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检索分析浙江与广东近31年的专利数据,发现两省技术创新具有不同模式:浙江技术创新的领域分布比较广泛和均衡,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呈现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特征;而广东的技术创新则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和非均衡性,主要集中于信息产业,且以企业为主导。两省分别面临着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压力较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引领作用不够突出、技术创新相对优势缩小、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因此,未来两省应当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实施针对性的科技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对接,提升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质量和知识产权运营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江苏和广东三省市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科技经费投入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中国区域创新系统主体间协同模式的省际差异。研究发现,北京属科研院所主导协同型,科研院所经费投入对企业经费投入有带动作用;江苏属企业主导协同型,企业经费投入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经费投入有带动作用;广东属企业主导但协同不足型,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之间有效协同不足。并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提出促进创新系统主体间有效协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BCC模型对2005-2016年间北京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并构建出同时包含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内的虚拟变量模型对三者的专利产出效率差异性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然后通过DEA-malquist指数方法将三者的效率分别进行分解,探究其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原因,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这三大创新主体各自的内部投入结构对专利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专利产出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效率总体上均在逐年提高,但企业R&D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效率提高是技术进步效应和规模效率降低的复合作用效果。三者各自的内部投入结构的专利产出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对三大主体创新效率的提高,从动态优化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日本在"科技立国"理念指导下建立的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的现实特征,为加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分析发现:日本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构建了包括协调型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官产学各具特色并联合开发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多层次农协组织与多元化技术转移机构共存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等在内的创新组织体系,有力推动了日本农业发展;其在国家战略层面突出科技创新,形成由政府主导、企业重点参与、农民协作的农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辅以科技人才支持和法制化保护的辅助政策体系,并形成了公共科研机构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大学紧密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得到以下启示:加强构建和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战略,激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性调整,以及强化企业在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上,对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投入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实证分析。基于广东和江苏两省的高等院校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政府资源对广东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影响显著,但广东高校的政府资源效率较江苏弱;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资源更有利于创新的最终产出技术转让水平的提升。本文对广东的政策启示是:在有效落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引导高校与企业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资源效率不足问题,还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技术转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为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夯实产学研合作平台基础,把握内江市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开展市校合作的机遇,县科技局于近日深入威玻集团、百胜药业、莱宁科技等24家科技企业进行调研。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深入交流,宣传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了解企业科技创新、科技项目实施、专利申报、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以国际科技政策研究权威期刊Research Policy(《科研政策》)2007-2017年发表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 II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分别制作了作者合作网络、国家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网络等知识图谱。研究表明:(1)欧美发达国家引领了国际科技政策研究前沿,但国家的发文数量和影响力之间无明显线性比例关系,已有的作者合作网络中,跨国合作态势明显;(2)国际科技政策研究基础主要集中在社会技术创新范式、创新研究、企业开放式创新等六大领域;(3)创新政策是国际科技政策的主旋律,企业开放式创新、研发政策、创新绩效、知识管理、新兴产业政策等政策是国际科技政策的热点领域,同时我国更加关注研发政策;(4)科技政策演进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国家创新系统为主导到技术创新与转移(技术转移、校企合作、企业创新)为主导,从产业发展实证研究为主导到研发补贴、需求侧供给侧研究、高校知识价值创造等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4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的技术产出能力和企业技术获取能力的比较,以及2000至2014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技术交易额走势和技术交易合同构成变化的分析,发现了各地区技术交易合同构成与地区技术创新体系结构之间的联系以及技术转移水平的差异和变化,据此提出了优化技术创新体系与激励各创新主体的政策并举,以提高山东技术转移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上海转型发展过程与政产学研模式、效果和存在问题。发现上海政产学研模式多样,科技带动作用较强,但由于企业、政府和学研自身的欠缺以及协同平台不健全等限制了政产学研功能的发挥。提出在健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创新格局,激发政产学研各级主体的创新动力,达到政企协同、企研协同、政研协同,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0.
程华  文弈  徐瑶怡 《科学与管理》2022,(4):16-24+95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研究长三角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对促进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大为(Innojoy)专利数据库中1990—2019年浙江省企业与沪、苏和皖三省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合作创新网络图谱,探索浙江省企业与长三角其他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浙江企业与长三角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不断降低,网络整体出现小世界性特征以及“多核心”结构发展特征;浙江省企业合作对象区域路径由早期合作以上海为主,逐步发展到覆盖长三角地区;网络的核心节点以高校为主,创新活跃度较高的企业节点由早期的传统企业向高新企业转变,早期进入合作网络的浙江企业节点对其产业竞争力提升作用显著;随着网络扩张,地理距离不再是影响网络创新主体合作的主要因素,知识扩散由接触扩散向等级扩散转化,空间结构呈现异质性特征且圈层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11.
镍是中国紧缺的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镍在不锈钢、新能源电池中的大量使用,中国镍资源面临严峻的供应形势。为深入研究中国镍资源的供应安全问题,本文从镍资源存量状况、资源供需状况、资源开发状况、国际产销状况、国际市场价格状况5个维度构建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熵值法计算2000—2016年中国镍资源各年的供应安全综合得分,然后运用雷达法分析影响2016年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2000—2016年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综合得分持续下降,供应风险不断增加;储量下降、消费量增加、地质勘查投入减少、对国外资源依赖较大、主要进口国政策变化较大等因素是影响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安全对策:加大镍矿勘探投入,提高镍资源开发水平;提高二次回收率,加强不锈钢领域节镍技术研发;开拓国外镍矿资源市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中国镍资源的供应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基于消费者低碳偏好下,供应链中制造商对于信息收集与质量披露策略选择的问题,建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时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对信息收集和质量披露策略不同选择下供应链决策结果的比较,分析制造商在不同策略选择下的收益差异,得出质量披露成本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差异程度与制造商策略选择之间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于研究结论进行说明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究价值共创模式下影响虚拟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整合价值共创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系统研究知觉价值、交易成本对价值共创动机的影响以及价值共创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效果,分析信息咨询类和情感类两种不同类型虚拟社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知觉价值中的情感价值、信息价值以及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搜寻成本对价值共创有显著影响,而价值共创对社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效果,情感价值对两类社区均有显著影响,信息价值在信息咨询类社区的影响大于在情感类社区,娱乐价值在情感类社区的影响效果大于在信息咨询类社区。  相似文献   

