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内容的生成:关注与学生实际需要的契合 (一)语文课教什么,取决于具体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所出现的问题对一篇课文进行教学,首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因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而一篇课文的“教学点”和“学习点”非常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都可以选择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那究竟选择哪些内容作为教学点呢?这种选择有没有固定的标准呢?如果没有标准,教师又凭什么来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工作干得不好,论文写得再好有什么用?”不知何时,一些不善于搞教研工作的教师开始如此议论起一边教学一边教研的科研型教师来。听闻此言,我觉得些许偏激之中还是隐含实情的,确实有些教师应验了“心挂两头,必有一荒”的预言:教研成绩上去了,教学效果下来了!难道教学和教研真的是水火不相容吗,真的不能齐头并进吗?  相似文献   

3.
四字诀     
宋人有一则笔记,被胡适先生在演讲中一再使用。他谈做官,会讲这则笔记。他讲治学,也会讲这则笔记。我读了胡适先生一本书,最后记下这则笔记:
  少年进士问同乡老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把这则笔记,称为做官四字诀。  相似文献   

4.
魏邦良 《成才之路》2011,(26):99-I0016
这四个字出于《宋人笔记》。一个少年进士问同乡老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称之为做官四字诀,不过,胡适把它延伸到做学问,其实这四个字也是我们做人处世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和旧教育有什么分别呢?或者有人说:新教育是学校,旧教育是科举。其实这个分别不过是形式的分别,科举时代所贵的是功名,是做官;现在学校所贵的还是有文凭,也是去做官,精神差不多是一样。或者又有人说:旧教育是习经、史、子、集,新教育是习科学。其实这个分别也不过是教材上的分别,不能够当做新旧教育绝对不同的鸿沟。况且讲哲学可以取材于经书及诸子,讲文学可以取材于《诗经》以下古代诗文,讲历史学及社会学,更是离不开古书底考证,可见即以教材而论,也没有新旧底分别。经史子集和科学都是一种教材,我们若是用研究科学底方法研究经史子集.我们便不能说经史子集这种教材绝对的无价值:我们若是用村学究读经史子集底方法习科学.徒然死记几个数理化底公式和一些动植矿物底名称.我们不知道这种教材底价值能比经史子集高得多少?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教学过程】一、多元感知,建立概念1.自主提问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关于周长,你有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什么是周长?哪里有周长?周长有什么用?2.激活经验师:认真观察这位新朋友,它的第一个字“周”指的是什么?“长”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周长”?预设:“周”指的是一周,“长”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相似文献   

7.
经常有同学前来咨询,更多的同学是在网上提问:“老师,我的数理化不好,马上要中考了,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呢?”“老师,上课时我老是走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走神呢?”“老师,我一学习就瞌睡来,我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这些提问我多数在犯难,因为基本上提问同学的期待是:老师你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吧,只要有了这个法宝我自己不要费什么力,使什么劲,就能轻而易举地就获得我想要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8.
来信分析     
来信剪辑:自己很怕考试,尤其是弱科,考试时心理特别恐慌!有什么办法能克服这种恐慌的心理呢? 回复:对于不擅长的事,我们总是不喜欢去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很多,比如由于这件事做不好,自信受挫,或者害怕受到批评……你的“恐慌”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桃花心木》是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第十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教学本课时本着体现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实践、有情趣的新课程理念,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发展,在变“教案”为不确定的“学案”中,学生都能如文中所述: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教学思路:一、自主定向,去感知1.速读梳理,破题入文。揭题激趣后,激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课文是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还是写什么?引导学生运用整体式快读和寻找式快读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2.质疑问难,以学定教。速读后,教师设计这样两…  相似文献   

10.
"捏太阳"     
什么?捏太阳?有没有搞错?别急,没谁敢真到天上去拿捏太阳。这是郫县二小刘文跃老师上的一节美术课:用彩泥捏太阳。这不,开始了———踏着上课的铃声,神采奕奕的刘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对孩子们说:“有个圆圆的东西,小朋友需要它,老师需要它,小草、小动物们都需要它。昨天,老师没看见它,今天嘛———”刘老师有点夸张地向窗外的天空望去,“哈,看见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孩子们一起高声回答:“太阳!”“太阳好吗?”“好!”多数学生大声说。“不好!”一个同学小小声声地说。这种回答可不能忽略。刘老师亲切地说:“这…  相似文献   

