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领巾》2007,(10):42-42
公元397年,风景秀丽的张家界。以黑心虎为首的魔教放火烧山,荼毒生灵,欲抓森林之灵兽玉麒麟,妄图借喝玉麒麟的热血以增强内力,称霸武林。为了维护森林的和平与安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歌妓之沦落风尘不被知音见采常兴起文士仕途坎坷才不见用知已难求的感喟;歌妓乞词渴盼名士的揄扬品题与士之渴盼伯乐提拔奖掖的知己意识暗自相通。妓之求知赏与士之求知遇,都源于知己者的稀少与可遇而不可求,宋代文上在歌妓身世遭际中寄寓土大夫深沉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3.
丁勇 《培训与研究》2007,24(4):20-22,75
古本《老乞大》的选择问句包括一般和特殊两类。一般类指反复问和列项问两种,反复问包括“VPNeg”和“VPNegVP”两种格式,“VPNeg”式称代性否定词只有“不曾”,“VPNegVP”VP的构成有动宾、动补和状中多种形式,列项选择问有简单式、复杂式和“是”字连接式。一般选择问少用连接词,选肢之间绝大多数要间入句中语气词“那”,这和元代北方官话选择问的总体特征是一致的。特殊选择问句“(不)VP那怎么(什么)”是我们考察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马虎,人们把它当作粗心大意、做事草率的代名词。殊不知,世界上还真有一种叫“马虎”的动物。它产于我国四川省东部和贵州省交界的白马山上,山民称之“马老虎”。据说,这种珍稀动物体大如马,形亦如马,体表长有似虎的条状花纹,比老虎还凶,行动诡秘、迅猛,前爪锋利,专捕食野生动物和山民圈养的牛、羊。据说老虎也惧之三分。马老虎到底属于马科还是虎类还难以定论,人们就把这种似马非马、似虎非虎的动物称之为马虎。“马虎”是一种动物@何萧  相似文献   

5.
龙是十二生肖中惟一不存在的动物。但它启源于人们见过的存在的动物。因其罕见,形象才慢慢起变化,后又被神化,才脱离实际,成为虚构的动物。在河南濮阳几个六千多年前的墓葬中,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龙的图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附图)。其形象颇为写实,有窄长的嘴,长身,短腿,粗长尾巴,但无角。发展至商代甲骨文,龙字已是个头有角冠,上颔长、下颔短而下曲,身子卷曲的动物形。中国文字为了适合窄长的竹简,书写时常将动物的身子转向,四足悬空,使龙像是种可直立而飞翔的动物。其实它描写的是有短足的爬虫动物形。从流传…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2011,(1):38-41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的。要想在自然界中见到这十一种动物并不难。可最近编辑部里的编辑老鬼说,在他家的水族箱里就能方便地找到这十二生肖。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赶紧去看看。  相似文献   

7.
傩仪,源于以驱鬼逐疫为主要目的的古老傩祭仪礼。在早期傩仪中,动物图腾占主要地位,随着傩仪主体由神对鬼的驱逐变为人对神的请求,傩仪的民间性、随意性和狂欢性逐渐增强,傩仪向傩戏转化。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以虎为图腾,其虎傩也经历了由图腾祭祀到戏剧雏形的转变,现今虎舞中的请神、酬神、送神保留了虎傩的文化痕迹,而表演性的生产舞蹈则属于戏剧的雏形,展现的是人性的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们,我们的旅程又要开始了!今天,我们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乘飞机来到坦桑尼亚,我带大家领略一下素有“赤道雪峰”的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海拔5895米,山麓的气温可高达30~40摄氏度,但峰顶却白雪皑皑,所以它又有“赤道雪峰”之称。相传很久以前,乞力马  相似文献   

9.
《景阳冈》(人教版小语12册)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第23回改写的。课文写武松因醉正想卧于景阳冈的大青石上,“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恶斗。为什么称虎为“大虫”,大虫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大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luǒ)虫。“大”有长、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排行中第一者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虎属毛虫类,是兽中之王。古人把“五虫”的首领与五行方位相配,西方之神即为…  相似文献   

10.
并存多元文化的互动关系,贯穿了民族史的整个过程。因而任何民族的地方势力、政治行为、经济走向、社会生活变迁,不仅取决他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还将受制于各民族地方势力。明代黔中金筑安抚使自己“乞请”改流这一政治行为上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周边各民族地方势力存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不将金筑安抚司纳入与之并存的民族关系网络中去进行综合分析就无法揭示其真实的历史过程。因此,复原了金筑安抚司的真实历史过程,可以提供一个民族史志研究与编撰的范例,可以较彻底的摆脱二元对立民族观对民族史志研究的干扰,澄清民族史志记载的偏颇与失误。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4.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5.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7.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8.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19.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延安文艺界所开创的文艺创作方向作为建国后的文艺主潮一直延续到“文革”时期。在这一长达近40年的文艺实践过程中,左翼文艺界为了在文学艺术中创造一个“绝对无我”之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目标,追求一种“绝对的纯粹”。从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到60年代的舞剧《白毛女》,就很好地反映了革命激进文学派别的这种乌托邦冲动,即以“净化”的方式修改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基础”,但又有可能模糊政治伦理观念的“复杂性”作品,展开对自我、阶级本质等的想象,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