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夜钓大鲤     
记得去年7月我约了老徐、大詹去大港桥库尾夜钓,那一晚没钓到鱼,但我知道了一个好消息,就是在我们钓鱼的上方一里外有邻县的钓友连续施钓了五天四夜。这让我惊喜万分。我知道他们一来必下大窝子。往往是几袋酒糟,几十块菜枯饼。我和老徐商议明天晚上去他们那儿钓。因为明天正好星期一,他们肯定要走,就是不走,我们在他们附近下窝也可以钓到鱼。第二天下午4点,天气虽然酷热,可我和老徐的那股子劲儿,早把什么困难都给抛上云霄了。来到一个山坳下的村子,我们放好了摩托,便背上渔具包,掮着鱼食和干粮  相似文献   

2.
姚军 《钓鱼》2013,(16)
与曾新建认识很久了,五年前,我们都在大港桥水库的橹树坞里钓鱼.后来,就一直没见过他.今年突然又看到他来大港桥钓鱼.那天,我把车停好后,就站在高高的路基上向大港桥水库边一望,一个身着浅黄色衣服的人正在我要去的位子上奋力抛竿.我拎着包向他走去,那是个身高较高,微微有些发福的三十四五岁的人.当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曾新建.他爱人也是三年前调到县城来教书的,成了我的同事.所以,我和他聊了几下便往另一个好位子去钓鱼了.到了星期一上班时,他爱人与我见面谈到钓鱼,她让我跟他老公一起出去钓钓鱼,我也满口答应了.  相似文献   

3.
老张钓事     
姚军  曲苏伟 《钓鱼》2014,(15):48-49
他有着一张四方的脸,个子不高,性情温和,拉茬的胡须像总也长不齐似的。虽说已是花甲之年,钓起鱼来还是起早贪黑,不怕路途遥远,带上几个馒头、一大壶水,就可以钓上一整天。他就是老张,一个常与老徐头搭档的老钓迷。他的钓事还真是不少。万年县大大小小的河汊溪沟没有老张头不知道的。凭着多年野外流动水域的钓鱼经验,老张对小河小沟的钓法很有一套,我就领教过一回。那是2008年的春夏之际,由于春汛发了大水,很多水库中的鱼儿跑出来了,老张头和老徐头相约到一个乡下的小河里钓鱼,我得知后便要求同行。  相似文献   

4.
姚军  路安摄影 《钓鱼》2013,(16):48-49
与曾新建认识很久了,五年前,我们都在大港桥水库的橹树坞里钓鱼。后来,就一直没见过他。今年突然又看到他来大港桥钓鱼。那天,我把车停好后,就站在高高的路基上向大港桥水库边一望,一个身着浅黄色衣服的人正在我要去的位子上奋力抛竿。我拎着包向他走去,那是个身高较高,微微有些发福的三十四五岁的人。当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曾新建。他爱人也是三年前调到县城来教书的,成了我的同事。  相似文献   

5.
姚军 《钓鱼》2013,(18):46-47
对于陈建国这人,我也是先闻其名,再见其人。他与韩老五在一个单位,我也是从他口中听到陈建国的名字,但对于其人我总不能对号入座。终于在今年的8月,我有幸与他有了共钓的经历,对于别人说他钓鱼技术的高超也真正领教一二。8月3日这天中午,我来到大港桥水库一个刚空出来的钓位,这是个很抢手的地方,因为这个位置正  相似文献   

6.
姚军 《钓鱼》2012,(24):48-49
周湾河在万年县城的一个叫石镇的镇边。周湾河通大河,它已被人包起来养鱼。由于水深,河长,从没有干过,这里边出大鱼,尤其是大翘嘴。周老师是石镇中心小学的一位老师,会用路亚竿,他在周湾河里钓起无数的大翘嘴。如今退休,他家就住在周湾河边,所以钓鱼就很方便。钓友小李几次邀请我去周湾河钓鱼,我都没有去。可他却把我在大港桥钓鱼的事说给了周老师听。周老师想到大港桥去路亚,并通过小李与我见了面。那天是八月的一个傍  相似文献   

