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僧尼形象是"三言"中一类特殊的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本文主要分析"三言"中的僧尼形象,首先,从得道僧尼和世俗僧尼两类形象的分析中,解读"三言"中僧尼形象的丰富内涵;其次,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僧尼自身和作者主观因素五个方面阐析形成作品中不同僧尼形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汉唐时期,三言诗是极雅的郊庙歌辞和极俗的民间谣谚中的常用诗体,特别是迎神、送神和颂青帝的歌诗,三言几乎成为专用诗体,而三言童谣也是民谣中多见者。其创作动因主要是尊古和崇拜童谣谶语的传统、五行理念及以钟鼓或踏步节歌的道风。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新思潮的兴起,晚明通俗小说的审美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小说中的商人人格中,既表现出了社会新思潮的特点,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因而成为晚明短篇小说中独具特色的文学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三言"中多次出现了苏轼的形象,冯梦龙笔下的苏轼更世俗,更像一个普通人。这种形象的变化及选择,既与时代风尚、政治文化环境影响有关,也与作者本人的喜好和价值取向相关。作品中的苏轼是明代文人的一个缩影,也是冯梦龙在作品中的替身。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三言中的爱情婚姻关系,分析了冯梦龙"情教观"在作品中的具体渗透及其教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的"三言"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市民阶级的情感和意识,其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该部作品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分别从红、绿、黑、灰四个角度多元解读"三言"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三言"作为明代的通俗小说,也承载着儒家的教化作用。其中公案小说、商贾小说和历史小说中体现出的"义",值得今人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的话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下简称"三言")之中囊括了众多的人物故事,其中有其评价标准和理想的寄予,但这些故事所表达的思想中却包含了一定的矛盾因素,本文将对此从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三言"中经常写到的地方,主要是历史上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这些城市,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的江浙地区。"三言"较少写到的地方,大都处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这种文学地理分布特点,既与"三言"所写地方的发展繁荣程度有关,也与古代白话小说产生的历史情境有关。同时,这也是作家创作受自己熟悉的出生地及生活经历影响的一个结果。通过对"三言"中文学地理的宏观和微观考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古代作家的地理空间想象特点及其作品强烈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三言”因果报应与编撰意图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包含大量的因果报应内容。多年来,人们大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内容有严重的消极作用,是“麻醉剂”,削弱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因而理所应当地视之为封建糟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既不符合冯梦龙的编著意图,也不符合“三言”实际。因为冯梦龙在作品中编写因果报应,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一种使人戒恶从善的感染力量,其目的在于借此“以警后人”,“劝他为善不为恶”,从而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社会道德伦理、风气习俗归于淳厚。所以它对人民的影响,并非只起消极作用,而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析,请同好指教。  相似文献   

11.
杨洪军  曹晓红 《文教资料》2006,(35):106-108
本文对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中的“被”字句从形式类型上作了多角度的考察分析。对“三言”中“被”字句的名词、动词、补语、状语、谓语等的情况进行了分类描述,同时结合“被”字句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言”中“被”字句基本符合“被”字句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拟话本小说曾兴盛一时,但又迅速衰微。这与其自身的发展有关,也受当时外部思想环境的影响。从“三言”的创作和传播来看,文人创作和商业利益的结合是拟话本小说繁荣的关键。“三言”建立了拟话本小说发展的基调和写作模式,成为后世拟话本写作的标杆和模拟的对象。但后世的创作不是从深度上提升小说的水平,而是走向了两个极端。这就使拟话本小说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生命力。在清政府的禁书运动中,拟话本小说趋于衰亡。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塑造了一批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充分体现了他对待女性问题的进步性。但是,这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却并没有得到证实。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重新评估这批女性形象的内涵、实质以及存在的合理性,揭示其在男权文化尺度深深扎根的实质和女性生存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在优秀短篇小说集“三言”中大量地记述描写了平民生活的喜怒哀乐,并且改变了以往的形象以崭新的姿态示人。文中分别对穷苦书生发迹变泰型、奸诈商人重情重义型、柔弱女子刚毅果敢型、文人名士市井生活型作了阐释,并简要分析转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对冯梦龙"三言"中的文人形象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专著稍有涉及,没有专门性研究;论文方面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有所成就,如文人与科举的关系、文人世俗化等,但缺乏系统性梳理。由于分类标准和研究对象的界定存在差异,对文人形象进行分类探讨、对文人群体作整体观照等研究仍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的"三言"二拍"研究有别于上世纪,在文献考证方面的成果较少,研究视线主要侧重两个方面:文本本身的解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研究;为某种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出现探索原因,结果往往归于社会思潮和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弘扬女性的精神与魅力一直是"三言"中故事的创作者和编者们比较重视的主题,而与此相关的女性"助夫"主题也是"三言"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通过金钱资助丈夫和通过才情援助丈夫两个类型,这一主题的出现是女性地位的提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高明 《鸡西大学学报》2012,(10):116-117
佛教"持戒修行"思想主张"断尽烦恼,涅槃解脱",是贯穿佛教各个流派的核心精神,也是了解佛教思想、解读佛教文化的关键。自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尤为深远,特别是佛教的"持戒修行"思想,影响到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以古代白话短篇为例,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佛教"持戒修行"观念。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在《三言》中,对“奏雅”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的,即传统的惩恶劝善的主题.当然现实中恶多善少,所以冯梦龙在《三言》中惩恶的的篇幅是比例比劝善的篇幅比例高,本书中最惊心劝魄的最震撼人心的是信任和承诺及不朽的生命和生死不渝的友谊.书中还增加了明代一些故事这也给文章添加了一种现实的厚重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三言二拍”中的“商家女子”是明代小说一类特殊的人物形象 ,它形象地反映了明中叶后期商业和手工业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意识。她们由于商人家庭的影响 ,有的独立经商 ,有的协助丈夫经商 ,有的因忍受不了长期分居生活的寂寞而失节 ,作品都予以肯定或同情。“商家女子”形象表明了明代商业对妇女解放的促进作用 ,以及商业发展带来了市民阶层伦理、道德等观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