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头人     
“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教室,然后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今天”你们自由活动难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但我来不及多想,这么好的机会不能浪费,赶紧和小伙伴玩起来!这时,教室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同学们有的在教室里踢起了毽子,有的三五成群说说笑笑,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像孙猴子一样在教室里上蹿下跳,还有的像四蹄生风的野马在教室里奔跑……大家神采飞扬,一个个都撒开了欢儿。  相似文献   

2.
鼓励的微笑     
一天放学后,女儿从书包里拿出一只很漂亮的鸡毛毽子,蹦蹦跳跳地对我嚷道:“我要踢毽子喽,我要踢毽子喽。”当时我正在做晚饭,便对她说:“你自己踢去吧。”于是,女儿独自走到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毽子。我之所以说她“玩毽子”,是因为她那样子根本说不上是在踢毽子——她不是把毽子踢飞了,就是根本没踢到毽子,她甚至不知道应该用脚的哪些部位踢毽子。不过,她的两只脚倒是忙得不可开交,在  相似文献   

3.
女儿踢毽子     
一天放学后,女儿从书包里拿出一只很漂亮的鸡毛毽子,蹦跳着非常高兴地对我嚷道:“我要踢毽子喽,我要踢毽子喽。”当时我正在做晚饭,便随口对她说:“你自己踢去吧。”于是,女儿独自到客厅,一边打开电视机,一边玩毽子。我之所以说她“玩毽子”,这是因为她那样子根本说不上是在踢毽子,你看———她不是把毽子踢飞了,就是没踢上毽子,甚至应该用脚的哪个部位踢毽子也不知道。不过,她的两只脚倒是忙得不可开交,不时在地板上乱跳,以致发出劈里啪啦的声音。过一会儿,女儿踢毽子的声音没了。我过去一看,只见她气喘吁吁而又垂头丧气地坐在那里。我走过…  相似文献   

4.
张竹坡评《金瓶梅》、脂砚斋评《红楼梦》,在艺术构思方面,都提出了一个“不写之写”的问题。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谈到《金瓶梅》的作者写的六个妇女用了不同的方法时说:“其正写者,惟瓶儿、金莲。然而写瓶儿,又每以不言写之。夫以不言写之,是以不写处写之。以不写处写之,是其写处单在金莲也。”脂砚斋在第三回的夹批中说道:“写如海实不(按:此“不”字当衍)写政老。所谓此书有不写之写是也。”  相似文献   

5.
正我和妈妈玩传毽,我把毽子踢过去,毽子像彩色的小鸟飞过去,妈妈把毽子踢回来。毽子像蝴蝶一样又飞回来。我又把毽子踢过去,毽子像受伤的小鸟摇摇欲坠,妈妈把毽子踢过来,毽子就像一只老鹰一飞冲天飞到了我的头顶上。毽子像彩色的蝴蝶飞来飞去忽高忽低,我和妈妈玩得开心极了。毽子既好玩又是一项健身的运动,我喜欢踢毽子。《蝴蝶毽子》节选  相似文献   

6.
奶奶踢毽子     
我的奶奶六十多岁了,别看她年龄大,可是心态很年轻。星期天下午,我在阳台上踢毽子,毽子忽高忽低,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奶奶在洗衣服,她一边洗一边看我踢,连连夸我。后来干脆笑眯眯地走过来,说:“把毽子给我踢踢。”我有些惊讶地说“:您可不年轻了呀,拐了脚可不好。”爷爷也说  相似文献   

7.
扔毽子     
周五的大课间,我们玩扔毽子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和“打鸭子”差不多,只是把沙包换成了毽子——一个人扔,其他人躲,如果被毽子击中就算“阵亡”。游戏开始了,先是我来扔。我举起毽子,瞄准王成君猛地一扔,毽子就像子弹一样向王成君“射”去。  相似文献   

8.
女儿的16个毽子母亲来我家小住,闲暇时整理女儿的房间,搜出一堆物品。母亲忧心忡忡:"芬儿,甜甜花钱手太大了!"我探头一看,我的天!16个毽子、7根跳绳、3支圆规、6个笔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的小朋友喜欢看课外书,也有的小朋友喜欢爬山、溜冰、旅游……可我最喜欢的是踢毽子。别小瞧那毽子,玩起来学问可大哩!看,它有圆圆的白色的球儿,就像它们的小脑袋,上面还长满了五颜六色的羽毛,我可喜欢它了。星期天休息,我做完作业后,就和姐姐一起到楼下的小  相似文献   

10.
一个小女孩从一只宰杀的大公鸡身上拔下了一束最美丽的羽毛,让妈妈给她做了一只毽子。一天,漂亮的羽毛瞟了一眼身子底下的毽子座,傲慢地说:“你这黑糊糊脏兮兮的家伙,真难看!瞧我,一身油光光,多漂亮!告诉你吧,我是公鸡身上最高贵的羽毛。你在我下面,只会让我没面子。”毽子座也不甘示弱,说:“你确实漂亮,可有什么用呢?还不是靠我把你们聚在一块才显得美啊!”羽毛生气了,仰着头说:“你沾了我的光,不仅不感激我,反而顶嘴。真可恶!要知道,主人是因为喜欢我才爱踢毽子的!”“你才可恶呢,要不是我的身子平稳,弹跳得高,主人才不会稀罕你哩!”“那…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在方便面一类的食品包装袋里附带了一种“水浒英雄传”的卡片。卡片中那些梁山好汉形象夸张且极富个性,背面还简要介绍了他们每个人的相关资料,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东西了。很快,班级中兴起了一股赢卡片之风。一到下课,学生们就三三两两地聚到一起玩起来,就像着了魔一样。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对此,我想了很多办法加以制止,卡片也没收了一抽屉,但均未奏效。这天,我们学习《景阳冈》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我这样问:“除了武松,你们还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下面“呼啦”一声,一片小手举了…  相似文献   

