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平均数是数据分析重要参考的标准量,可以通过移多补少和求和均分的方式来计算,它属于数学中概率与统计的知识领域,可以用数与代数的方法来计算。数与代数是概率与统计的基础,概率与统计是数与代数的深化应用。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关注平均数的计算和练习,还应探寻平均数的统计味,通过技能的训练,促进平均数概念的再认识,深化数据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一、习题展评习题一1.习题内容401班有2名同学参加绘画比赛,5位评委分别给他们的作品评分,结果如下表。(1)请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2)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分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使教学“活”起来。学生情绪高涨和思维活跃,是“活”的重要表现。在课堂上出现这种局面,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精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做到以问引趣,以问激思。《捞铁牛》(五年制语文第六册第32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1.同学们分组去植树。完工后 ,第一小组汇报说 ,他们共种了20棵。第二小组汇报说 ,他们共种了15棵。老师却表扬第二组种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2.原因 :第一组有5人 ,第二组有3人。[在矛盾冲突时展开讨论 ,激活学生的思维 ,既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又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3.揭示学习内容 :什么是平均数 ?怎样求平均数。二、操作实践 ,理解意义1.分组操作(1)同桌合作 ,按要求摆出圆片图例。①回答问题 :每组分别有多少片 ?最多、最少各是几片 ?②板书 :(2)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通过操作和思考,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体验探究、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郑君威先生在讲话中提到,一节好课教师至少明确三个方面:一,教的是什么?二,怎么去教?三,还能留给学生什么?这三方面无论哪一点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郑先生的话虽然简明、朴实,但其中却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平均数是在第一学段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列出算式进行计算,但不代表学生能理解在生活中的平均成绩、平均产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境物交融,整体感知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结识三位新朋友。(课件出示,画外音:大家好!我们三位都来自不同的玩具世界:汽车王国里的玩具汽车;动物世界里的玩具恐龙;茶壶大家族里的玩具茶壶。)看到这些漂亮可爱的玩具,你想和它们说些什么悄悄话?2.走入情境,见物感言。师: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与三位新朋友打个招呼。生:玩具汽车,我爱你,你是我亲密的好伙伴。生:玩具茶壶,你好!美术课上我还画过你呢!生:你好,玩具恐龙,在《观察事物》里我见过你。3.融入情境,初步了解。师:小亮、小红、小明与玩具恐龙已有过亲密接触,课本第…  相似文献   

9.
<正>从大纲到课程标准的修订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均数从计算身份到统计身份的转变,从算术意义下的平均数的应用到概念意义下的平均数的意义再到统计意义下的数据意识培养。而数据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标》)提出的11个核心素养之一。《课标》指出:“数据意识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林文辉 《黑河教育》2013,(11):45-45
一、引思。初识“穷人”之事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外面又黑又冷,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她猛地推开西蒙的家门,西蒙的屋子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发现西蒙仰面躺着,一动不动,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他们睡得又香又甜。看到此情此景,桑娜的选择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相似文献   

11.
刘丽静 《考试周刊》2013,(14):86-86
在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趣激情;鼓励学生质疑,以问引思。  相似文献   

12.
《麻雀》(第八册)一课第四自然段,作者准确地运用动词,真实而形象地描写了措狗与老麻雀的不同动作,突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生:猎狗走近小麻雀,老麻省飞了下来。 师:课文中哪句话是写老座雀飞了下来的。  相似文献   

13.
《麻雀》(第八册)一课第四自然段,作者准确地运用动词,真实而形象地描写了猎狗与老麻雀的不同动作,突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个小学生读了五、六年书,学了300多篇课文,可到毕业时仍然不知道怎样去读懂一篇文章:生字不会认,词语不会解,段落不会分,中心抓不住,甚至读了好几遍还不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假如你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坦诚地告诉你:过去的文章都是老师“讲”懂的,不是自己“读”懂的,离开了老师便“束手无策”。而老师呢,不少人都离不开《教书参考书》和《备课手册》,没有这类书上的“现成答案”,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也感到步履维艰,因而出现另一个怪现象——面对一张小学语文试卷上一道并不难的“阅读理解”题,好几位毕业班的语文老师争得面红耳赤:你说分三段,我说分四段,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师:(课件出示小强、小林、小刚三个人的头像)他们与张老师比赛投篮。比赛的规则非常简单,时间1分钟,谁投进的个数多,谁就赢。最先出场的是小强,1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小强投进(课件出示)5个。师:你们觉得怎样?生:少了点。师:不止是你们觉得少了点,连小强自己都觉得少了点,于是他拉着我的手,让我再给他两次机会。师:我会不会同意小强的  相似文献   

16.
平均数这一章节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十分的重要,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求出平均数的不同方法,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其感悟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将抽象问题简单化。以下是笔者平时教学中的积累。片断一:师:三年级第一小组的4个男生和5个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把套中的个数用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学情分析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并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就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中,进行了以直观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实验。 从教学内容看,要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这部分知识,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1、正确认识平均数的意义;2、正确理解求平均的算理并掌握算法;3、准确运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三个问题中正确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因为它是理解算理和运用算法的基础。 为了准确完整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我们在教学实验中实施了从统计的角度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教学。由于统计中的“平均数”是一个抽象的数值,小学生初次接触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采取了以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一、认识平均数的意义 1、出示课本26页条形图(图1) (1)提问,①在这张条形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张邮票?②李林、张强、王红各有多少邮票?谁最多?谁最少?③张强分别给李林、王红多少张邮票,就能使三个人的邮票同样多? (2)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操作演示(移多补少)得到图2。(条形图制成可移动的教具)  相似文献   

19.
20.
一问题的提出“平均数”可以说是一节传统课,笔者在选择这一课题去实践的时候,却仍然发现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学生不是对怎样求平均数不熟练,而是当面对一组数据的时候,不能分辨该不该求平均数,是不是一定要求平均数;即便是求出了平均数的结果,学生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到底表示的是什么。如果说在“平均数”的教学中,计算技能的掌握是一贯受重视的,那么相关的分析能力可能是曾经被忽视的。基于此,笔者设计并执教了“平均数”一课,现选取其主要教学片断,尝试与朋友们探讨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