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举宏 《教学月刊》2022,(Z2):21-25
循证教学即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和教学实践活动,具有系统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循证教学并不排斥“成功经验”,它注重融合事实证据、最佳经验、专业智慧,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进行举证和论证,形成证据链和论证系统,为优化教学决策和教学实践提供可靠的专业支持。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获取课前证据,回到本真的教学现场验证课前证据的可靠性和关键性,通过课后作业的作答情况和学生访谈等获取课后证据,然后对由此提出的教学改进措施作进一步举证和论证,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效度。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行为改变是教师改变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但当前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存在着无合作、无证据的弊端,需要寻求教研策略突破。引入混合循证教研策略贯穿课前运用数据证据,课中生成数据证据,以及课后优化数据证据的全过程,形成循证教研的闭环。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行为得到优化,思维导向的“双主”结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且教学行为的内生动力,即实践性知识也得到增强。研究证实了混合循证教研策略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为适合的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反思性教学策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反思,包括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从而能不断调控整个教学过程。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策略能够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智慧教育云平台,能够突破时间、空间束缚,丰富教学资源。为此,以云平台助力小学信息技术智慧教学为目的,分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作业设计中云平台的应用策略:在课前预习板块设置导学单,实施课前“自主学”;在课中学习环节,创设主题情境、提供合作学习任务,落实课中“合作学”;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提供可自主选择的作业类型,实现课后“智慧学”。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基础”课教师教学应从课前、课堂及课后几个环节努力,即: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拓宽教学思路,广集资料,做好备课的充分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应情绪饱满,详略得当,并采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吸引力;课后通过多种作业形式、多元考核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旨在改革《西方经济学》传统课堂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以《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学内容为例从课前设计、课中实施、课后评价三个层面在部分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施案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得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听评课“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课堂观察模式,由学生学习(L)、教师教学(I)、课程性质(c)与课堂文化(c)四要素构成。该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强调听课即收集证据,评课即基于证据。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来解释该模式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三环四法”中,“三环”即课堂教学实施的三个环节,分别是:课前借图,自主探索;课中用图,有效学习;课后用图,巩固落实。“四法”是指问题解决的四种策略方法,即选择图示——借助图示——辨析图示——优化图示四种方法。一、“三环四法”——图示法教学的应用策略“三环四法”图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22年3月刊登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一文,从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灵活实施和课后的及时总结三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教学能力是心理健康教师的核心技能,上好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心理健康教师:走“近”课堂——基于学生需求精心备课;走“进”课堂——跟随学生反应巧妙生成;走“出”课堂——师生共同反思总结课堂得失。  相似文献   

10.
“师友互助好搭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特色鲜明的“课堂学习小组”和“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该教学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实现了在课堂上教学、德育和教育的多赢。  相似文献   

11.
刘亮荣 《化学教学》2022,(10):64-67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拓展内容为例,突出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优化,体验实验过程与方法,获取证据,进行证实与证伪。运用课前“观看微课-进阶练习-发现问题”,课中“问题驱动-实验创新-创设情境-设计实验-证据推理-建构模型-素养发展”,课后“再探究、再应用”等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体现化学学科魅力,落实化学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听评课“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的“去专业化”现象,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课堂观察模式。该模式假设,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L)、教师教学(I)、课程性质(C)与课堂文化(C)组成,故简称LICC模式。该模式由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步持续的专业活动组成,它强调专业的听评课必须基于合作、注重证据、崇尚研究,听课即收集证据,评课即基于证据。本文最后以一个旨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实例,来阐明该模式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校的“全程助学法”是以“全程助学单”为载体,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彤式(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适时监控整个教学过程,防止学习者出现知识生长点缺失,对于确保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文章以“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为例,通过“课前问题导向—课中分解反馈—课后设问提升”三个环节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实施问题监控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方丽花 《物理之友》2022,(6):36-38+54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经历”“体验”,物理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以人教版“两种电荷”教学为例,聚焦课前“做”、课中“探”、课后“创”三大环节,具体阐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为文选型教材,不管教材怎么变,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如果说课文是侧重反映“阅读什么”的话,那么课后习题则侧重反映“教什么”和“怎么教”。因此,我们可以从选文的特点看出编者意图引导学生“阅读什么”,从课后习题的编排特点看出课文的教学策略。本文以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一册为例,试图从其课后习题透视低年级课文教学的着力点。《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指出“:语文知识、课后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纵观一册课后习题,笔者认为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一册课后…  相似文献   

17.
余勇波 《现代教学》2009,(11):52-52
笔者在教学高二数学《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沪版新教材)时,围绕课前预设的“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设问”研究目标,采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备课、教学及课后反思。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以往,我们更多强调学生课中参与探究、课后参与反馈,忽视了课前参与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课例教研是我国校本教研的一种主要形式。采取循证实践取向对课例教研的审思如下:教师的消极与游离呼唤各教研主体的价值澄清,组织的随意和无序亟须教研回归初心与使命,形成问题探讨中“顶天立地”之态的关键在赋能教师。循证实践的基本理念既突出科学精神又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和医学行善的人文逻辑,核心要义是基于“最佳证据”的有效干预可达成良好的实践成效。采取循证实践取向的课例教研有利于其突破现有瓶颈。循证实践取向下课例教研的发展样态:要素构成上采取“5A范式”且实际问题、解决方案、多元主体缺一不可,行动原则上寻证、用证与制证相结合,精神内核上秉持赋能教师的人文性与以学为本的教育性,价值指向为基于最佳证据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杨嫱 《天津教育》2023,(29):165-167
<正>本文以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为目标导向,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历史课标》)中的课程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要依据,探讨了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将微课技术应用于课前导学、课中助学与课后促学三个维度的策略,旨在通过对初中生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形式的创新,切实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人文性、思想性与综合性特点,驱动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一、微课技术于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