7.
钓鱼三年来,我的技术越来越高,装备也是越来越好,由低档到高档,样样俱全。我也因此为拥有高档钓具而感到沾沾自喜,魂牵梦绕,每每像摆地摊似的进行擦拭。我经常请退休的老主任去钓鱼,说来也奇怪,他一跟我钓鱼就钓不着,或者是钓得极少极小。开始我还以为他给我省钱,后来我弄明白了,是守不住钓位、钓组配置失当或者是年老眼花看不准漂的缘故。记得有一次,在牡丹江海林钓鱼,他先后挪了两个池子,总是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
于自立 《垂钓》2020,(2):34-37
那天,我沿着淡水老街的河边往出海口走,一路上钓鱼的人真不少,大概都是取其钓点方便舒适吧。大约走了十几分钟就离开了老街,钓客就少了许多。在离淡水古迹陈列馆不远处,我竟发现一位白发苍苍年过七旬的老钓客,正在低头处理一架无人机。天才鱼痴梦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位年逾不惑的青岛钓友时常如此感叹。每当鱼竿一动不动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做上白日梦:等我们手脚不灵活时,还能上山下海去崂山钓鱼吗?能不能在居高临下的步行道上,桌椅一摆、老人茶一泡、鱼竿一抛,鱼照钓,茶照喝呢?钓瘾最重的老徐是第一个改玩船钓的"逃兵",剩下我们这些"老弱残兵",不是因为晕船,就是不屑于船钓的胜之不武,对岸钓依然痴心不改,从一而终。  相似文献   

9.
姚军 《钓鱼》2012,(10):48-49
周末天气晴朗,我骑着摩托车来到大港桥水库的库尾。本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到的,当我下车背着包来到小沟边时,沟与库尾相接的地方已有一位老者在此开钓了。他穿着蓝卡其布做的七十年代流行的制服,中等身材,最有标志性的是他自制的钓鱼伞,一根长木棍上绑着一把大花伞。他是住在龙港村子的退休老教师聂老师。走近前,我大声地向他问好。  相似文献   

10.
钓鱼之痛     
姚军 《钓鱼》2014,(15):16-16
以前我总是写钓鱼的乐,因为哪怕再苦再累的出钓,最终都是一种乐。钓鱼之乐,是因为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是钓上鱼时的乐。过程可能有一些艰辛,但这艰辛的目的就是为了乐。可今年春钓开始后,我越来越感到钓鱼的痛。这痛来之于心中,是一种心痛,五味杂陈,有时真是痛到很深很深。在我常钓鱼的地方—大港桥水库—本县取水之源,也是本县最大的水库。这里曾经是鱼的天堂,是鱼种的多样性的展示地。  相似文献   

11.
遭遇电击     
杨勤华 《钓鱼》2006,(11):70-70
卫民是我的哥们,我俩搭档钓鱼六七年,由一般钓友“升级”为无话不谈的哥们。卫民这家伙钓瘾大,钓技好,为人也厚道,钓友们也都喜欢他。平时钓鱼回来谁钓少了,卫民就会慷慨地给人家“补贴”一些,结果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2.
疯狂钓白鱼     
我的钓鱼历史细算起来,从儿时钓趣到现在的痴迷执著已很有些年头了,而真正迷恋上钓鱼是从部队退役后的一次疯狂钓白鱼时开始的。现在,如果说那个休息日没去钓鱼,定会心痒难忍,即便有事耽搁,也会挤出时间去过一下钓瘾,心里才觉得踏实;记得《中国钓鱼》刚发行那几年,在每季到来的月底,我每天总身不由己地往邮局报刊门市部跑上两次问问,卖报的老徐头已被我问得不耐烦了。由此可见,我像一个钓鱼人中的“中邪者”。  相似文献   

