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萧乾     
萧乾是在欧洲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的惟一中国记者。我对先生的仰慕由来已久。这倒不是为了他和夫人文洁若翻译出版了那部被人喻为“天书”的《尤里西斯》,也不为他那在二战期间,随美国第七军踏访莱茵战线,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纽纶堡审判和盟军占领下的德国,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通讯。只为他那人,他那传奇色彩的经历,那多才多艺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出记者成才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访萧乾     
一位文艺界的前辈,得知我正在研究中国现代女作家,就热诚地建议我为一名已故的杰出妇女立传。据我所知,她生前最好的朋友之一就是萧乾先生。于是,我便向一位同志要来了萧乾先生的住址,这位同志还仔细地为我画了一张路线图。这样,我就在北京城的最南端,一幢贴近火车道的楼房里,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萧乾先生。  相似文献   

3.
萧乾搬家     
1979年,我们夫妇在萧乾家做客时,萧乾还住在天坛旁边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虽说是三居室,但很逼仄。在读研究生的大儿子铁柱,不得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在公交公司当售票员的女儿小荔,住在公司的集体宿舍里。为了接待我们,特意安排爱画画的幼子小桐,与同学一起去四川峨眉山写生,把小房间腾给我们住宿。小桐临行前给我们留了段录音:  相似文献   

4.
京都访萧乾     
不久前,文汇报记者沈吉庆在北京访问了著名作家萧乾。萧乾以文坛前辈的身份向沈谈论了他对新闻、文学、艺术的深邃见解。《京都访萧乾》一文,详细记述了萧乾的这次谈话,已经萧乾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5.
书评家萧乾     
萧乾(1910-1999)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对中国现代书评的贡献,最突出的是书评理论。《书评研究》一书,在20世纪30年代就奠定了他中国现代书评理论家的地位。《书评研究》是他在燕京大学读书时(1933-1934)写成的毕业论文,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虽然这只是一本不到两万字的  相似文献   

6.
题跋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本文在述评各家关于题跋起源时间观点的基础上,以文献学为视角,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题跋的起源进行了讨论,认为题跋起源于先秦。  相似文献   

7.
1935年7月,一名刚从燕京大学毕业的新闻系大学生接管了《大公报》娱乐副刊《小公园》的编辑工作。当他看到“副刊在创作上不能与杂志竞争,而杂文的路又不甘走时”,就决定他的副刊“必须奔向一个对读书界可能有重大贡献的书评——一种比广告客观公允,比作品论浅显实用的文字”。这个年轻的大学生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  相似文献   

8.
杨帆 《军事记者》2007,(6):65-65
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萧乾的新闻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他也是少有的几位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战地报道的中国记者,他的新闻采写风格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以前,即1935—1937年两年间,在中国文坛上曾掀起了一个写书评、论书评的热潮。一篇篇出自于名家和专职书评家之手的上乘之作,竞相涌现,使书评成为一股新兴的势力引起读书界的普遍关注。这一热潮的直接鼓动者和组织者萧乾先生在当时曾预言:“随着读者层的扩大,新闻纸销路的巨增,这势力于著作界、  相似文献   

10.
《档案与社会》2004,(4):26-30
萧乾生前曾对记者介绍自己的祖籍时说:“我这个蒙古族人对内蒙古了解甚少,但我老早就知道自己是蒙古族。最近有人考证出我的祖籍是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相似文献   

11.
12.
万丽丽 《青年记者》2007,(22):139-140
萧乾被人们熟悉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还有就是他和夫人文洁若翻译的巨著《尤利西斯》,而他做为记者的身份却总被人们忽视,无论是在新闻史  相似文献   

13.
正1991年2月1日,萧乾写了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河口遇险——并怀施公蛰存》。1938年夏间,他从上海赴昆明,有一天,突然接到《大公报》胡霖社长的电报,要他火速赶往香港,协力开创港版《大公报》。路费也汇来了。萧乾想找一位旅伴儿,随后就听说施蛰存要回趟上海。于是他们就结为旅伴儿。一路上相处得十分融洽。施先生曾被封为"海派小说界的大师"。萧乾则算是"京派的一个小萝卜头"。河口遇险第一晚他们在开远的一个旅店  相似文献   

14.
萧乾小说创作只有五六年时间(1993——1938),文学翻译在他自己说业始终只是兼及的“副业”,新闻记者才是他一生主要的职业.在70岁上,他说:“我想起过去半辈子搞新闻工作,绝不悔恨,假如让我重新再活一遍,我还会选择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真的美的语言是纯朴的,是不动声色的。我写东西的习惯一是靠事实说话,不加议论;二是用白描手法.不加渲染。二、新闻特写的语言就是真实。真实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感动人的不是文字,而是事实本身。所以我从不为了加强效果而虚构什么。我的特写基本上是用文字素描写生。一笔一划地刻画出来。艺术加工主要是在剪裁上。我从斯诺那里学到一条至理名言:冗赘散漫是文章的大敌。  相似文献   

16.
由吴小如、文洁若编辑的萧乾纪念文集《微笑着离去——忆萧乾》最近由辽海出版社出版。文集主要收辑了亲友及各界人士对萧乾的悼念、回忆和评论文章近百篇,还收有萧乾逝世的有关报道、访谈等,以及有关单位和人士的唁电、唁函和挽词,书后收辑了萧乾多篇以前未曾发表过的旧作。书末刊载萧乾生平简介、年表和著译书目。本书还刊载了由萧乾遗孀、编者文洁若提供的萧乾的若干照片、资料及手迹。  相似文献   

17.
倘若我是一家大学的新闻系主任,我就让本系必读课程最多只占1/4。其余时间把学生“撒”到各系——政治、经济、外贸,甚至体育系去。因为学生毕业后,走进报社,哪一行都不难派上用场。 各行各业都讲求素质,新闻工作也不例外——有时似乎应更为严格。例如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能写,而且还要写得快,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写。如果从事来访,就得不耻  相似文献   

18.
陆游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和文学家而为人们所熟知,同时他也是一位大藏书家,其《书巢记》就生动地描述了他藏书之丰富: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睹,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輙自笑曰,此  相似文献   

19.
20.
钱谦益藏书题跋学术性强,凡文之舛误、义之聚讼,昔人不能明断者,皆确有定见。这一学术方向直接影响了钱曾《读书敏求记》。钱谦益古籍整理与校勘之功,在于提升其所藏之书的学术价值,矫正有清一代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