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芳峪中学是天津市蓟县的一所农村初中。一听校名儿,就知道它是山沟沟里的学校。有人说“办初中难,办农村初中更难”,大概他们对这话更能感同身受。谁都知道,设备、师资、生源是办学的三个基本“要素”,穿芳峪中学在这几个方面没有一个占过先儿:设备和师资别说跟市区学校比,就是和县城学校比也差着一大截儿。要说生源,以前还可以,本乡本土的孩子只能到这儿上学。但是,现在经济发展了,交通便捷了,只要家长看孩子是棵“苗子”,就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送进城里读书,剩下的生源素质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和农民生活日益富裕,农民将孩子送进城里就读的观念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城里读书,甚至少数农村初中的优质生源几乎为零。加之英语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学生缺乏学习的语言环境,学习基础薄弱,课堂上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读、背、记,学生自学困难,家长辅导不了,学生没有能力完成家庭作业;初中学习科目增多,学习负担加重,课外难有过多时间投入,这些都给教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带  相似文献   

3.
经调查发现,升入高中后,农村学生和城里学生相比,在学习潜能上,理科差别不大,但文科差别明显,尤其是语文。农村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偏差,其原因很多,如阅读量小、见识面窄,学校师资力量弱,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落后等。要想彻底改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偏低的现状尚需时日,但要缩小城乡学生的差距,我认为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上好语文课外活动课可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如何上好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外活动课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10年前,深圳南山区有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学校生源极差,学生多是来自周围农村的种养户、外来工和小商贩家庭,几乎没有孩子接受过学前教育。学校的师资和硬件条件也远远落后于当地的城里学校。这样一所学校正是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薄弱校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刘建新 《时代教育》2007,(7Z):82-82
最近几年高考中。农村地区考生的英语总体水平始终不高,和城市中学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存在着很大差距,与大城市中的一些名牌中学的差距更大,并且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笔者试从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的学校英语的客观环境(硬件)和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方式、手段等主观条件(软件)来分析、找原因,以期发现和解决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此,新课标充分考虑到各地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差异,将其目标按能力水平细化为九个级别,为广大的农村中学实施英语教学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由于目前农村中学经济条件欠缺,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差,英语语言环境缺乏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因素造成学生只能在试卷上拼拼写写,而不能开口说英语,学的仍然是"哑巴"英语,与新课标中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鉴于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尤其口语教学的开展存在着问题与困难,依据农村初中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从实际出发,创造有利环境,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多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任谁看来,这都是一个奇迹。 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硬件不算好,师资不算强,生源更是一般,甚至一度濒临被撤并之境。但仅仅两年之后,这所农村学校却异军突起,一鸣惊人,成绩从全市排名中等一变为拔得头筹,把很多城市重点学校远远抛在了后面,让无数人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8.
李丹 《湖南教育》2009,(6):51-51
较之城市中学,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生源基础乃至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的经济待遇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一般说来,农村中学平均每班有50多名学生,他们来自英语教学程度不一的各村完小。有些小学由于没有英语老师,英语课无法开设,即使开设,师资和教学质量也无从保障。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与县城、地市、省会城市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调查比较发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农村小学部分年级的教学质量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城乡初中教学质量的差距较为严重,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合格率等都明显地低于城市和县城学校。造成城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师资队伍之间的差异,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够,素质不高,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较少、专业支持不够等。应从教育公平的理念出发,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郭公庄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学生100%来自农村。由于前些年我们办学思想有偏差,学校办得没有生气,致使1982年初中毕业合格率只有12%。成了丰台区的“锅底校”。群众对学校意见很大,有门路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别的学校去读书,并吓唬孩子:“你不好好学习,就让你上郭公庄中学。”全国教育改革的形势迫使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改变现状。我们认识到,中等教育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一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有一定专长的劳动者。农村中学也应完成这两项任务。然而,和城市相比,我们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农村中学的学生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较低。而我校1985年升学率只有3~4%。当时压力非常大,于是我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经费投入上的差距等原因,农村教育与城镇出现了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硬件设施上,更反映在师资力量上,导致了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热、择校热以及城市学校大班额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教育均衡、公平发展。鉴于此,近年来各地根据实际,纷纷推出相关制度和政策,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庆修 《教书育人》2006,(10):45-45
现象一:幼儿园“开”到家门口。每天清早、傍晚,几辆城区幼儿园的大客车便穿梭于城乡结合部,接送幼儿上下学。这种做法,看似方便了家长、孩子,实则在与农村幼儿园抢夺生源。现象二:父母进城“我”随读。学期初,总有不少学生家长到校申请孩子转学。他们有的在城里有了固定的住所,让孩子回到身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城里教学条件好,宁肯投亲靠友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现象三:初中学校招生难。合点并校后,每个乡镇只留一处初中学校,学生大多离家几十里路,上下学极不方便,因而家长就会想方设法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学校,甚至不惜重金,送到城里一些寄宿制的实验学校。我校今年小学毕业生接近100人,可真正到乡镇初中读书的还不到80人。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因当地生活环境、文化氛围、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与城市中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很差,大多数学生感到英语难学,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部分学生最终放弃英语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在农村,小学阶段绝大部分学校都难以开设英语课程,即使部分学校勉强开设,因缺乏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质量也无法保障。其次,农村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动机、自信心等方面较弱,家长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学生的起点要求更高,教材内容多、难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66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特长,坚持全面育人.学校开办的初中美术班和计算机特长班,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学校为这两个特长班配备了优秀的师资和先进的设备.几年来,学校办学成绩显著:美术班学生的作品多次在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奖.1995年.美术班的毕业生全部升入美术专业学校;计算机班的学生也多次在市、区大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委委托华东师大组织实施了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现状抽样调查 ,我市有三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参加了抽样测试。华东师大《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咨询报告》 (以下简称《咨询报告》)对我市作文教学作了这样的评价 :“当阳市参加抽样调查的是三所普通农村中学 ,作文成绩却在全国名列前茅 ,议论、记叙、应用三题的总分甚至比全省著名的重点中学华师一附中还略高一些 (见上海《语文学习》)。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诚如《咨询报告》所言 :“究其原因 ,并不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师资、设备条件或是生源素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而是他…  相似文献   

