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阮籍、嵇康作为魏晋名士,在魏晋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人生经历和人格形象颇为相似,又力主"越名教而任自然",对老庄思想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作品中也多有涉及,但在对老庄思想的接受方面,他们在思想倾向、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看法上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二十多年来,王安忆一方面涉足于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究和寻访,一方面却清醒地意识到精神本源性的虚无,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时时潜伏着的精神深渊。她用了多种方法来自我拯救。这是一种化险为夷的本能,呈现在本中有三种表现方式:书写城市日常化的小历史;寻找来历之根;遥望淮北乡村。王安忆的“化险为夷”体现了当今作家在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倾向,即游移的价值取向,晦暗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多才多艺、清高敏感、年轻的贵族少女,但她的内心也淤积着精神困惑.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是位非常出色的演员,却也最终抛开了亿万家资,选择了皈依佛门.二人现实的精神苦痛和对生命归宿的选择,使笔者认识到:林黛玉和陈晓旭的生活命运并不是个案,在任何社会里,精神困惑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会人格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4.
"魏晋之际,名士少有全者",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同时代文人中独能"善终",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本文拟就其饮酒和崇尚老庄两方面,探讨他的处世态度和微苦旷达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启蒙语境下,男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为妇女解放设计了一条简单而快捷的拯救之路——恋爱拯救。当女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面前痛苦不堪又无力反抗时,会出现一位男性角色,以爱情的力量帮她们克服困难,走上独立自主的新生活。从显在文本看,恋爱拯救是实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有效途径,但从作家创作时的心态、社会背景以及作品的叙述模式与角度来看,其中隐藏着浓重的性别意识。男性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角色的拯救,实质上是对处在现实矛盾中无法自拔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6.
历来人们习惯以儒、道两家来评论阮籍思想,并形成了三种主要认识:其一认为阮籍思想属于道家,其二认为阮籍思想归根到底属于儒家,其三则认为阮籍思想是儒、道两家思想交替演进发展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阮籍作品的解读,对其人其事的梳理及对魏晋时期政治时局、士人风气及其他旁支因素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以儒、道标准机械地评介阮籍的思想.阮籍思想的矛盾及其痛苦是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儒、道两家哲学时难以抉择的两难表现.  相似文献   

7.
高平陵政变是促使嵇康、阮籍政治思想转变的关键。阮籍、嵇康政变后顺着各自思想逻辑的发展,其对政事的理解和处世态度产生重大变化,从而直接开启了新一代士风。  相似文献   

8.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等。七月诗派跨越了抗日  相似文献   

9.
历来人们习惯以儒、道两家来评论阮籍思想,并形成了三种主要认识:其一认为阮籍思想属于道家,其二认为阮籍思想归根到底属于儒家,其三则认为阮籍思想是儒、道两家思想交替演进发展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阮籍作品的解读,对其人其事的梳理及对魏晋时期政治时局、士人风气及其他旁支因素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以儒、道标准机械地评介阮籍的思想。阮籍思想的矛盾及其痛苦是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儒、道两家哲学时难以抉择的两难表现。  相似文献   

10.
和与逍遥——论阮籍的美学思想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魏晋易代的历史背景和玄学思潮的演进中,全面考察阮籍的美学思想。认为:“和”与“逍遥”是阮籍美学思想的内核,阮籍引老入儒,以自然之道作为乐之和谐的终极依据,将乐的审美价值归结于实现个体心灵的和谐,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阮籍以庄学逍遥游放的自由精神铸就其具魏晋风度的人格理想与人格范型,扬弈论为末流的儒家名教,由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从“和”到“逍遥”,反映了沅籍美学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阮籍乐论并不是儒家乐论的简单重复,它在魏晋音乐理论发展史上是具有中介地位的.虽然它也十分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但另一方面又认为最好的音乐乃是平和的音乐,音乐应以欢乐为美而不应以悲哀为美.很明显,它已对儒家乐论作了玄学化的改造.阮籍乐论代表着魏晋时期儒家乐论向玄学乐论的转关,对嵇康乐论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目前学术界对阮籍乐论的创新成就普遍估计过低,这是很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12.
凉炘 《快乐阅读》2020,(1):26-27
我为什么会写小说呢?最远的话,能追溯到一个下午,我记得语文老师姓胡,名凤贤,她很凶,是班主任,课本讲得很好。有一天下午,她走进来,莫名其妙,不讲课文,转身去写黑板,小身子,写得很高,胳膊伸长,如同表演长颈鹿,笔画却稳当。  相似文献   

13.
对萧红的《呼兰可传》历来评说多有歧义。本文从小说的创作动机入手,论述萧红在流亡放逐的背景下,怀着乡愁的冲动回忆写作。这部长篇小说表达了萧红对雾的思恋与重建,一种荒凉的生命与理想的祈盼,构成自我拯救与自我超越,并显示其独特的人生价值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阮籍一生分为三个时期:三十岁以前为早期,思想完全是儒家,代表作为《乐论》、《通易论》;三十岁到四十岁为中期,他在纷乱的政局中受到种种刺激,由儒入道,回避出仕,转向隐逸,代表作为《答伏义书》、《达庄论》和《咏怀诗》;四十岁以后为晚期,他出任要职,支持司马氏,思想上杂取儒、道二家之精华,代表作为《大人先生传》,此文表明阮籍既追求精神绝对自由,又欲建立事功,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为人生哲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古代许多文人因种种原因而奇身酒色,“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拯救的心理历程。杜牧写酒写女人是诗人在无可奈何之中的一种自我排遣、自我解脱、自我拯救,亦即在黑暗中寻求一点光明。  相似文献   

16.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等。七月诗派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他们奉行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与时代紧密配合,表现出昂扬的战斗风格和厚重的抗争精神。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以及其隐居之谜,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试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解读艾米莉·狄金森遭遇的身份危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其谜一般的隐居生活及其自我拯救。诗人于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在表现自我的层面上,转移了其自卑心理,从而获得了对现实的超越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8.
民主精神是现代公民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当代教育的灵魂。要使学生成长为具备民主精神的新一代公民,学校教育就必须创设成长的民主环境,培养民主意识、民主愿望和民主能力。但是,在当前的班级生活中,民主精神的培育问题较多,教育专制现象屡见不鲜——这应当引起教育者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9.
高新伟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7):18-20,26
阮籍以其卓绝的创作成就为五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贡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大力创作五言诗,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发展;增强了五言诗的抒情性,丰富了五言诗的情感世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开拓了五言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是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因其“言语狂妄”、“行为怪诞”,历来颇受非议。本文试从妙玉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角度来解析妙玉: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而她特定的身份让她举步维艰,她选择了抗争,却归于失败。《红楼梦》正是用妙玉的爱情悲剧为那些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女子谱写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