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在传统信用评级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供应链的风险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推动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着担保机构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缺乏与银行间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政府支持有限,人力匮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吉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模型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彦文  张春玲 《科技与管理》2010,12(1):110-113,123
为构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的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和转移矩阵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级,并且利用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模型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定价。研究结果表明,用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信用评级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基于RAROC模型进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使中小企业风险定价工作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邢苗  董兴林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196-202
基于供应链金融理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典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测评比较。定量分析表明:稳健且富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架构、资信强的核心企业能有效改善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弥合知识产权质押风险的罅隙,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改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5.
杨洪涛 《中国科技纵横》2010,(16):189-189,18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都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而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从信用担保制度的起源,国内外发展现状来分析我国信用担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风险防范对策,并结合实际提出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法律体系、健全再担保制度、采用反担保措施等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发展,探析更加完善的,能促进整个担保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各方的利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正确认识和处理参与主体间的利益矛盾,建立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互助合作机制,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发挥作用和健康持续发展.而适当的风险分担比例、放大倍数、担保费率、代偿率等指标既是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参与各方合理分担融资风险的需要,也是均衡各方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行业当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之高是国际上公认的,所以在信用担保机构中如何有效的控制风险级别,对风险进行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文章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中的风险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而提出一些符合我国风险担保的相关建议,从而更好的保证我国担保业在今后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已成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迫切要求。在剖析中小企业信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按市场规则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源冠 《大众科技》2008,(9):222-224
投融资的服务与保证体系是保证投融资活动的实现强有力后盾,文章探讨将在广西范围内作为投融资活动服务与保证体系组成部分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担保机构、中介组织、政策性金融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波、上海等地纷纷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有效地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本文剖析了宁波、上海两地开展小贷险的主要做法,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保险营销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再保险问题难以解决,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社会信用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下一步应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分担的小贷险经营模式,加大小贷险推广力度,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效率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志军  朱发仓 《软科学》2011,25(1):51-56
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实收资本规模、人力资本、主营业务占比、合作银行家数、担保机构承担风险比例、担保对象中小企业占比等因素对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等三类担保机构运行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探讨了三类担保机构运行效率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从融合政府、商业银行和电商平台这一途径,通过构建以资本分流、企业渠道匹配、信用评价体系3个模块为核心的泛融资模式,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效应的安全化和最大化。该模式将政府资金、银行资金以及民间资金进行有效分流,通过P2P、众筹及基金会等方式,为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引资,通过引入政府并融合电商平台建立多主体信用体系模块,以期降低违约风险。泛融资模式的建立为探索创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融资的信用体系,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健康融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本文利用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在第三方中介平台的参与下,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作机制是如何建立的。通过研究发现,只有当企业信用风险水平越小、银行能取得贷款风险担保、第三方中介平台可以取得较客观的收益时,银行与企业以及第三方中介平台的合作才是最稳定的状态。最后结合当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充分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从互联网金融角度出发,创新性地加入区域创投机构,构建多方参与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平台;通过博弈论证明,互联网融资平台能够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成功率;最后从培育指导机制、加强风控机制和完善信用机制方面对建设科技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平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匡海波  杜浩  丰昊月 《科研管理》2020,41(4):209-219
本文以2014-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940个装备制造业样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全链条面临的整体风险,建立了包括申请人资质、交易对手资质、融资项下资产状况和供应链运营情况4个准则层,应收账款特征、履约情况等14个二级指标,信用级别、担保状况等127个三级指标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海选指标体系。根据剔除冗余信息的思路,运用偏相关-方差分析进行第一次筛选,删除了64个存在信息冗余且对违约状态影响小的指标;根据整体风险因子鉴别最优原理,通过逐步神经网络遴选出违约鉴别能力最强的指标群;最终建立了包含48个指标、显著区分风险因子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金融界普遍认可的“5C原则”,信用风险因子判别的正确率高达90.53%,判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熊熊  谭健美  张维  张永杰  杨奕 《软科学》2011,25(6):80-85
运用博弈论对银行、企业、担保机构三方的合作过程进行分析,并将其运用到我国信用担保的风险分担机制特别是比例担保和反担保机制的设计上。研究发现,比例担保是比全额担保更为有利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担保机构应承担较大的比例;另外还论证了要求企业提供足额的反担保品能够有效防范其道德风险,长期合作的情况下对反担保品的要求可适当降低。依据理论分析成果,对于担保比例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晓莉 《科教文汇》2013,(11):203-205,208
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近年来不断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方面,我国缺乏一套严密工程保证担保体制和一种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制约建设主体各方责权利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使得各方履约不力,缺乏信用。工程担保制度对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是国际惯例,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推行保证担保制度,是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惯例尽快为我国建筑企业熟悉。通过比较分析工程保证担保,本文指出现阶段我国采用押金做法的弊端和缺陷,阐明了我国采用工程保证担保模式在工程担保的意义,充分利用利益制约和信用制度,各方履约意识强化,使“守信者得酬偿,失信者受惩罚”的原则得以体现。通过分析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强调目前投标保证、履约保证、维修保证由承包商提供担保以及支付保证由业主提供担保,另外对我国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便于政府和银行分析评价投放到科技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运作效果,以及对科技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规模、强度、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根据科技中小企业信贷特点,设置了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扶持力度以及描述类等统计评价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得出各银行和地区科技信贷综合运作情况,从而为政府分析、决策、监管调控科技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运作提供分析工具,切实支持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