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高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女教职工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女教职工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女教职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握女教职工工作的大局和方向,紧紧围绕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创新工作理念,努力为女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组织动员女教职工为高校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女教职工的特点,提出了高校女工委工作的对策,主要是转变女教职工观念,维护女教职工利益,调动女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做好高校女工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女教职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半边天。高校工会要切实关爱女教职工,维护女教工的合法权益;做好引导和激励工作,提高女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发挥女教职工的作用,为构建和谐校园作贡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女教职工的数量在迅速增长,她们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形成一支重要的力量.高校妇委会围绕党政工的中心任务,结合女教职工的实际需求开展多方面的工作.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女教职工工作,维护好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她们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女教职工工作者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加强维权职能、提高女教职工综合素质、加强妇委会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洋 《中国教工》2009,(2):45-45
最近.广西大学女教职工委员会进行高校女教职员工生活质量调查。女教职工委员会向广西大学及广西民族大学等部分驻邕本科高校女教职工发放1000份问卷,举办女教职工生活和工作论坛、  相似文献   

6.
做好高校女教职工工作,进一步调动女教职工的积极性,是新形势下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只有全面提高女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职业技能、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女教职工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为推进高校的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刘明玉 《文教资料》2010,(16):164-165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各种教育要素的协调发展。女教职工是高校人力资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少的力量。高校女职工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女教职工利益,调动女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按照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激发高校女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实现女工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高校工会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0例"高校女教职工发展状况调查问卷"为例,从高校女教职工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女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日臻完善,服务方式与内容不断创新丰富,社会价值和效益日益显著,但高校女教职工志愿者起步较晚。本文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实地调查了部分高校女教职工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对策,以期为社会转型时期的高校女教职工志愿者服务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日臻完善,服务方式与内容不断创新丰富,社会价值和效益日益显著,但高校女教职工志愿者起步较晚。本文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实地调查了部分高校女教职工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对策,以期为社会转型时期的高校女教职工志愿者服务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章程,在一所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是纲领性的,是层次最高的。自2012年初,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等学校制定各自的章程以来,对于大学章程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我国已有几所大学制定了自己的章程。毋庸置疑,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大学与大学章程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章程与大学理念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地位、意义及作用等,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知识论和政治论两种主要的大学观念。这两种大学观念前者以促进人心灵和品格的健全发展为目的,后者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两者都既有意义又有缺陷。我国大学由于在创办初期面临的"救亡图存"压力及"富国强兵"期待,几乎是"一边倒"地崇奉政治论的大学哲学,但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权力自律的相应条件,逐步堕入政治功利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泥坑,需要国家对大学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刘华钢 《高教论坛》2007,(4):7-10,15
本文论述了大学功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大学理念是大学功能的理论升华,大学理念与大学功能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理念是上层建筑、是理论、是精神,大学功能是活动形式、是实践;大学功能是大学理念的实践基础,大学理念是大学功能的意识形态;大学理念指导大学功能,大学功能完善大学理念.大学理念与大学功能的内涵发展趋势,是大学功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上扩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合并的关键是大学文化的融合。大学文化的融合要克服文化的异质性,发挥其融合性。要迅速完成管理体制的统一;加快学科融合步伐;构建新的办学指导思想;重建大学精神;关心教职工切身利益;以发展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are two terms frequently used toda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In this paper I consider the way in which the notion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connects to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which I have termed ‘Neo‐liberal’. I begin by outlining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and then discuss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relation to the notion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it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n economic rather than a cultural imperative. Alternatives to the Neo‐liberal model of the university are then considered and rejected. In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I suggest 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one that is cultural rather than economic because such an internationalisation degenerates into instrumentalism and robs higher education of what should be essential to it.  相似文献   

16.
大学制度: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制度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这是中世纪大学模式确立以来各国大学发展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的。然而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 ,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并未完全确立。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中国大学提出的挑战 ,就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正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转型、从创造知识向应用知识转型、从学科向跨学科转型、从知性到德性转型。大学转型主要是通过不断变革其理念与制度以实现转型合法化,大学章程是大学理念与制度的载体,建设大学章程以凝铸电子文化时代理念、强调"应用性"价值、重构跨学科逻辑制度框架、融德性于制度设计,从而有助于大学实现科学转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师范院校高水平大学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办学目标。两所高校都遵循各自的教师教育传统,凝练特色办学理念;整合机构资源,强化教育研究;改革课程教学,优化教育人才培养;开展教师教育指导,加强社会服务;开展教育政策研究,服务政府决策。两校都在坚持教师教育特色的同时,走综合发展之路,强化自身优势,建成一流教育研究中心,提升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树立教师职后培训品牌,提升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提出构建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设想:实行管办分离、开放市场的社会化改革;加强专业性的主体培育,组建具有区位、地域特色集约化经营的后勤服务企业;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建设现代化后勤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0.
一所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大学,正是一所不断忧虑和看到自己危险的大学,没有这种忧虑可能就成不了优秀的大学。大学忧虑包括外部环境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大学不是商业机构,不是政府机构,不是军事机构,大学就是大学自己。大学忧虑社会环境的同时,要始终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大学决不能做的"。那些大学所忧虑的事项或者对象,正是大学忧虑的原由。当忧虑的大学不再忧虑时,大学已不再是大学;当忧虑的民族不再忧虑了的时候,民族的灾难正在降临在头上。当人民可以自由地嘻笑怒骂之时,当大学可以自由地表达之时,真正灿烂的文化亦必形成和发展,大学谓之大学,民族谓之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