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鸿鹄 《福建教育》2023,(26):49-5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加强学段衔接”,要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展适应性教育。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提炼适合学生的项目式学习主题,立足课程标准统整教材内容,通过学科间融合式整合,设计与实施入学教育主题项目式学习,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2.
赵冬霞 《福建教育》2023,(39):11-13
<正>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结合学生学段特点的班级岗位建设,能够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充分参与班级事务,积极规范行为,发掘自身潜力,培养责任担当,实现自我管理,促进自我成长。小学六年可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各个学段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特点,只采用一套班级岗位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六年的发展需求。因此,班主任应关注每个学段学生在班级岗位上历练的侧重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班级岗位,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项目式学习理念逐渐得到教育界的重视。小学英语教师要应用这一理念开展教学实践,首先,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确定项目式学习的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任务式项目;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知识整合和信息拓展的项目式学习;最后,搭建展示平台,通过主题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保障项目式学习的成效,促进学生英语意识的提升,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虽然课程标准说明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将知识内容融入主题活动中,但在实际课程设置时也可以在第三学段融入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5.
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在学习概念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直观图来帮助理解,这就有必要在第一学段渗透“画图”策略。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已经做了有针对性的安排:一年级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实物图,画图策略处于萌芽阶段;二年级(下册)开始出现直条图呈现信息,逐步抽象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情境检验、观察生活、动手操作等多种数学活动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即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是读书、识字、写字。这既是第一学段的主要学习任务,也指明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方向。根据这一学习目标,我认为将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沿,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学段(1~3年级)各册教材都安排了实践活动,以便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9.
胡红波 《湖南教育》2006,(12):26-26
新课标对1年级-3年级学段的实践活动要求是: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学段,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人教版教材每个学期都安排了1~2次实践活动内容.一年级上册的两次活动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游戏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游戏从中发现并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困难:一是因为班级人数过多,活动难于组织,致使课堂要么成了纯游戏课,要么成了纯数学课,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以凸显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在此背景下,项目式学习逐渐在学科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它是一种系统性、探究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完整、连贯的项目活动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分析、探究一系列复杂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因此,笔者在收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从“整体把握,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学生为本,分析五年级学情”“立足课堂,开展项目式学习”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孙艳 《小学数学教育》2024,(Z1):68-69+120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起点是问题,即综合与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模型,形成认知。  相似文献   

12.
褚涓 《教师》2011,(8):42-4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整体考虑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儿童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笔者在长期从事第一学段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这一学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另外受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他们在读题时的理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付红梅  赵梅 《湖南教育》2006,(10):37-38
在第一学段(1年级-3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直观认识和了解简单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了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获得了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经验。在第二学段(4年级~6年级)中,学生要更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编排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学生学习之后,能更好地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小学第二学段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分水岭,是由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课标”精神和对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要求,新世纪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材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或情境,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建议在第一学段(1-3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6.
张葵 《亚太教育》2024,(4):105-107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积极引入项目式学习,并基于学生身心特点,明确项目式学习主题设计;围绕学生心理倾向,创设项目式学习真实情境;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实施项目式学习探究展示;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素养提升,进行项目式学习多元评价。以此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主要是对语文课堂阅读进行延伸,从而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发展。语文老师应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呢?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阅读活动。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  相似文献   

18.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各学段的默读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课程内容按不同学段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其中趣味唱游是小学低段(1-2年级)的四项学习任务之一。作为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形式,它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有着能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艺术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小学部分的美术教学分成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儿童天生就喜欢涂画,尤其是第一学段的学生,他们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那么,怎样提高低年级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呢?一、着力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美好事物,积累绘画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绘画的本身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