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让-吕克·德莫纳什(Jean—Luc Domenach,1945-)是法国有名的中国研究专家和政治学家,中文名字杜明。他具有政治学、汉语、历史等学术背景,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杜明因对河南省大跃进研究而出名,他撰写的关于中国劳改的博士学位论文于1992年以法语出版,随后又用德语出版。他曾在日本和香港分别做过军事外援专家(1970—1972)和法国驻港领事馆文化随员(1976—1978),还担任过法国外交部的分析与预测中心负责人(1979—1981),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西方文化第一次实质性的接触--问谢和耐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教授谢和耐 (JacquesGemet)先生于 1 92 1年 1 2月诞生于当时的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 ,青少年时代在阿尔及尔接受正规教育。 1 942年反法西斯战争开始 ,投笔从戎 ,1 945年回巴黎 ,入巴黎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学习汉语 ;1 948年毕业于法国高等实验学院。 1 949— 1 950年间为法兰西远东学院的成员 ,1 951年进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在 1 955— 1 976年间 ,曾先后任高等实验学院的研究导师、巴黎大学文学院教授、巴黎七大教授 ,1 975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 ,主持“中国社会和文化史”讲座 ;1 976年出任享有…  相似文献   

3.
雷威安Andr啨L啨vy教授系法国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知名学者和翻译家。他 1 92 4年生于天津 ,在中国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培育了他的“中国情结”。青年时代回法国接受西方正规教育 ,巴黎大学毕业后 ,曾先后在越南、锡兰、日本、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任教或研究 ,达二十年之久。他从亚洲回到法国后 ,继续从事亚洲文化和汉学研究 ,曾先后担任过波尔多大学中文系和巴黎第七大学东亚语系主任 ,其著译甚丰 ,主要的有《十六、十七世纪中国白话小说》、《中国古典文学概览》、《金瓶梅词话》、《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 ,为西…  相似文献   

4.
伏尔泰无疑是深邃的。一本《哲学通信》,将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内容娓娓道来,赢得了整个法国的敬重。当这位思想启蒙的泰斗在1778年2月10日以84岁的高龄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群众对他欢呼致敬,远远超过对帝王形式上的礼遇。出于对他的敬意,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于1791年两次发表公告,决定把他迁葬巴黎先贤祠,并补行了国葬之礼。  相似文献   

5.
莱布尼茨(G·W·F·vonLeibniz,1646—1716年)是17—18世纪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力学家、神学家和史学家。他是上承希腊哲学,下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人物。莱布尼茨一生中从未到过中国,主要是受法国入华耶稣会士们的通讯和著述之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张帆 《职业圈》2011,(3):74-76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是法国历史上杰出的皮件设计大师之一。于1854年在巴黎开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第一间皮箱店。路易·威登品牌一百五十年来一直崇尚精致、品质、舒适的"旅行哲学",现在,路易·威登已经成为旅行用品最精致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09,(1):57-57
魏柳南(LionelVairon),法国汉学家,曾任记者、编辑、法国常驻亚太地区外交官,还曾在伊拉克担任四年文化参赞。他目前在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高等商业学院、国防高级研究院、圣西尔军校教授中国地缘政治和中国现代政治等课程,并在法国三军防务学院主持中国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安德烈·基里洛夫,历史学博士,俄罗斯资深媒体人,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生于1955年,大学时期开始专注于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197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俄通社—塔斯社(以下简称“俄塔社”)工作。1986年到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继续研究中共党史。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1988年,回到俄塔社工作。  相似文献   

9.
法国对中国西域的研究〔法国〕罗伯尔热拉—贝扎尔著耿译1945年10月,伯希和(PaulPeliot)逝世,留下了一批无法估量的文献,其中大部分均未刊。这是他于1906—1909年间赴中国西域探险的长途跋涉中搜集到的。1952年,伯希和的学生之一韩百...  相似文献   