16.
小学和初中的作文教学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式抑或要求上,都有很多的不同,刚升人初中的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生从六年级步人七年级虽然说只是迈出一小步,但这一步之遥却令不少农村孩子对中学作文写作无所适从,望而生畏,其结果,必然导致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作文水平停滞不前,与市区的学生的作文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对本区中学作文现状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学校分为三类:一类是省重点中学,师资力量较强,生源素质好;一类是县一中,生源优于一般中学,师资力量相对集中,一类是普通中学,生源素质差,师资力量较薄弱。我们调查了六所中学中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242人,被调查学生分为两类,A类是被调查班级中语文成绩(含作文)较好的学生计99名,B类是被调查班级中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计143  相似文献   

18.
现象一:幼儿园“开”到家门口。每天清早、傍晚,几辆城区幼儿园的大客车便穿梭于城乡结合部,接送幼儿上下学。这种做法,看似方便了家长、孩子,实则在与农村幼儿园抢夺生源。现象二:父母进城“我”随读。学期初,总有不少学生家长到校申请孩子转学。他们有的在城里有了固定的住所,让孩子回到身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城里教学条件好,宁肯投亲靠友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现象三:初中学校招生难。合点并校后,每个乡镇只留一处初中学校,学生大多离家几十里路,上下学极不方便,因而家长就会想方设法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学校,甚至不惜…  相似文献   

19.
"教育资源均衡""缩小城乡差距"的话题、提案已经提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教育均衡验收"也已通过,但在农村中学的师资结构和生源质量依然如故。在农村中学更应该考虑如何结合、利用有限的条件、有限的师资、相对较低的学生整体水平等因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探索如何在农村中学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与衔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里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少农村中学的孩子都纷纷被家长送往县城去接受优秀的教育,这一切都造成了现今农村学校教育的堪忧局面.作为一名在农村学校从教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师,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改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一些心得,现在利用工作之余写下来,以供有心致力于农村语文教学的同仁们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