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月是故乡明》,并不是毫无根据地直抒胸臆,而是做好了严实的铺垫、充分的蓄积,在情感悱恻之际顺势抒情,一切都显得顺其自然,毫无突兀之感。教学这篇课文,教师不能直接提炼直抒胸臆这一抒情概念,而要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梳理内在脉络,探寻直抒胸臆的表达密码。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学情是学生在习作过程及其前后有关习作的知、情、意。对于习作教学而言,习作学情尤其关注学生在习作全过程的学习需求。习作教学中的学情探测,就是通过分析诊断,找到影响学生独立习作的关键点及其成因。这个关键点可以说是学生习作难的症结,找准症结所在,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具“处方”,方便精准施针,对症下药,从而解除病痛,打通言语梗阻。习作支架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水平与不能独自达到的潜在水平之间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3.
课型:单元主题阅读分享课教学内容:《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采用读、批、注、议法学习了教材本组课文,并阅读了8篇同主题文一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小学的说明文教学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浅,表现为对事物的特点认识浅,对说明方法理解浅,对语言风格体会浅;二是碎,主要是学习内容零碎,缺少整体设计,缺少生活关联,缺少兴趣关涉。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针对小学说明文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基于整体思维搭建说明文学习支架,为儿童提供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往事,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课文采用较为常见的总分总结构来写。第1自然段总起,开门见山表达情感。第7自然段总结,呼应开头,再次抒发思乡之情。表面上看,课文的主题似乎非常明显,实则不然。个人以为,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存在着两方面的难度:一是为何“故乡月”最令作者难忘?二是“小月亮”的“小”有什么内涵?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事,一段过往,一种怎么也放不下的挂念……眼看窗外,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手中的笔戳着指尖,也深深扎着我的心。课后,起身,独自径直向门外走去,哦,今晚有月亮!好些日子未与这老友见面了,今日重逢,难免有些受宠若惊。  相似文献   

7.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生字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抓住文章的几处“对比”,感受文章典雅的语言特色,感悟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与同学交流思乡的诗文,品味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9.
一篇经典文章,可以教学的点很多,但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选点教学。而选点的依据,既有教材单元教学上的要求,也有该篇作品本身的特点要求。选点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本文以《大卫·科波菲尔》教学为例,从“如何发现选点”,到“依托选点分析文章内容”,再到“追溯选点理解作者思想”,每一个环节都阐述了具体的做法,以求形成一种常规的选点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当今世界人民相依相存的关系,知道国际组织的分类及重要作用,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构成和作用。教学中,笔者尝试提供学习支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1.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略读课文,这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和略读能力的培养。《月是故乡明》一课的教学,以"建构"与"迁移"的方式学习知识,以"活动"与"体验"的方式把握本质,以"主体"与"主导"的方式促进发展,实现了略读课文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作者没有将自己的情感和盘托出,而是将情感寄托在相应的事物之中,通过对事物的描摹、评价来表达情感。五年级下册的《月是故乡明》就是这样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季羡林以“月”为线索,回忆了与月相关的往事和经历,浓郁的思乡之情随着文字迎面扑来。教学中,为落实本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教师可以以“月”为切入点,设计教学目标,搭建与文本、与作者深度对话的通道。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借助已学的识字方法,正确认识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2.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由月亮产生了哪些往事和经历,又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在对比中,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情。3.学习作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通过学习套餐的方式自主阅读与练笔,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月亮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多少年来,给人们带来多彩多姿的幻想、憧憬和各种情感,例如借月思乡就是。自古至今,人们总是以月为载体,表达对故乡的思恋之情。李白思乡,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在安史之乱流亡颠沛之时,  相似文献   

15.
《月是故乡明》一文语言恬静、饱含深情。笔者基于文体特征解构文本,抓住核心语言内容,解构成“山水有明月、他乡月更明、月是故乡明”的教学过程,透过文本依循“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的切切故乡情,最终了悟“月是故乡明”的文字、文学和文化内涵。在对本课的自我述评中,笔者还阐述了投射在课堂上的精神倒影,即带领学生穿越寻月的发现、赏月的鉴别和辩月的顿悟的三重境界,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交融创生。  相似文献   

16.
要解决现今阅读教学的低效问题,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学情视角,使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从割裂状态走向相互融合。通过《故乡》一课的教学案例,从课前、课中、课后来聚焦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等方面的学情,阐述基于学情视角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循环圈的构建,旨在为语文教师提升阅读教学效益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概括性学习支架是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的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精练表达的学习框架。它可以帮助学生条理化、层次化地掌握文本内容,精准把握文本的人文主题,还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表述、精练表达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概括性学习支架的搭建对象多是拟制标题、概括图景、概述场景、提炼文本内容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的教学为例,谈谈为学生搭建概括性学习支架的做法。《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  相似文献   

18.
彭华 《教师》2010,(21):32-32
为了创新习作教学改革,寻找古诗与习作教学的新结合点,我大胆地将古诗《秋思》的改写作为本次习作教学比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习单作为有效课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对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学习单的设计要基于文本特点和学生情况。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课时,学习单的活动序列要顺应逻辑,活动呈现板块应清晰,学习材料要符合学情,活动组织应简单开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单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0.
郭丽君 《湖北教育》2022,(10):42-43
<正>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大气压强》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经历物理活动过程,逐步认识大气压;了解大气压的客观存在,并会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借助相关器材,掌握粗略测量大气压的不同方法。为实现以上目标,笔者通过演示“玻璃瓶吞鸡蛋”实验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以下挑战性任务:证明(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