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全要素的能源效率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下的SBM模型(简称MSBM模型)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表现及差异。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性也在显著增加。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为0.58,说明在削减40%能源投入水平的情况下仍能实现现有的经济产出水平,节能减排的潜力较大。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自相关性展开检验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地区的能源效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开发水平和二次产业占比对能源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技术创新和城镇化率为能源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政府推进能源定价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以能源影子价格为切入点,基于共同前沿下SBM-Undesirable模型,选取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分别测算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下能源影子价格和能源环境效率,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和演变趋势,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地区间能源影子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能源环境效率整体偏低,且地区间技术差异性显著,能源环境效率高、中、低3个群组之间技术落差比为1、0.571、0.614,表明高水平组拥有最优的生产技术;②群组前沿下中国能源影子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中国能源要素的经济价值逐年提升,而共同前沿下中国省际能源影子价格潜在提升空间呈现差异性,云南可提升空间最大,北京可提升空间最低;③各影响因素对国家和各地区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不同,市场化程度对高水平组省份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对中水平组省份有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对低水平组省份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各地在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时,不应简单”一刀切“,应考虑群组技术异质性,制定差别化的能源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4.
选取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超效率SBM模型,在生产函数中加入非期望产出,测算出1995-2012年北京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的能源效率整体状况良好,波动较小,一直呈现出较高的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技术进步同能源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源消费结构、政府影响力则与能源效率负相关。因此,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能够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秦腾  佟金萍 《资源科学》2021,43(10):2068-2080
推动资源管理方式向"多资源"协同转变,保障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关系的协同优化,是应对资源供需矛盾和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基于构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测度了 2003-2017年各省份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进而借助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水-...  相似文献   

6.
选取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24个城市2006—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与联系度改进TOPSIS法对"双三角"区域能源效率进行动态评价,并对其能源效率差距变化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的能源效率普遍高于珠三角区域;"十一五"期间,"双三角"能源效率呈小幅度波动,2010—2012年两大区域能源效率出现剧烈波动且有差距扩大之势;地区能源效率差异明显,但"双三角"整体及两大区域城市内部皆有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趋势,珠三角比长三角更快达到城市内部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11—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并引入时滞效应分析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中资金投入比人员投入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省际差异较大;海洋科技人员素质对于创新效率有1年的滞后效应;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利用水平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海洋科研人员素质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海洋科研投入强度和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分别是影响高效率和低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3年间上海市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上海市工业能源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并测算工业33个行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资本要素与能源生产力正相关,而能源投入和碳排放量与能源生产力负相关,且上海市工业领域存在轻微的劳动力过剩情况;总体上,上海市工业领域在2000—2013年间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1,相对于生产前沿面来说,还有19%的改善空间;制造业的技术效率水平整体较高,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技术无效率程度极高,生产点严重滞后于最优产出。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2000—2009年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东省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证实各因素按影响程度排序为: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市场化水平、对外贸易和科技水平,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并通过窗口长度递增法考察各因素对山东省能源效率的影响是否具有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索工业用电效率提升路径,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前沿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各省份1995—2016年间的工业用电效率值。通过全局莫兰指数检验和莫兰散点图分析发现,中国工业用电效率值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Tobit模型实证分析知识溢出、人均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电力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工业用电效率的影响作用发现,知识溢出对工业用电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人均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工业用电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电力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工业用电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5—2011年新疆地区15个地州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继而运用Gini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Theil指标对各地州能源效率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其能源差异的动态演进过程;利用面板数据估计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影响力等要素对新疆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2005—2011年期间,新疆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是主要原因,但能源效率差异显著,由"单峰"向"双峰"演变;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和政府影响力的调整促进了新疆地区能源效率的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新疆处于依靠能源提高经济增长的阶段,所以其经济增长对能源效率是有负向作用的。因此,通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加强对外开放力度以及加大政府节能减排措施的监管,能够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需求及节能潜力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节约能源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实现2010年能源强度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本文通过建立能源经济模型,分析了投资率、能源价格、技术进步等影响能源需求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的经济增长情景,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能源需求和节能潜力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较低能源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始重视地域空间规划的作用,把搞好空间管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结合中科院牵头完成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不同类型的重大区域和国土规划以及汶川灾后重建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文章分析了我国开展地域空间规划的客观需求,从规划理念、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中科院研究团队在重大地域空间规划中的科技创新,从加强空间管制、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3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地域空间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域文化产业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海  吴振荣 《软科学》2012,(3):72-77
利用BCC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4~2008年中国各省份文化产业的效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稳步提高,与规模效率相比,纯技术效率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增长贡献更大;(2)中国文化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而规模效率的地区差异性并不明显;(3)本地市场效应与城市化经济是中国文化产业效率改进的两大动力,并且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国节能住宅供求决策的影响因素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住宅节能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节能住宅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响我国节能住宅供给和需求决策的因素。结果表明,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住房金融、税收和保险政策是影响我国节能住宅供求决策的主要因素。本文据此构建了我国节能住宅产业政策的框架,对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以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峻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阻碍之一。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8—2017年各省市及各区域生态环境效率进行了时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三阶段DEA模型较传统DEA更加合理,在不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下,会使生态环境效率真实值明显高估。(2)不同的环境变量对于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不同,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有利于提升各省市的环境效率水平;人均GDP和外贸依存度会对环境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占比在不同阶段对不同投入变量则体现出不同特征。(3)调整后的区域间真实生态环境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平衡现象,华东、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效率值较高,西南、西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4)各省市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在地域上有较大差异,如西南、西北地区规模效率在第一阶段被明显高估,华南、华中地区则是纯技术效率被高估。针对各省市及各地区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提出各省市应根据研究结果对症下药,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合理调整经济、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喜平  姜晔 《软科学》2012,26(2):73-78
运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我国2001~2008年36个工业行业在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法估计了在此期间累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同时考察了影响碳排放约束下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高效率工业行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行业内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行业产权结构等都能显著提高能源效率水平,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能源效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晏艳阳  宋美喆 《软科学》2011,25(6):28-31
以指数分解分析法对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解,从中找出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一为产业结构因素、二为技术进步因素。根据变量关系在时间上的非稳定性特征,建立了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时变参数模型。分析结论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力是持续稳定上升的,而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1997~2008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农业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研究认为:提高种植业的机械作业水平、农业劳均产值、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以及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而单纯地增加农机总动力、农民家庭收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消极的作用。研究表明,尽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转型向质量提升转变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