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胡也频     
丁玲 《出版参考》2006,(20):40-41
丁玲的爱人胡也频一生清贫,写文、作诗、出版.在他进行革命事业的时候、刚刚做了"年青的爸爸"的时候却被国民党残酷地杀害了,以下是丁玲回忆他的几个生活片断.  相似文献   

2.
1984年 6月 14日至 20日,厦门大学为我国著名女作家丁玲举行创作讨论会。开幕式那天上午,丁玲和她的丈夫陈明一起参加了会议。  会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的发言,使我对丁玲更加敬佩。魏巍和杨沫等作家在发言中谈到,自己在学生时代就读了丁玲的早期作品,深受教育和鼓舞,他们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也曾受到丁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熏陶。几位作家的发言,都称丁玲是他们的老师。会议期间我不但用照相机拍了几位作家发言的照片,也跟踪拍了丁玲在校园内活动的照片。  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准备到鲁迅纪…  相似文献   

3.
女生爱房子     
忽然发现,丁玲也做过"京漂"。那时候丁玲还不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文青,她的理想也不是当作家,而是当画家。现在的画家都往北京跑,宋庄啦,798啦,画家一窝一窝的。丁玲年轻的时候,情形大概也差不多,凡是画家,以及想当画家的人,都在北京扎堆儿。首都嘛,机会毕竟多一些。话说想当画家的丁玲,年轻时从湖南老家跑到北京,考艺校没考上,就在北京  相似文献   

4.
阎纲 《出版参考》2011,(4):40-40
我福巷16号是我的家,原本是丁玲的家。 1951年,丁玲从东总布胡同22号中国作家协会迁入多福巷,1951年夏,和陈明两口子在颐和园云松巢休养,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罗瑞卿陪毛泽东看她,丁玲迎上去拉住他的手在廊前坐下,大家边吃西瓜边聊天,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5.
正选择到延安当红军,丁玲无怨无悔,在延安的十余年承载了这位著名女作家从"文小姐"变为"武将军"的非凡经历。对延安向往已久早在1932年2月,丁玲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担任左联党委书记。1933年3月14日下午,丁玲在家里遭国民党特务逮捕,囚禁于南京。1936年夏天,丁玲终于和党取得了联系,逃出南京。1936年11月,丁玲来到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县。为了欢迎丁玲的到来,中共中央宣传部为丁玲举办了最高规格的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毛泽东一进窑洞就问,我们的女作家在哪儿呢?丁玲听见一口纯正的湖南话,就知道这人是毛泽东,迎了上去,  相似文献   

6.
1938年初,聂绀弩与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田间等人同去位于山西临汾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书。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也来到临汾。 时局纷乱,日军南下。几位还没开始教书的“教授”决定,随丁玲的服务团去西安。萧军没有一起去。他对聂绀弩说,他要去五台山,因为自己不同于这些“书生”朋友,“苦也吃得,仗也打得”。  相似文献   

7.
1933年5月,丁玲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整整50年之后,丁玲才知道,当年如果国民党中统特务不抓她,戴笠为头子的国民党复兴社特务也会把她抓走,她已经处在双重监视之下,注定了在劫难逃。有趣的是,当她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她竟然和50年前要逮捕她的复兴社特务坐在一起开会,而且他们之间互相问候。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历史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相似文献   

8.
著名女作家丁玲曾多次与新华书店有过交往。1949年丁玲路经刚解放的石家庄来北京时,她没有在当地为她安排的地方住宿,而是把当时刚建立不久的石家庄新华书店作为她下榻之地。她对书店的同志问寒问暖,经常同他们聊天。建国后,新华书店办的“全国书市”,曾邀请一些作者来书市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解读者需要情况,听取读者的反映和意见,参与销售图书,包括他们自己的作品。丁玲总是欣然应诺接受邀请,来书市积极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9.
雷雨 《出版参考》2009,(22):27-27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合、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曾这样赞扬丁玲:“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如果说以形象思维为重要特征的丁玲文学作品,达到了这样的高度的话,那么对于兼长于两种思维形式的毛泽东来说,他的新闻、诗歌与政论作品,更是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超绝境界。怎样才能采写出无愧于当代、有益于后世的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新闻作品?笔者拟从采写方式、构思谋篇与写作技巧上谈谈,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10,(8):76-78
1984年,中组部作出了《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认为“丁玲同志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陈明回忆说,看完通知。耄耋之年的丁玲说,现在我可以死了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翻阅旧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抗战期间丁玲在西安所作的五首诗,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丁玲女士与西安易俗社的一段佳话。这束诗作以及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在丁玲研究或者论述易俗社历史的文章中,还未有人提及过,就是丁玲本人在回忆这段史实时也没有谈到。  相似文献   

13.
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当时几乎无一人敢出面揭露此事。尚在青岛大学任教的沈从文得知后,于5月25日写下了《丁玲女士被捕》一文,并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上刊出,后又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相继刊登出《丁玲女士失踪》以及《记丁玲女士跋》两篇文章。不久,忽然听到丁玲遇害的传闻,正在为老友奔走呼号的沈从文感到无比愤怒和悲伤。正是在这种情绪下,才有了《记丁玲女士》(后改名为《记丁玲》)一书。当该书在天津《国闻周报》上连载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不能不  相似文献   

14.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15.
应修人烈士,1900年2月7日出生于浙江慈溪县赭山。他在1933年5月14日(当时任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到左联党团书记、作家丁玲同志家联系工作,适逢丁玲与潘梓年同志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走。他遭遇留守特务,奋勇拒捕,壮烈地跳楼,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他自幼失学,曾为  相似文献   

16.
董桥  磬明 《出版参考》2005,(8):18-19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昕,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大观周刊》2006,(26):64-65
他不是美食家。 但他懂得如何去做一个美食家。 当我们面对现实没有了快乐的时候, 当我们面对生活迷失了梦想的时候, 与我们面对人生失去了方向的时候 不妨,去向关明学习做一个美食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王增如 《传媒》2000,(9):25-26
丁玲离开我们已经13年了,我曾有幸在她身边工作五年。回想她生前的音容笑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她的创新精神。《中国》是丁玲在八十岁这一年创办的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耗尽了丁玲晚年的心血,也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1月,丁玲由西安到达延安的保安县,在那里她找到了中共中央。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丁玲经党中央批准组成延安文艺通讯团于1946年10月途步去东北,至此丁玲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0年。对丁玲来说,这10年是极为宝贵的。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部工作已经有几年了,每次看到侯主任的时候,总想对他说一声“谢谢”、可每次见他的时候,他总对我会心地微笑,让我感激的话竞难以启齿一于是我把这份谢意深埋在心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