14.
应用扎根理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技术扩散与资源配置的关系模型,比较分析系统内部内资与外资两类异质性创新主体的技术汇聚和扩散模式,揭示其产学研协同中技术扩散影响资源配置的机理及差异性。研究认为:(1)内资创新主体技术扩散受政府主导和产业拉动的双重影响,技术积累和传承依赖于内部化,呈现网络特征;外资创新主体技术扩散路径和方向不确定性高,技术传承受本地市场需求的线性驱动明显;(2)显性技术倾向占据市场优势的创新主体配置,隐性技术倾向占据基础研究优势的创新主体配置,创新系统在内资与外资的交互、融合中实现边界突破。  相似文献   

15.
胡焕庸线两侧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及其碳排放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梅  黄贤金  揣小伟  朱振宇  汪煜 《资源科学》2019,41(7):1262-1273
城镇建设用地在利用和扩张过程中承载和拉动着大量的碳排放。揭示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城镇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差异,并探讨其驱动因素,能为东西部的协调发展、碳减排工作和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借助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和GIS技术,提出了边界阈值法,对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城镇建设用地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并综合相关文献中的碳排放估算方法对其所承载的碳排放进行估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关联性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研究表明:①边界阈值法提取结果的检验结果较好,优于经验阈值法和邻域分析法。②胡焕庸线存在被打破的可能性,2000—2013年东、西两侧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从95:5变为92:8,差异缩小。③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以高碳排放为代价的,2000—2013年东、西两侧年碳排放量比值从93:7变为90:10,差异缩小。④东、西两侧的城镇建设用地每增加1 km2时,年均碳排放量分别增长1.79万t和2.58万t。因此,国家在继续重视碳排放量较大的东部地区的同时,也应重视西部地区加剧的高碳排放问题。可通过引导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式扩张、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手段促使西部地区走上集约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阿荣  毕其格  董振华 《资源科学》2019,41(7):1374-1386
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蒙古高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作用更加凸显。锡林郭勒作为蒙古高原南端的典型内流区与生态敏感区,其草原植被覆盖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能表征中国北方整体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态势。本文采用MODIS13Q1的产品NDVI数据集,运用势分析法、偏相关性及残差分析法,分析锡林郭勒草原2000—2015年生长期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探讨草原植被变化的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6年来锡林郭勒草原的生长期植植被覆盖每年以0.0021的速率缓慢增长,但其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性;比较发现,降水因子是影响锡林郭勒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改善促进和破坏抑制作用并存,总体是正向干扰效应大于负向干扰效应,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改善作用的面积占34.911%,京津风沙源地治理工程等在草原生态环境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面积占19.348%,尤其是草原露天煤矿开采严重破坏草原植被系统。  相似文献   

17.
It has been more than 10 years since Satoshi Nakamoto published his famous paper entitled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which set the found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ccompanied by the price volatility of bitcoins from 2017 to 2018, blockchain has been a hot word on the internet, and particularly hot in China. Blockchain offers a distributed and secure system for data storage and value transactions. Its applications are springing up in multiple fields.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considering these trends with great caution. Initial coin offering has been banned in China since September 2017. By contrast, an official white paper on China''s blockchain technology, which was released in May 2018, said that blockchain technology will be widely applied in the real economy of China within 3 years. In a recent panel discussion held by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experts talked about related topics. Their opinions may provide a quick view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lockchain in China and abroad. Jing Che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Stony Brook University and Chief Scientist at Algorand LLC, USA Xiaotie Deng Professor of School of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Guohua Gan Vice President of Beijing Tai Cloud Technology Corp., China Xiaoyun Wang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y,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Zhiming Zheng Professor of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Beihang University, China Lei Guo (Chair) Professor of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相似文献   

18.
共创过程中的企业支持要素亦是解读共创信号的信息源,这一要素激发观察者对参与顾客的自主性及胜任性认知。通过焦点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及Bootstrap法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观察者的企业支持感知正向影响其对参与顾客的自主性和胜任性认知;自主性认知和胜任性认知正向影响观察者的产品创新性感知,并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下的SBM模型(MSBM模型)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表现及差异。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性显著增加;省际能源效率平均水平为0.58,说明削减40%能源投入水平仍能实现现有经济产出水平,节能减排潜力较大。进一步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自相关性展开检验,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讨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地区能源效率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开发水平和二次产业占比对能源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技术创新和城镇化率为能源效率提升提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Mathematics is the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rational thinking. Math education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project to upgrade the mathematical literacy and the creativ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has long been different from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 China has fostered many gold medal winn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ad, but is also criticized as lacking creativity. In this NSR forum on math education in China, educators of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researchers of different scientific fields gather to talk about the current predicamen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of China''s math education. Zenghu Li Mathematician;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Chao Tang Quantitative biologist;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Quantitative B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Zhihong Xia Mathematic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USA and the Founding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hina Jinlong Yang Computational chemist;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China Huawei Zhu Headmaster of Shenzhen Middle School, Shenzhen, China; Former leader and head coach of the national team of China for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ad, China Gang Tian (Chair) Mathematician;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