12.
贠宝学 《教师》2011,(31):80-80
《毽子里的铜钱》这是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金钱”这个主题单元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是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叙事散文:作者运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山薯的老人送两块烤山薯给“我”吃.“我”想给老人毽子里的铜钱但他不要的事情。文章结构较为复杂,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与关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使四年级的学生感受到这种人情美、  相似文献   

13.
“领导”这个词儿。大概是后起的,因此,它不为《词源》所录。相对而言,“领袖”一词就要古得多。早在《晋书·魏舒传》中就有这样的话:“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在《晋书》中还有“后进领袖有裴秀”的说法。先进领袖后进,这样“领袖”这个词儿就用开了。屈指一算,也用了一千五、六百年了,其词义至今也没大变。而“领导”的含义就丰富得多了,它的后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似文献   

14.
《两小儿辩日》之“汤”“及其日中如探汤”。“汤”在句中是热水的意思,辨别“汤”的古今不同含义,是教学重难点之一。我从这个故事开始教学:一北方人到福州旅游,在饭店点了饭菜吃完,客人道:“来一点汤!”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故乡》,写“我”在故乡几日,深深感受到故乡人、事、物的巨大变化,结尾在“我”离别故乡时这样写道:“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是写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细究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其实传达出“‘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我’的心里很不平静”的更深一层含义。  相似文献   

16.
钱谦益《草堂诗笺》云:“作诗以论文,而题曰《戏为六绝句》,盖寓言以自况也。”这里说明了本诗所重在一“戏”字。又说明“戏”的缘故是“寓言以自况”。杨伦的《杜诗镜铨》又有进一步的说明:“庾信、四杰,特借作影子,非谓诗道以此为至也”。发明题中“戏”字,深入文人用心。 钱氏接着又引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锐:“然则当公之世,群儿之谤伤者,或不少矣。故借庾  相似文献   

17.
《少年中国说》和“戊戌变法”,是一般人知道梁启超其人的材料。读过这有限的材料,大约只能得到这样一个普通的印象:这是一个有智有识的热血男儿。如此浮在表层的解读,对于梁启超而言是不公平的,对于提升国民的认知素养而言也是一种遗憾。先前因一己之好,我常于枕边阅读唐宋词。一日偶获一篇《饮冰室评词》,当读到梁启超评稼轩《摸鱼儿》诸阕时,不禁亦生出“回肠荡气”之感,只恨余生也晚。如今一册《梁启超传》在手,细细读来,更让我看见了任公的栩栩风采。选录些为一般人所鲜知的细节评之,可供文史老师参考。受家庭熏陶,幼年露才俊梁启超,字…  相似文献   

18.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提出对此诗应作重点讲授的教学建议,并作了细致的分析。我认为教材对“鬑鬑颇有须”一句的解释是不妥当的。教材中的解释是:“有一些胡子”。鬑鬑:须发疏薄的样子。”我的看法不敢与其苟同。 “鬑”,《说文解字》中释为“鬋也,一曰长儿。”①:“鬋”,《说文解字》释为“女鬓垂儿”。②“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分解释为“鬚发长的样子。”③《说文解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鬑”的释义其实都是“鬓发长的样子”之意。 教材对“鬑鬑”一词的解释中还补充道:“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从我国古代的审美观的角度来考证,我国古代的男子是特别讲究须眉之气的,男子要有长胡子,并以长胡子为美。历史上就有过“美髯公”的说法。例如,唐王李世民十八岁的时候,就留  相似文献   

19.
《挂枝儿》的由来及成书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枝儿”又名“打枣竿” ,这一点王骥德在《曲律》卷四《杂论》已明确说过 :“小曲 [挂枝儿 ]即 [打枣竿 ]。”现代学者都倾向于“挂枝儿”与“打枣竿”同调异名的说法。如 ,赵景深在 30年代就已断定 :“《挂枝儿》……与《打枣竿》实是一物的两名。”[1 ]关德栋在《挂枝儿序》中说 :“‘打枣竿’和‘挂枝儿’等曲调名 ,实是一种基本曲调的异名。”[2 ]他们的依据都是王骥德“挂枝儿即打枣竿”的明确断语。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如 ,沈德符说 :比年以来 ,又有 [打枣干 ]、 [挂技儿 ]二曲 ,其腔调约略相似 ,则不问南北 ,不问男女 ,不问…  相似文献   

20.
近读苏东坡文集,方知苏小妹为苏东坡之姊而非其妹。苏东坡为乳母所作之基志铭写道:“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八娘与轼。”八娘何人?据《苏诗总案》记载:“东坡姊八娘……不得志卒”,司马光在《苏主薄夫人墓志铭》中也曾提到:“幼女(即八娘)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可见,八娘乃苏东坡之姊。据苏东坡所言,他只有三个姐姐并无妹妹。大姐早亡,二姐和三姐也都在东坡年少时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