11.
拜读余彤辉先生的大作《什么是一堂好课?》(载《中学语教学》2006.1),获益匪浅。我非常赞同余先生给出的答案:“评价一堂课好与不好最重要的标准必须是“学生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太白金星奉玉帝之命下界招安孙悟空:“大圣,玉帝派我前来请你去天庭做官。”孙悟空说:“做什么官?”太白金星说:“就是负责管理天上神仙的交通工具……”孙悟空想了想,说:“云管家?”小兔子找到小猪,一直问它很多奇怪的问题,小猪都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然后生气地问道:“你干吗问我这么多?”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评价的两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 写作教学教什么?不是教学生“认识文章”,而是教学生“写文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简单地说,中小学写作教学是“教学生学会做某件事”。“如何做一件事”涉及的内容,比“如何认识一件事”要广得多,复杂得多。这里会涉及“做事的人”,涉及“做事的目的”,涉及“做事的条件和环境”,还涉及“为谁而做”和“做给谁看”,还涉及“做了有什么用”以及“做成什么样子”等等。如果用这种“做某件事”的角度来看写作教学,写作教学确实需要重大调整: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调整,其次是写作教学的各个部分内部关系的调整和重构,另外写作教学的立足点也要变。总之是整个视野要变。在这个新的视野下,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肯定也应该变:评什么?为何而评?以什么标准评?这些问题,就会格外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6,(11B):8-8
樊俊在《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很多教师这样问学生:“你学懂了什么?”“你喜欢哪一段?”“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在这种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发表自已的感受和观点。但也有不少教师把这一类提问当成“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组和学生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那么,怎样提问才有价值呢?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生命课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澜教授曾说:“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不断思索这个论断。我认为,只有当一个时代有了关于人和生命价值的神圣意识,才会有从生命意义的角度看待课堂教学的教育思想和呼声。课堂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课堂是生命的。因此,我们提出“生命课堂”概念并努力建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每每有老师或同学问起父亲的职业,我总是闪烁其词,羞于出口。回到家就忍不住(抱报)怨父亲:“你做什么不好,干吗偏偏要去当修鞋匠?”父亲并不(脑恼)怒,总是故作轻松地说:“修鞋也是一种工作,没什么不好啊。”  相似文献   

17.
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本上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两种不好的做法:一是避而不用;二是照本宣科。笔者认为课本中的材料要用好,关键在于对材料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比如教材在“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一框题内容中,有一则“说一说”的材料:“你所居住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劳保华在《“官德”修养刍议》(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首先就要正确处理好做官和做人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先做人,后做官。做官必须做人,但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能做官呢?从品德修养来说,好官首先必须是好人。也就是说要做一个好官、清官,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群众的官,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起码的要求,有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那就是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总之,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一个男孩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心理咨询室。男孩的父亲一脸的愁苦:“马老师,您可帮帮我吧──这孩子说什么也不想上学了。” 男孩已经14岁,我感到需要先和男孩进行单独会话:“你这个年龄正是跑出去的时候,大家都在学校里,你却不愿意去上学,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能告诉我吗?” “我从小就身体不好,胃有毛病,总吐,也可能是教室里缺氧。”说话间一副病痛的样子。 就我所知,通常胃病不属于儿童,况且教室也不会缺氧到让人呕吐的程度。于是,我问:“现在如果不吐了,你愿意去学校吗?” “不意愿,到学校考试也考不好,就愿意在家…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结合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感受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染和教育。2.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其目的是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时要突出这一训练重点.着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提问: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什么时候成立的?导入:那么当时大典的盛况是怎样的呢?2.板书课题。解题:“开”是什么意思?“典”呢?“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3.检查容易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