10.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是法国历史上杰出的皮件设计大师之一。于1854年在巴黎开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第一间皮箱店。路易·威登品牌一百五十年来一直崇尚精致、品质、舒适的"旅行哲学",现在,路易·威登已经成为旅行用品最精致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顾鸣 《文化交流》2014,(11):36-38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以回忆的艺术唤醒了最难以捉摸的人类命运,揭露了占领时期的生活世界。"—摘自诺贝尔奖评委会的颁奖词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他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成名甚早,作品被誉为"捕捉人类命运的记忆"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成名甚早,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又由于小说《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2.
魏柳南(Lionel Vairon),法国汉学家、前资深东南亚和中东事务外交官,西方新一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2009年出版《中国的威胁?》一书,因对“中国威胁论”大胆地说“NO”在欧美政坛引起震撼。其夫人许丽凤(Nicole VAIRON-KHAO)从事跨文化咨询工作。2010年11月8日记者节当天,记者与来访的魏柳南夫妇进行了一次对谈。中国驻圣旦尼(法国留尼汪)总领馆总领事张国斌担任翻译并参加了对谈。  相似文献   

13.
历时九个月的中国化年于7月2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优雅谢幕,通过“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和“多彩的中国”三大板块,向法国公众展示了中国形象。法国舆论界认为,中国化年有力地推动了两国政治,化和经济各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日前,本刊记采访了法国《世界报》驻华首席记柏滨,请看他对开放的中国以及中法化交流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二 二十世纪 在谈及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研究史之前,正如我已经说过的,在叙述时应该排除不属于历史的现实,原则上现在在世的汉学家的作品和评论也不在考虑之列……下面,我将回顾一下,直到本世纪中叶一些使这一学科享有盛誉的重要人物…… 完全主导本期第一阶段的人物,是我已故的老师沙畹(Edouard Chavanne 1965—1918),象他在法兰西学院的前辈儒莲在世时一样,他是整个西方世界公认的汉学大师。我实在不能详尽了解他那浩如烟海的著作,尤其是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其作品几乎涉及各个领域。他的作品,以其重视自儒莲以来,在历史学、哲学研究中所取得的进步而形成的新的方法论为人敬服。沙畹出身于一个在宗教战争中由法国移居瑞士的新教徒家庭,由于家庭的熏陶,养成了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性格。他得益于当时在法国最高学府所受到的教育,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他的校长是一位古代艺术史学家,引导他进行对中国的研究。当时唯科学主义和唯历史主义风行法国,而沙畹也无形中或多或少地在上个世纪末的青年时代吸取了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15.
《巴黎竞赛》画报创刊于1949年,是法国时事杂志中最有特点、也是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在鼎盛时期,它曾创造法国发行量200万册的最高记录。它对法国国内和国际问题的追踪不遗余力,在法国社会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温明登(Jacques van Minden).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食品专家组组长(1987)、法国对外贸易顾问(1989)、法国驻柬埔寨专员(1990)、法国国民议会中国问题报告人(1997)、法中友好协会会长(1997)、中国政府外聘专家(2002)等.  相似文献   

17.
王睛佳在《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从历史思辨、历史认识到历史再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向与趋向》撰文指出:自20世纪初以来,历史哲学研究的主流趋向已从历史规律论(“大写历史”)转到了历史认识论(“小写历史”),也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了分析的历史哲学。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慢慢侵入历史研究的领域,虽然没有被全盘接受,但其对历史认识论的影响巨大。如果说当代哲学界和史学界的历史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交流》2011,(3):1-2
本刊巴黎消息中国兔年新春招待会在法国巴黎总统府举行,吴冰及她的女儿、留学生代表丁梦受到萨科齐总统的亲切接见并合影。吴冰在会上向总统当面赠送由父亲吴子  相似文献   

19.
夜游塞纳河     
赵畅 《文化交流》2010,(2):79-81
塞纳河是法国东北部的一条大河,发源予法国北部浪格尔高地,全长776公里.注入英吉利海峡。它穿过桩国的心脏一首都巴黎。塞纳河在巴黎的诞生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啊,是塞纳河上的西岱岛孕育了巴黎。公元六世纪巴黎成为法国的王都后,历代国王大兴土木,相继建造了教堂,王宫和桥梁等各种建筑,沿着塞纳河不断向外扩张蔓延,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14,(5):24-24
正当地时间4月17日至22日,"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举行。此次展览以"过去—现在—未来"三大板块,展出了老、中、青三代93位中国优秀陶瓷艺术家创作的135套(件),共计1353件作品,集中展现了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发展面貌,完成了陶瓷文化、敦煌文化、佛教文化3条中华文明线在当下的完美汇聚。本次展览受到了中法两国文化艺术界人士、评论家、艺术爱好者和巴黎当地观众的高度关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