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在古诗中也蕴含了很多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古诗中的美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到古诗中包含的美在哪里。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入选到小学教材中的古诗,都是名家名篇,学生通过对古诗中意境的体会,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文字运用的美。古诗具有短小精悍,容易记忆,朗朗上口的特点,通过对古诗的识记,可以感受到我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可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通过对所学古诗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古诗的教学,我进行了古诗课题研究。一、课题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的含义是古诗教学一直研讨的话题。将古诗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提取古诗的要素,合理想象,挖掘古诗的内涵,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粹,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很多小孩从牙牙学语就开始背古诗,但是对古诗的意思并不太清楚,更别提领会诗人的情怀了。常常有人问:到底需不需要孩子了解古诗的意思?只死记硬背学古诗有意义吗?怎样才能学好古诗?笔者认为,学习古诗,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4.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古诗不仅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但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而且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古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本文讨论通过电教多媒体手段,将古诗所表达的含义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古诗的教学,以便学生对古诗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典型代表,做好对其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能够为提高古诗课堂教学质量带来支持。以古诗课堂为基础,从"构建诗歌韵味情境""进行古诗背景介绍""进行古诗内容分析"和"强化古诗诵读效果"四个方面对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演绎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精彩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由于对古诗的学习方法不当,而影响古诗学习的有效性。为了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积极根据古诗课文内容,做出相应教法的创新,使古诗教学能够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就根据小学中高年级的具体古诗教学情况,来试图总结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华古诗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诗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诗歌独特的体裁形式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给古诗翻译带来了较大困难。本文通过对古诗《无题》的差异来探讨中西文化意象差异对古诗翻译的影响及古诗英译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8.
古诗寓情于景,有极强的情景依赖性。对古诗情景语境还原的不同造就了古诗英译多变性的特点。古诗翻译的信度水平体现对情景语境中隐含意义的把握程度。语境还原度是古诗翻译信度水平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72):49-50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针对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诵读理解古诗、想象感悟古诗、古诗读写训练等几个方面,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指导策略。在研究中转变教师的指导观念,加深教师的文化底蕴,提升研究水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学习古诗的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薛晶 《儿童音乐》2007,(12):77-79
教学目标:1.通过《读唐诗》的欣赏,了解歌中唱到的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歌曲的意境。2.通过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3.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故事朗诵配乐,让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书写从整体上呈现出破除传统执念的特征.其《诺顿中国文学选集》重新划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某些历史分期,有助于重估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文学史的结构性破执.他在唐诗研究中,由于提出新的意义范畴,为理解唐诗的演变提供新的叙事框架,从而实现文学史在观念上的破执.最后,宇文所安在研究中兼顾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的思维模式,突破了以往文学史叙事的单一性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体类繁多,赋为其一,但当前多数文学史教材常常将其置于诗体之后,而且论述远较诗歌简略。另外,鉴于赋体本身的体制特点的与众不同,即汇集了数量众多的生僻字词、使用铺陈夸饰的手法、篇幅较长等,所以许多教师望而生畏,往往浅尝辄止或避而不谈,从而导致赋体文学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加大对赋体文学的教学研究力度,深入细致地分析探讨有关赋体文学的诸多问题,以便还原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宋诗话全编》涵盖了诗论、诗话专著和主要的诗论家及主要的论诗名著,更蒐集到了至今还远未为研究者所知晓的散见于浩瀚载籍中的论诗片言只语,对治古代文学者具有莫大的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一是补阙、正误的重要资料价值。二是为作家、作品研究提供事实支撑(含生平事迹补遗;宋代僧诗和诗僧的材料补充;弥补某些人物关系的重要史事)。三是为文学史上的某些专门问题,提供佐证材料。四是艺术风格的品评,文论观点的概括,则更具有直接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文本中隐含的文本空白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林语堂对于诗词中隐含的文本空白的美学效果有充分的认识。在其译作之中,林语堂通过对应原诗简洁的语言,再现原诗中生动的意象,以及重构原诗中含蓄的意蕴,从而保留了原诗中的空白效果,激发了读者的审美想象空间,使得译文呈现出含蓄隽永的美感,让读者获得审美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5.
云南古代诗文理论是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对中原文论认同过程中自觉总结文学创作规律的产物。它在表现形式及其内容上,都表现出对中原文论的认同和接受。其主要表现为文论写作表现形式的借鉴、云南古代诗文理论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文学本质论的同一性以及对“养气”说的接受。云南古代文论对中原文论的接受主要是由中原文化对云南边地文化的影响、云南对中原文化的汲萃及云南古典诗文创作的繁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问仁是迄今所知明朝唯一的青海本土诗人,在青海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浪漫主义的风格,在明代青海诗歌中极具代表性.这种诗风的形成,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外,还有其文学与美学的根源.从文学上看,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唐代“李杜”、“韩柳”诗歌的接受与发展;以美学而言,是对中国古典美学“哀怨”命题的继承与创新.张问仁的诗歌既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又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学意象是作家的主观体验与外界的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月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诗文的内容。月在古代诗词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其审美意义表现为时空美、情爱美、喻义美。本文试图通过对古诗词中月意象审美意义的分析,来领略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个性特色,领略古诗词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享受。  相似文献   

18.
觉醒意识是贯穿李清照一生与其创作的精神底蕴,李清照的婚姻道路及其艺术成就构成了李清照觉醒意识的两个方面——行为觉醒和艺术觉醒。作为一个中国古代觉醒的文学女性,她敢言直谏,更在婚姻生活中追求平等;而艺术方面,她强调词“别是一家”,并“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开创了词史上别有特色的“易安体”。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英译和跨文化阐释,该书反映了西方学者在西方思想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此,节选该书关于《诗大序》中两段文字的翻译和阐释,讨论比较诗学视野里诗歌的功用和分类。通过详细地比较和对比,找出英译中国文论的优点与不足,继而对中西文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由意象构成的,意境的展现主要依靠意象。中国古代的诗歌最注重意境,诗歌创作就是意境的创造。因此,在将这些诗歌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译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完整地传达原诗的意境。为此,译者可以采取种种方式对原诗的意象加以处理。具体地说,这些处理方式包括转换意象、浅化意象、细化意象、增加意象和省略意象并加注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