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虚拟社区注重用户参与、交流互动与开放共享,为多主体协同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为了深入探究价值共创模式下影响虚拟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文章整合价值共创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系统研究了知觉价值、交易成本对价值共创动机的影响以及价值共创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效果,并且分析了信息咨询类和情感类两种不同类型虚拟社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知觉价值中的情感价值、信息价值以及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搜寻成本对价值共创有显著的影响,而价值共创对社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另外,不同类型虚拟社区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情感价值对两类虚拟社区中的价值共创均有显著影响,而信息价值在信息咨询类社区中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效果要大于情感类社区,娱乐价值在情感类虚拟社区下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效果要大于信息咨询类虚拟社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析用户持续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机理,为增强用户粘性、提升企业虚拟品牌社区创新绩效提供有效参考。文章聚焦互动协调成本和社区认同在共创意愿形成中的作用,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期望确认模型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构建概念机理模型,借助问卷调查收集到的347份有效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进行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能够触发用户持续价值共创的前因构型中,互动协调成本和社区认同是用户持续参与价值共创的重要前因。社区认同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并且在用户满意度对持续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互动协调成本通过期望确认和满意度对用户持续价值共创意愿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沐暄  刘汕  张星 《预测》2023,(3):29-36
在线健康平台用户常常通过信息分享和情感支持等行为共同创造价值,但是其用户构成(如患者)和价值(如健康价值)共创与一般平台相比具有独特性。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本文提出了在线健康平台功能可供性通过感知社会支持和感知健康风险影响价值共创意愿的假设,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78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类功能可供性(交互性、黏性和口碑)均能提升用户的感知社会支持并减少其感知健康风险,进而促进用户的价值共创意愿。同时,用户健康状况正向调节感知社会支持与价值共创意愿的正向关系以及感知健康风险与价值共创意愿的负向关系。研究揭示了在线健康平台可供性对用户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机制,帮助管理者科学设计平台功能并改进用户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欧阳博  刘坤锋 《情报科学》2017,35(10):152-159
【目的/意义】移动虚拟社区是一类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社区用户的持续信息搜寻是其发展繁荣的 关键。【方法/过程】依托期望确认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沉浸理论,构建移动虚拟社区持续信息搜寻意愿影响 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是用户持续信 息搜寻意愿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满意度部分中介沉浸体验对用户持续信息搜寻意愿的影响显著;信息系统的质量 维度中,服务质量和系统质量正向显著影响用户期望确认,最终影响用户持续信息搜寻意愿,信息质量的影响不显 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期望确认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共享单车自身特点,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依据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为研究方法,使用Amos 21.0软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证实:用户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有用性;体验价值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体验价值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均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且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用户满意度大于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前人文献基础上,提出虚拟社区用户参与的理论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虚拟社区成员参与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畅快体验与信息共享对社区参与有显著影响,自我效能感对社区参与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显著影响,社区价值和亲社会价值取向间接显著的影响着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7.
专业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个人以及企业进行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社区需要辅助贡献者了解用户对创意价值评价的影响因素,但至今相关研究缺乏。因此,针对“哪些因素会影响用户对创意感知价值的评判”,基于信息采纳模型,将在线反馈行为区分为知识性反馈行为与社会性反馈行为两类反馈行为后共同纳入模型之中,并引入文本逻辑作为新的结构变量,爬取思否问答社区的用户数据,通过T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类在线反馈行为、文本逻辑和贡献者社区参与均对创意感知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社会性反馈的影响程度高于知识性反馈,但知识性反馈的调节作用更稳定;清晰且有条理的文本逻辑显著正向影响创意感知价值;同一问题下的创意贡献数对创意贡献感知价值持续呈现显著负向影响,“粉丝”数和内容丰富度对创意感知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为社区管理者在提供参考创意回答框架、可选择的创意贡献者身份特征展示以及引导营造评论区知识交流氛围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微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法,探讨影响社交媒体持续使用和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搜集了257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来实证检验信息寻求、娱乐、社交互动和消磨时间4个使用动机对微信持续使用和知识共享意愿两个行为意图之间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信息寻求、娱乐、社交互动和消磨时间动机显著影响微信持续使用,且信息寻求、社交互动和消磨时间动机有效促进微信用户知识共享,而娱乐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却不显著。研究发现,社交互动对用户微信持续使用影响最大,用户可能是通过信息分享感受到他们与虚拟社区其他用户的联系,从中获得满足感。信息寻求动机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用户有信息需求时,用户与有该信息的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搜寻其所需要的信息,并在搜寻过程中与其他用户进行知识共享活动。  相似文献   

