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宝山 《湖北档案》2005,(11):44-45
蒋百里与蒋介石同是浙江人,但不同族。早年蒋百里追随梁启超,矢志推翻袁世凯,晚年与蒋介石共事,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渗透在许多历史事件之中,并从这个侧面反映着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以后,日本军方大本营和整个内阁认为日军已取得最后胜利,中国彻底战败.于是他们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等着中国政府向大日本天皇乞降.  相似文献   

3.
蒋百里担任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他在就职训话中发誓:“方震如不称职,当自杀以明责任。”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卓越的军事学者、机械化战争理论创始人利德尔·哈特在以色列讲学时,以色列国防军的将领们赠给他一面锦旗,上书“将军之师”.在上个世纪20年代里,中国也出现了一位“将军之师”,他就是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他俩的区别在于:前者准确地预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样式是空军与地面机械化坦克集群的协同,后者最早地、准确地研判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也许是“真人不露相”的缘故,他们相同的经历是都没有直接披挂上阵、统兵驭将参与沙场厮杀,而是以自己思想观念影响着直接参与战争指导和战场指挥的将领们,从而在军事史上留下不朽的思想印记.  相似文献   

5.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1882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蒋百里天资聪颖,在母亲杨镇和的启蒙教育下,4岁便开始识字,6岁已能看小说野史。13岁时,蒋百里得益于乡村塾师倪勤的谆谆教诲,学业大进,除了能熟背四书五经外,还能将课余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  相似文献   

6.
投笔从戎 东渡扶桑 蒋百里,名方震,乳名福,晚号“谵宁”,浙江海宁硖石镇人。1882年10月13日,诞生于邻县海盐。祖父蒋光煦(字生沫)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拥有藏书楼“别下斋”,收藏珍笈10万卷,刻有《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两部传世。  相似文献   

7.
[相关链接]蒋尊簋(1882-1931),字百器,又名伯器,浙江诸暨店口镇浒山村人,早年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为该书院高才生.1900年4月以官费被选送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并为骑科第一,后以精究军事学著称,与蒋百里、蔡锷并称为南方三杰.1905年加入光复会、同盟会.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8.
不速之客 优秀的人物永远不会被历史的潮汐淹没,尽管历史的潮汐起伏不定.  相似文献   

9.
与面子相比,我们需要脑子;与血气相比,我们更需要大气;与血性相比,我们更需要理性。  相似文献   

10.
蒋百里,字方震,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军事家.1913年,蒋百里任保定军校校长时,因北洋政府不肯补发学校的经费而举枪自杀.时为日本驻华公使馆护士长的左梅女士,奉命前来护理,她以"忍字诀"劝慰蒋百里鼓起勇气,继续为民族服务.蒋百里深服比言,后来蒋百里和左梅结为夫妇.左梅把自己的心血和毕生的精力完全献给丈夫及家庭,伴他南征北战、度过了一生建军救国的艰难岁月.  相似文献   

11.
刘正 《兰台世界》2012,(16):42-43
19世纪中叶,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政府软弱无能,政治腐朽。马克思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描述为"奇异的悲歌"和"一个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的帝国,必定将被一场殊死的搏斗中打垮"[1],而此时的帝国主义正在进行所谓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在短短  相似文献   

12.
王俭利 《大观周刊》2011,(9):123-123,120
本文通过写西安事变中张学良陪蒋回南京一事,我认为张学良将军此举有些过于鲁莽他个人的安危是小,东北军和西北抗日大局得失是大,不能自己不顾后果轻易送蒋,即便送蒋也必须有条件札我认为张学良将军此举有些过于鲁莽;不应该送蒋,以历史为依据,分析张学良不该送的原因;另外,从中可见蒋介石的为人阴险的一面,阐述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张、杨率部“兵谏”,逼蒋抗日,早已家喻户晓。然而,为配合这次行动,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还往西北重镇“金城”发动了震惊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兰州事变”,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爱国者和词人,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在抗金斗争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和爱国情怀。他的词同样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5.
蒋凤藻的出版思想--兼论出版思想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引 自1985年至今,我国已有近10种出版通史问世.这些论著,无论在史料上或是在理论上,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有力推动了出版学的繁荣和深入发展.笔者是这类论著的忠实读者,获益良多,同时又隐约感到一点不满足:以往的出版史研究,似偏重于历代出版家的出版活动和业绩,而对他们出版思想的论述则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6.
穆欣 《新闻爱好者》2002,3(1):35-36
《大公报》依附国民党,对蒋介石集团“小骂大帮忙”的政治态度,是由其本身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所决定的。曾在这家报纸长期担任负责职务的王芸生、曹谷冰在其所著《1926-1949的旧大公报》中说:《大公报》“是根植于大资产阶级的土壤中的。它属于大资产阶级,必然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在这个历史时期,一张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性报纸,同这一时期的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蒋介石搭上关系,乃是逻辑的必然。一般人说这一时期的大公报是政学系机关报,其实它已超过了这种境界,而是直接为蒋介石的利益服务的了。”这篇长文谈到…  相似文献   

17.
18.
钦鸿 《出版史料》2007,(4):42-47
1981年前后我在黑龙江克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期间,开始业余从事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我那时倾数年之功,翻检了鲁迅的全部著译作品,尤其对涉及诗歌方面的内容细细研读,在此基础上编著了一本《鲁迅诗歌活动年谱》的书稿。但我当时所在的克山县,根本不具备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基本条件,我只好一方面利用出差或返沪探亲之机,沿路去各大城市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另一方面则通过书信向一些学者、专家和文学前辈们请教。我与锡金的联系就是这样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康熙皇帝是一位酷爱学习、求知欲很强的皇帝.他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刻苦读书,但决不迷信书本;不耻下问,但决不盲从.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能动手实践的,一定要亲自试一下.  相似文献   

20.
钦鸿 《出版史料》2002,(3):73-75
我珍藏有蒋锡金的三册《鲁迅作品诠释》油印本。这三册资料得自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授张芬老师。1985年间我在该校学习时,经常去拜访她。有一次偶然聊起蒋锡金在“文革”后期的情况,她告诉我蒋锡金曾编印过许多鲁迅作品的注释材料,引起我的浓厚兴趣。后来,她找到了其中三册,便寄赠给我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