13.
老金的钓事     
李智 《钓鱼》2013,(6):48-49
我熟识一位姓金的文友,他是个十足的钓鱼迷,我们为了钓鱼,相约去过不少地方。老金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用他自己的话说,生命中除了写作就是钓鱼,除了钓鱼就剩写作了,在他的身上有许多钓事,下面和广大钓友分享一些。清心寡欲钓悠然一钩却上两种鱼老金在东北黑土地当过知青,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便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当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1985年9月,中国钓协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钓鱼比赛,广州钓协为了挑选参赛代表,举办了两次选拔赛,由于我的成绩较好,有幸参加了这欢有历史意义的全国大赛,并获得了海竿比赛第一名。我是1982年才开始学钓鱼的,当时约龄只有两年多,为什么能跨县全国大赛的行列呢?我想,主要是由于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钓鱼爱好者。1982年,我因患病,身体很差,工作单位让我长时间住院养病,我就天天钓鱼,身体逐渐康复,同时也就迷上了钓鱼。我这个人没有其他爱好,工作完成了任务,就参加钓鱼,晚上有时间就琢磨钓具、钓饵,广州市许多约友在台钓还没有…  相似文献   

15.
刘定龙 《钓鱼》2005,(15):44-44
野钓十几年,竞技钓两年,自我感觉钓技不差。“五·一”期间我和几位传统钓手休闲钓了两天鱼,不仅没有名列前茅,而且只钓了个中等水平,一向自信的我,从此次野钓中得到了深刻体会。下面我就冒昧地把经过和体会说出。这对高手而言,可能有点不足挂齿。相信此事对更多的钓鱼新手会有些启示。一、腥饵、香饵怎么用5月2日,和我的老徒弟——退休的胡工程师到“长河老桥”附近钓鱼。行前他介绍说:那里最好的用饵,是红蚯蚓蘸蚕豆粉,蘸粉里千万不要加早春十分好用的南极虾粉。我检点手头的饵料,十三快·腥香和十三快·纯香各1包,蛋白鲫1包,野战蓝鲫1包…  相似文献   

16.
钓冷水鱼,特别是钓哲罗鱼,是我的多年愿望和梦想。1984年《中国钓鱼》介绍日本钓鱼爱好者访华团,到黑龙江省钓哲罗鱼的文章,我爱不释手,使我产生了跃跃欲试之意。5年前通过《中国钓鱼》编辑部同志的帮助,找到了陪同过外国人钓哲罗鱼的黑龙江省的韩德泉同志,我向他探寻钓冷水鱼的问题,他热情而详尽的向我做了介绍。他在介绍了  相似文献   

17.
丈夫爱钓鱼,而且钓得特馋,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春夏秋冬。他刚学钓鱼那阵儿,每次钓鱼回来,我还帮他料理一下鱼获。谁知他越钓越没出息,大鱼没钓几条,猫鱼儿却钓回一大堆。 “真是害命哟!”望着那些可怜的小鱼,我总是劝他不要钓小鱼,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好像不把小鱼钓回来,就显示不出他的“高超钓技”似的。终于有一天,我按捺不住满腔怒火,把他的渔具一古脑儿扔到楼下。  相似文献   

18.
朱剑飞 《钓鱼》2011,(20):37-37
河码头,历来是钓家必争之地。当我刚刚学钓鱼时,许多老钓鱼人就谆谆告诫我:要钓就钓河码头。从传统钓到悬坠钓,也确实感受到了河码头钓鱼的快乐与幸福,但是,也要辩证的看待河码头并非全能,这里一点感悟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9.
老朱钓事     
姚军 《钓鱼》2014,(21):48-49
我和老朱是多年的好钓友,后来他下海了,这几年就没在一起钓过鱼.以前我、大曹和老朱足钓鱼三友,一到双休日我们就下乡钓鱼.三个人中,数老朱的钓技最差,但钓鱼的热情,三个人谁也不输谁.去年11月份,老朱从浙江回米,我们有幸又聚在一起钓鱼,想不到这次老朱完全成了“主角”.  相似文献   

20.
王鉴 《垂钓》2013,(8):83-83
徐军良,1976年7月出生于湖南望城,自幼喜爱钓鱼。四年前,他开始接触台钓,从此一发不可收,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和钓友到湖南周边水域一试身手。2012年9月,他首次参加钓鱼比赛,在比赛中,徐军良逐渐掌握了竞技钓法,钓技水平逐渐提高。回忆起最初参加比赛的情形,他说“虽然成绩并不理想,我却从比赛中得到了磨练,从此更加喜欢钓鱼运动,也格外关注各地的钓鱼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