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林认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一种言语智慧教育,这种言语智慧就是语感;语文教学的内容不是义理与知识,而是语意教学、语境教学和语体教学。海林老师的这堂诗歌欣赏裸,赏析的诗歌并不止于教材中的四首中国当代诗。他结合诗人的不同特点,补充了舒婷的《致橡树》《呵,母亲》《惠安女子》《这也是一切》《神女峰》,梁小斌的《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彩陶壶》等诗歌。我想。这样做不单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欣赏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海林老师的心里,划分教学单元的依据不是文章因素,而是语境。就“引发学生对诗的兴味“这一点看,这些补充的诗篇与教材中的四首诗都是同一目标下的语境类型。看起来,海林老师的这堂裸很多时候是不求甚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   师:大家先把书翻到第24页,我们来看看朱光潜先生的这篇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的文章.朱光潜老先生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这篇文章是老先生上世纪40年代专为中学生写的.(师选读)……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时师:大学先把翻到第24页,我们来看看朱光潜先生的这篇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的文章。朱  相似文献   

4.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  相似文献   

5.
一、课文悟读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嘶哑的喉咙唱出的挚情之歌。自古及今,一个真正的中国文人总是情系祖国,心忧天下。无论其身处顺境,还是遭遇坎坷,改变不了的是那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个灼热如炽、欲罢不能的富民强国之梦!虽然祖国母亲经历了千年的雨雪风霜,经历了太多的希望、奋争与失望,到后来,已是满身疮痍,满脸沧桑!可是与之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儿女们却更加深了对祖国母亲的依恋和挚爱。诗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一是以“小我”之情反映“大我”之情,感情深刻真挚,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超越感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6.
一、《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这是一首交织着痛苦与希望、反思与追求的觉醒者之歌。它表达了一个民族在经历了痛苦与狂热之后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憧憬。一、二两节写历史 ,“数百年来”将历史推进到很远的古代。作者选取了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些意象唤起了人们对往事的痛苦回忆 :老水车、稻穗 ;矿灯 ;路基、驳船———向人们展示了旧中国全面的落后、贫困和悲哀 ,同时也不乏希望 :老水车虽然“破旧” ,虽然“疲惫” ,却从来没有停止歌唱 ;矿灯虽然“熏黑” ,只能“蜗行” ,却从没停止过“摸索”前进 ;驳船虽然陷身于“淤泥滩” ,可“…  相似文献   

7.
一、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耕芸(yúng)喷薄(bó)蜗(wō)行沐(mò)浴B.干瘪(biē)隧(suì)洞疲惫(bèi)胚(pī)芽C.簇(cù)新绯(fěi)红迷惘(wǎng)笑涡(wō)D.辉煌(huáng)蔬(shū)菜眷(juàn)属纤(qiān)绳二、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情,强调主观感觉。他们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这样的诗由于读来不易明了,…  相似文献   

8.
学情分析策略笔者在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任教,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能力相对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平时阅读过一系列学者文化随笔,参加过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具备初步的认知、鉴赏文艺性散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致大海》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诵,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投影仪。   …  相似文献   

10.
一、课文悟读1.《致大海》《致大海》是一首对自由的赞歌,也是普希金自己的憧憬与苦闷的表白。自由是大海之魂,也是普希金一生的追求。他赞叹大海,“蔚蓝色的波浪”“娇美的容光”,并借大海的坦荡多姿、无拘无束来展示自己的性格特征。在诗中,诗人把大海比作“自由”的元素,借讴歌大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同时抚今追古,抒发自己的感想。全文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我”来直抒胸臆,淋漓酣畅、洒脱自由,而且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大海有了灵性,有了情感,并成为可以和作者对话的自由不羁的英雄,更有助于作者感…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用沉郁顿挫来总结杜甫的诗风,我在教授《李杜诗五首》一课时,试图以新课标为指导,用拓展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沉郁顿挫四个字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2.
教学构想是施教者在经过对所教学的文本深刻理解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切合的教学手段而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思维过程。这种教学构想用文字表述为教案,用语言表述为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3.
樊明 《现代语文》2014,(7):65-66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文艺随笔的阅读理解及比喻(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本文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2.明确古典诗歌的特征,提高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学习重点: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2.学习用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选择自制多媒体课件、视频,通过《谈中国诗》的教学,让学生加深对中外诗歌的了解,运用比较的手法分析中外诗歌,更好地理解中国诗歌,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贾岛《寻隐者不遇》。教师提问:大家喜欢贾岛的这首诗吗?如果喜欢,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回答(略)。这首诗短小精悍,很能体现中国诗歌虚实相生的特点。那么,中国诗到底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相似文献   

16.
了解中国诗歌的特点,初步掌握文学鉴赏法之一——比较研究法,品味钱钟书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诗歌的热爱之情,自主鉴赏文章的语言美,感受钱钟书语言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谈中国诗》选自《钱钟书散文》,人教版新教材编辑在必修五册第三单元第四课。这一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的第二个议论文单元.也是唯一的一个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单元。单元提示写道:“阅读这些文章,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某些阿题,加深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学生到了高中.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又阅读了不少文艺作品.有了一定的文艺素养。也许正因为这样考虑.编者在必修五安排了这个单元。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钱钟书先生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他针对有人认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这一观点,从文学研究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诗的特点,指出中国诗和西洋诗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浙江的王自文老师匠心独具地用一个“主题”(忧国忧民)串联了两首古诗,以独到的课堂设计、卓越的课堂品位赢得评委及听课教师的一致赞誉,当之无愧地摘取了一等奖桂冠。【场景一】咬嚼诗眼,品悟诗蕴师:咱们先来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  相似文献   

20.
一、《致大海》(普希金 )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于 182 4年 ,其时 ,诗人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已达四年之久。就在这一年 ,他又遭到政府的迫害 ,被遣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告别南方之前 ,普希金留下了著名抒情诗作《致大海》。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 :黄昏寂静时 ,大海温顺、宁静 ,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骄美的容光” ,仿佛在“忧郁怨诉”着心头的哀愁 ;波涛汹涌时 ,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 ,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 ,奔向自由的远方 ,同时又勾起他对失去自由的懊丧 :“你等待着 ,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