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的核心作用,具有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特征。目前教师职后培训走向了离身困境,表现为培训目标离身化、培训内容忽视参训者实际需求、培训方式采用"填鸭式"讲授、培训地点去情境化。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开展教师职后培训,应坚持培训涉身化,强调"全人参与";培训情境化,增强"互动体验";培训生成化,凸显"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静 《教育探索》2021,(1):52-56
认知理论经历了由传统身心二分的离身认知到身心统一的具身认知的发展历程。具身认知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等三点。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学校德育也经历着由离身德育向具身德育的转变。在离身德育中,学校德育缺乏对"人"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在德育过程中被忽视,出现学生身体参与度低、德育方法缺乏互动生成、德育情境创设不合理等现实困境。具身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新转向,对还原道德教育的本真、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具身认知开展学校德育,应牢固树立具身的德育理念;让学生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回归道德教育;采用动态生成的德育方法;创设贴合学生经验与实际生活的德育情境。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然而,由于受到离身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束缚身体,忽略儿童认知的具身性;脱离环境,忽略儿童认知的环境性;互动不足,忽略儿童认知的生成性等问题。基于此,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兼顾具身性的教学主体、构建情境性的教学内容、创设动态性的教学环境和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路径来改善以上问题,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技能、思维、记忆、方法、情感与态度是在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塑造出来的,依据具身认知理论,物理教学需要经历三个转向:从"离身"到"具身"的身体转向,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教学转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主体转向。主要的教学策略有:创设情境,"具身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设计实验,"具身参与",提高认知体验;总结归纳,"具身生成"拓展认知方式;提高进阶,"具身交互"思维延伸应用。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8,(36):136-138
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身体为认知主体,注重身体体验和情境互动生成所产生的认知。而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认识,具身认知理论的提出无疑给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新方向。从该理论视角看,当前的历史教学表现出一定的"离身":忽视身体在课堂上的表达作用、缺乏身体与历史环境的互动、教学内容缺乏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缺乏对具体身体的关照。基于这一理论,可对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包括改变教师观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身体和环境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揭示了传统认知的重要缺陷——对个体身体的忽视,突出了认知的涉身性、体验性与环境性特点。根据具身认知生成的路径,可以分为实感具身、实境具身和离线具身。此为教学带来新的启示:从纯粹大脑认知的传统教学转到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师生互动的身心融合为生成式学习达成了路径,情境教学则为加强身心体验的重要教学方式,消除对学生和教师身体束缚的负性具身效应。具身认知观还为教育教学评估提供了体验性、参与性与生成性的评估思路。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是以身体为重要元素,诠释人类在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身体感知体验周围世界或环境来获取认知并建构内部概念系统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将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视野扩展至教师个体的身体层面。基于道德主体的积极参与性、道德概念的现实生活性和道德生成的动态情境性,教师个体“身”在规约束缚下实现道德成长,在切“身”体验中陷入不同道德困境,在“身”入其境时面临多种道德局限。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创建“支持型”道德环境,建构适合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管理制度的外部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内生路径是:教师在设“身”处地中感知身体经验,实现共情共育;教师在全“身”体验后,进行“身”后反思,提升道德智慧;教师加强“身”心调适,缓解压力,克服道德局限。  相似文献   

8.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身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强调身体的参与和体验在认知体系构建中的基础地位,为现代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供指南。文章分析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身心分离的离身认知教学方式缺失;阐述具身认知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知情意行统一和深度学习的发生;提出具身认知视域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并在《政治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创设具身情境、唤起身心体验,调动感观参与、促进知识生成,坚持价值引领、实践育人理念,实现身心融入、构建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9.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规模与质量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高职扩招百万为农村社区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注入了新的契机和动力.离身认知视角是农村社区教育培育农民的困境根源,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注重陈述性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体验,教学环境重视物理环境忽视教学情境,要突破此困境需要从离身认知转向具身认知.具身认知的核心意涵主要包括认知的具身性、体验性与环境性.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培育身心合一的新型职业农民;做到教学内容的具身性、教学方式的具身性、教学环境的具身性.  相似文献   

10.
具身教学是具身认知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延展与应用,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身心一体”与“主客融合”,关注学生个体的过程性身体体验,旨在以身体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事件性”教学,实现了对“二元论”的悖离。具身教学在于通过“具身交互”培养主体的人,通过“身心融通”培养完整的人,通过“知行合一”培养践行的人;通过“开放生成”培养个性的人。具身教学的生成进路在于认知理论的基础性置换与教师教学信念的培植,并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以“具身”思想为引导合理开发和应用教学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