9.
借鉴"认知—情感—意动"理论框架,从社区信息与网站特性、个体和群体3个方面探索在线用户社区成员认知因素对其社区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通过国内智能手机产品在线用户社区的问卷调查收集329份有效问卷,应用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发现,社区信息与网站特性方面的感知信息质量、感知网站互动性以及个体层面的感知自我效能、感知社会提升对社区成员的社会存在感有显著促进作用;群体层面的感知相似性和感知信任对社会存在感和社区认同感都有促进作用。上述三方面因素又以社会存在感和社区认同感这两种情感因素为中介对社区成员的持续参与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因特网的应用普及,消费者购买选择的人际影响对象和平台开始向虚拟社区转移,如何利用虚拟社区开展营销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的新话题。以一个消费型虚拟社区为研究对象,实证地探讨了社区中成员感知价值对其购物行为的影响,以及成员自身易感性对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成员在社区中感知目的性价值和社会价值对购物行为的形成和变化有显著影响。信息易感性对感知目的性价值与购物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共创过程中的企业支持要素亦是解读共创信号的信息源,这一要素激发观察者对参与顾客的自主性及胜任性认知。通过焦点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及Bootstrap法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观察者的企业支持感知正向影响其对参与顾客的自主性和胜任性认知;自主性认知和胜任性认知正向影响观察者的产品创新性感知,并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基于消费者低碳偏好下,供应链中制造商对于信息收集与质量披露策略选择的问题,建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时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对信息收集和质量披露策略不同选择下供应链决策结果的比较,分析制造商在不同策略选择下的收益差异,得出质量披露成本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差异程度与制造商策略选择之间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于研究结论进行说明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应用扎根理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技术扩散与资源配置的关系模型,比较分析系统内部内资与外资两类异质性创新主体的技术汇聚和扩散模式,揭示其产学研协同中技术扩散影响资源配置的机理及差异性。研究认为:(1)内资创新主体技术扩散受政府主导和产业拉动的双重影响,技术积累和传承依赖于内部化,呈现网络特征;外资创新主体技术扩散路径和方向不确定性高,技术传承受本地市场需求的线性驱动明显;(2)显性技术倾向占据市场优势的创新主体配置,隐性技术倾向占据基础研究优势的创新主体配置,创新系统在内资与外资的交互、融合中实现边界突破。  相似文献   

14.
镍是中国紧缺的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镍在不锈钢、新能源电池中的大量使用,中国镍资源面临严峻的供应形势。为深入研究中国镍资源的供应安全问题,本文从镍资源存量状况、资源供需状况、资源开发状况、国际产销状况、国际市场价格状况5个维度构建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熵值法计算2000—2016年中国镍资源各年的供应安全综合得分,然后运用雷达法分析影响2016年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2000—2016年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综合得分持续下降,供应风险不断增加;储量下降、消费量增加、地质勘查投入减少、对国外资源依赖较大、主要进口国政策变化较大等因素是影响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安全对策:加大镍矿勘探投入,提高镍资源开发水平;提高二次回收率,加强不锈钢领域节镍技术研发;开拓国外镍矿资源市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中国镍资源的供应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
洪永淼  张明  刘颖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418-1425
作为连接全球经济的纽带和新秩序博弈的焦点,跨境数据流动在极大提升跨国协作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主权、国家安全、利益冲突、隐私保护、数据监管等问题。文章首先从数据要素的经济影响出发,梳理跨境数据流动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进而,分析全球范围内跨境数据流动的制约因素,总结我国数据生产总值的优势和不足;最后,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实践,提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推动数字隐私技术研发应用、发挥自贸区和自港区先行先试作用、实行分类分级的差别化监管政策、发起多边协定为国际数据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坚持系统思维引领数字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使我国更好地把握数字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异质性视角对创新能力进行理论分析,在实地调研和专家评判的基础上构建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来甄别和评估科技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探索式创新能力和常规式创新能力。通过计算这3个创新能力指数,可以为政府和金融中介的金融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构建针对特定区域发展的科技服务模式,提出相应保障机制,对促进区域科技服务业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动态,在明确科技服务业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哈长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结合产业生态化理论构建"需求分析—资源匹配—服务对接—评估反馈"良性循环的生态化科技服务模式,并为哈长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定制化的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名牌产品企业在掌握零部件采购的定价权时对供应商的环境管理策略。构建供应商、名牌产品企业和消费者参与的计算实验模型,通过多主体建模的计算机实现,得到不同减排补贴力度和采购量分配规则下的供应商减排行为和主体收益的演化规律。计算实验结果显示,名牌产品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够对供应商的减排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采购量分配和减排补贴是名牌产品企业推动供应商减排的两种有效手段;当掌握零部件采购的定价权时,名牌产品企业在依据减排表现分配采购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减排补贴,通过设置合理的补贴力度能够既推动供应商提高减排水平又增加供应链主体收益。  相似文献   

19.
当前科研相关要素在国内外主要大学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科研质量与水平、学术的声誉与影响力、科研的国际协作力在大学第三方评估中越来越受重视。比较研究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科研要素的运用,提出要理性认识和看待科研质量排名内涵及其对大学综合排名的影响,要将科研创新中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融入大学精神,要推动科研学术资源的教学转化与服务转化,要警惕和摒弃提升科研水平的短期效应和短视行为。以期为高校科技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Mathematics is the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rational thinking. Math education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project to upgrade the mathematical literacy and the creativ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has long been different from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 China has fostered many gold medal winn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ad, but is also criticized as lacking creativity. In this NSR forum on math education in China, educators of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researchers of different scientific fields gather to talk about the current predicamen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of China''s math education. Zenghu Li Mathematician;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Chao Tang Quantitative biologist;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Quantitative B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Zhihong Xia Mathematic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USA and the Founding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hina Jinlong Yang Computational chemist;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China Huawei Zhu Headmaster of Shenzhen Middle School, Shenzhen, China; Former leader and head coach of the national team of China for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ad, China Gang Tian (Chair) Mathematician;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