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教育》2016,(7):79-79
2010年还被学生误称为“学姐”的万谦如今已经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了近六年。对辅导员工作有着深厚感情的她,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帮助学生学习,共筑人生美好梦想,铸就国家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职业认同是影响辅导员职业选择乃至职业信念的重要预测变量。基于A省高校1 642名新任辅导员的调查,探讨其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发现知觉到的尊重、工作满意感、学校外在声望三个变量显著影响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其中知觉到的尊重在学校外在声望和工作满意感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新任辅导员职业认同整体上喜中藏忧,不同工龄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呈现“峰”形特征。基于此,提高职业认知水平、启发职业价值思考、笃定职业信念坚守、做好职业生涯管理等方法可积极塑造辅导员的职业认同观念。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其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系及其结构的确立,须从辅导员工作的使命、职责、对象、环境、队伍等方面探究其依据。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德、才、学、识”四个维度,其中“德”对应职业品格,“才”对应核心能力,“学”对应职业知识,“识”对应职业思维。  相似文献   

4.
袁翔 《高教论坛》2022,(8):18-20
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的“新三同”工作理念给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辅导员在职业使命、职业价值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与指引,对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过70余年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已在制度上建立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形成专技职称和管理职级的双线发展路径。然而,“两双”政策要求辅导员既要完成教学科研,又要做好思政和管理工作,巨大的压力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削弱了辅导员专技职称发展的竞争力;现有辅导员管理职级的发展体系则缺乏“规划性”和“可预见性”,辅导员管理晋升具有虚化的态势。“两双”政策的“空转”更多归因于政策本身。高校可探索变革人事管理制度,打破现有的岗位划分类别,设立高校综合育人岗,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让辅导员根据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发展路径,增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学科依托,实现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进一步分化,提升辅导员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的历史转型及其新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辅导员是我国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队伍。由于时代变迁和历史背景的变化,辅导员队伍逐渐从最初的思想政治教育型转向如今的“事务型”。然而面临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辅导员必须从“事务型”转向“人生导师”型,即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特点,以“学生教育与管理”为专业的新型队伍。对此,可以通过单列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合理设置岗位职级、优化培训与交流措施、提高学历层次和拓展国际视野、搭建进出口立交桥等,提高这支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归属感与使命感,从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辅导员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省10所高校141名辅导员的调查表明,部分辅导员职业价值目标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存在较高的职业价值评价和较低的职业价值认同的矛盾性。性别和年龄对于“个人发展”、“个人生活”两个维度有显著差异,学校层次在“个人发展”、“物质保障”维度有显著差异。应构建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调查问卷,对90名高职辅导员进行调查。得出结论: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压力在中度以上,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作负荷、工作乐趣缺乏、发展与机会、学生管理压力、知识不足压力、科研压力、学历压力。学历、工作年限、年龄对辅导员的职业压力或部分维度有显著性影响,性别、婚姻状况对辅导员的职业压力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辅导员实现新的角色定位,由“灌输一管理型”转向“引导一服务型”,由“事务型”转向“业务型”,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这必然要求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要强化职业认同,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满足感;建立保障机制,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幸福感;创新学习模式,增强辅导员...  相似文献   

10.
职业人格培育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赋予了辅导员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构建大学生人格培育体系,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其中,健康的职业人格是辅导员高素质的重要标志,是辅导员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积极的职业情感、良好的职业习惯的现实体现。要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导向型”“、服务型”、“职业型”、“专家型”辅导员。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制度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在军校确立政治指导员的萌芽时期;在高校确立政治辅导员的成型时期;辅导员走向职业化的稳步成长时期;辅导员走向专业化的加速成长时期;当下的内涵式发展时期。回顾变迁历程并对照当下实际,辅导员尚处于高校格局中的弱势地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片面价值取向,辅导员发展对学生变化呈现被动适应状态。展望未来,首先要在制度价值观层面扭转“强管弱教”的价值取向,为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其次要在制度内容层面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边界,为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环境条件;最后要在制度实施层面切实提升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构建辅导员终身职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属性、职业定位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50多年的实践,人们认识到高校辅导员要走专业化、职业化之路。辅导员的专业兼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两个专业属性。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在外界为其搭建的多个专业平台上,将向专家学者型方向发展。职业准入机制建立、职业进一步细化、职业培养力度加大和职业评价考核更加科学等是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趋势。未来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数将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怎样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是我们这些处于学生工作一线的政工干部常谈常新的一个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辅导员老师更是肩负着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任.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工作能力,学会“主动”、学会“反思”、学会“务实”、学会“内功”、学会“学习”、学会“引导”、学会“探索”,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客观结果与主观感受表明,辅导员很容易被裹挟进职业高原状态。辅导员与高校之间关系的和谐平衡,是其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组织绩效的“源头活水”。辅导员须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主体意识;辅导员职业发展需要有一批优秀的辅导员长期从事于辅导员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确立职业生涯成功的科学标准;辅导员工作内容须逐步建立起“条块分割,以条为主”的格局,并逐步适应无边界职业生涯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高校人才培养和辅导员个人自身发展的统一,也是辅导员专家化培养的基本要求,对当下辅导员职业存在的合法性、管理的合理性和工作运行的效能都有重要意义。目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仍面临职业认同、工作领域、发展路径、职称晋升等一系列困境,需要从制度设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三层路径同时推进。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的生活困扰及对辅导员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的生活困扰突出地表现在“课程学习有困难”、“人生发展规划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等方面,这些困扰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需求性困扰、适应性困扰、发展性需求困扰、意志力困扰。因此,有必要根据大学生的生活困扰状况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同时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随着职业分工的细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已势在必行,建设一支职业化辅导员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从健全职务评价体系、统一管理,合理使用以及加强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培养一批“专家型”的辅导员,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李振秋 《教师》2012,(35):102-103
高校辅导员的发展首先基于这一人群的职业幸福感,其中外在支持系统、个体职业应激能力、职业价值评判体系是构成职业幸福感的三个要素。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受的职业压力集群主要包括职业压力、“标签”压力、“被转型”压力。在压力集群中的价值澄清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的基础,提升职业幸福感的主要领域有三个方面,源自教育事业的幸福感、源自高校系统支持的幸福感、源自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计琳 《上海教育》2007,(1A):15-15
从中央到地方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让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要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必须抓住大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一“牛鼻子”。首要的就是让每个辅导员找到自己的“人生码头”。[编按]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岗位不是缓冲带一位大学生四年遇上了四任辅导员。大一时的辅导员是一名讲师,一年后去了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二年级时,一名刚毕业的硕士接手,但很快他就到外企任职;第三位是女辅导员,在学生升上大四时脱产进修MBA;他们毕业后,第四位辅导员升任主任,不再担任辅导员工作。由于高校对辅导员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已经大大提高,许多高校招聘过程中出现的一职难求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