品"的含义又发生了变化,由于戏剧小品尤其是幽默性戏剧小品的流行,"小品"一词似乎成了幽默性戏剧小品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指.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中央政府里设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合称"三馆",分别掌管国家的图书、经籍、修史等事宜.又有秘阁、龙图阁(宋代名相包拯曾任龙图阁大学士,故又称"包龙图")、天章阁,合称"三阁",主要是收藏有关经籍、图书以及历代御制典籍等."三馆"和"三阁"被统称为"馆阁".  相似文献   

9.
"文明"溯源     
在拉丁语中,"Civilis"(文明)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公民所持有的素质和修养;二是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在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写的<利维坦>一书,首先提出了"文明社会"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11.
"履历"溯源     
  相似文献   

12.
春云 《知识窗》2005,(8):13
"经济"这个词最早译者是孙中山先生,汉语中本来也有"经济"两字,比如,清末曾国藩撰"季子自命才高,与人意计时相左"一联,左宗棠对以"藩臣一心为国,问伊经济有何曾".又如,本世纪初曾有"司马文章,诸葛经济"的对联.上述二联里皆有"经济"两字,但其原意是"经世济民"或"经世济邦"的意思,它既不是一个专用名词,也不是近代社会科学领域里一门科学的专有术语.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国人把"朝鲜"这一专用名词发音为"Cháo Xi?n".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发音是有违其国家创建制定国号时之本义的."朝鲜"一词从词汇意义上讲,本该发音为"Zhāo Xiān".本文将从朝鲜历史及词汇意义入手,阐明"朝鲜"一词本意及其发音.  相似文献   

14.
15.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使用"师",司马迁使用"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  相似文献   

16.
王德亮 《知识窗》2006,(11):35-35
中华正史典籍中"宗教"一词,最早见于<宋史·儒林传>之<吕祖谦传>,中有"(祖谦)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之语.此处宗教乃为官名."宗"、"教"分别作为一词,在汉语中出现皆为时甚久,应用广泛,尤多见于佛门.特别是南北朝至隋唐之际,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的学者在注解经典时,多从名、体、宗、用、教5个方面予以阐释说明,后"宗"与"教"逐渐被连缀成"宗教"一词,即指佛教的教理.  相似文献   

1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一句精辟的治学格言. "书山"与"学海"两词最早是汉代学者杨雄说的.他在<法言·学行>中写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  相似文献   

18.
"三朋四友"源自民间俗谚."三朋"本来是指云游八方,四海为家,临时搭篷居住的"三篷",即放牧的"鸭篷",打猎的"弓篷"、烧陶(或炭)的"窑篷".能同从事不同行业的人结交,说明朋友众多.时日一长,"篷"谐音为"朋"."四友"原指最可靠的四种朋友,即"江湖义友"、"同窗学友"、"知音好友"、"困境难友".这四种朋友,大都肝胆相照,休戚相关,志趣相投,心灵相通.与"三朋"合用,约定俗成为有固定语义的成语.  相似文献   

19.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但实际情况则可能是另一回事,牙有病,疼的不仅仅是牙,还可能祸及心脏、大脑,以至于肾脏,一不小心,则关乎性命。最近就有报道称,比利时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些牙齿疾病,比如牙周炎,能通过血液传播细菌,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其实,如牙周炎一类的口腔疾病还会增加人们患脑中风、糖尿病及肺炎的几率,它对于孕妇早产或生低体重儿的风险甚至比她们抽烟喝酒还高。由此可见,牙齿长期不好的人可能潜藏着巨大的疾病隐患。  相似文献   

20.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但实际情况则可能是另一回事,牙有病,疼的不仅仅是牙,还可能祸及心脏、大脑,以至于肾脏,一不小心,则关乎性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