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的例9、例10"、试一试"和"练一练"。【前置作业】一、动手操作1援用你准备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填写下表。(注意:摆出长方体及时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通过讲叙教学实录来向学生讲授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3.
<正>裴娣娜教授认为:"学习力是学生的生长力,学习力的生成发展过程,本质是主体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自身不断重构经验的内在体悟。"儿童的数学学习力是在探索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起来的,提炼有效导学问题对发展学生学习力有重要意义。在备课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成长,结合儿童数学学习力发展的特点,根据知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发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发问题1.师: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能说说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谁能用手势分别比划一下1cm3、1dm2、1m3的物体大约有多大?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40页-43页例1、例2.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 能说出谁的体积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例9、例10,“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2题。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编排顺序及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低年级学生初步感知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能 够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图形。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周长、面积的计算,本单元教材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是学生以前所学几何初步知识的发展,是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这是学生初次接触“体”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  相似文献   

10.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空间观念不容易建立。为了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由平面图形的认识到简单几何体的认识的开始,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的基础知识包括: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土石方的意义,对常用的公制体积单位有较明确的观念(即对1立方厘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教学内容:人教版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10人,其中全盲学生6人,低视力学生4人,均使用盲文教材,数学认知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空间观念,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相关概念。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数学探究活动情况,将其分为3个层次。A层学生3名,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思维相对活跃,空间观念发展较好,课上能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活动;B层学生5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参与课堂活动,但缺乏主动性;C层学生2名,数学基础知识薄弱,认知能力及动手能力均不足,需要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才能有效参与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课前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概念,经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但学生到底存在怎样的疑惑?教师应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为此,对3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相似文献   

14.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要注意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逐步提高对空间与图形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关系的感知能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是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过程,要重视初次展开正方体的教学过程,边操作边想象,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5.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时产生的各种错误,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大多数错误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建立起正确有效的表象造成的。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着力于课堂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想象,启迪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体积”之前已经有判断物体大小的直觉和经验。文章结合“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例开展实践研究,利用学生的认知体验,从物体体积所具有的特征入手,力求触及数学的本质,以增进学生对体积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笔者开了一节研究课《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以下是上课伊始的教学:师:(呈现体积分别为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小方块。)这是棱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它的体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在 教学中注重营造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氛 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 发散思维、标新立异,养成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下面我以教学五 年级第九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 积计算公式》为例谈我自己的教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除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之外,还必须着力培育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从数学角度深刻认知各类生活中常见空间几何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内容,探讨通过实现点、线、面等空间几何体主要构成元素的沟通来有效培育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发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中的一次重要的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几何形体,特别是长方体体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