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梭罗和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生态隐喻是通过隐喻性的类比,将生态学的方法应用于新研究领域的一种方法。本文尝试用生态学中有机体和自然界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构,建立一个以《瓦尔登湖》为中心,由社会生态、思想生态、地域生态和心灵生态相互作用的模型,以期探寻《瓦尔登湖》所蕴含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批评的方法,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乳房》的解读,发现菲利普.罗斯通过对主人公凯普什变形的描写,其实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必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共处,否则等待人类的只有灭亡。  相似文献   

3.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羚羊与秧鸡》通过对未来世界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描摹,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类末日的图景。小说讨论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即人类是否能驾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流露出对社会人文艺术走向衰落的惋叹之情。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对于人类精神平衡的永恒崇奉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审美追求规约了薇拉.凯瑟小说创作中的生态关怀,表达了她对物质至上的社会潮流的厌恶和回归传统拓荒者精神的向往。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正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思想。作品围绕着福瑞斯特上尉家的沼泽地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展开叙述,反映了美国西部拓荒一代没落的精神生态,进而指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工业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态。小说自始至终贯穿了对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关注,这种独特的生态视野使作品在时空的隧道中闪烁出绚丽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描述了种族歧视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及黑人、贫困的白人移民艰难的求生历程。作品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及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重压下畸变和扭曲的人性。本文将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角度对作品展开分析,阐释当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及他人之间的矛盾、异化与对立,期冀改善现状,真正建立人类同自然、社会、自我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洛林·汉斯贝利是第一个将黑人戏剧搬上百老汇剧院的黑人女剧作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研读《阳光下的葡萄干》,能够从中解读出汉斯贝利本人强烈的生态关怀意识。通过自然生态的描写,反映了汉斯贝利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以及对融于自然的渴望;通过社会生态的描写,汉斯贝利旨在呼吁人们不要只顾自己利益而使社会关系淡漠化;通过精神生态的描写,表明了汉斯贝利对人们内在的精神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马骏 《教育》2013,(16):54-55
几年前,笔者所在校开展了学习《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状态调查,通过用观察、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形式,对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调查发现,积极型学习心理状态占的学生总数的25%,消极型学习心理状态的学生占总数的38.5%,消遣型学习心理状态的学生占总数的36.5%。从调查结果看,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电影《2012》进行分析,论证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呼吁人们在建设社会文明的同时关注我们的生态文明,促进人们观念地更新,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程表框架下的教室课程生活会从各个方面对班级生态创造产生影响。班主任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育人观,要和学生一起创造有联系的、整体性的教室课程生活,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创造积极的教室课程生活体验。这样,教室课程生活才能为班级生态创造提供支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而全面的"营养"。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并非是一部宣泄性描写的低俗小说,在其丰富的蕴涵中,潜隐着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即小说表现了人与自身统一的精神生态观、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人与自然共存的自然生态观。无疑,小说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是一部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的生态灾难小说,其暗示着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各种生态危机,本文采用文本细读,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了《大教堂》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相似文献   

13.
付朝业 《英语广场》2023,(16):15-18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好评。中国美食对国外观众也极具诱惑力。《舌尖上的中国》以其内容的多元性、语言的丰盈性和所介绍食材的广泛性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介绍给世界,有利于中国对外形象的宣传和经济的发展。在向国外观众推介《舌尖上的中国》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字幕翻译工作。因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的字幕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4.
《飘》中女性和自然表现出惊人的同一性,二者在气质上都具有母性气质,命运上都处于"他者"的地位,并且关系密切、水乳交融,互为力量之源,表现出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而《飘》的两个女主公面对男权社会的压抑,一个在压抑中认同,一个在压抑中反抗,从而走向不同的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12,(Z1):83
《舌尖上的中国》令你垂涎三尺,欲罢不能,但忙碌的工作,让你来不及好好地吃上一顿饭。好在,这个暑假,有足够的时间让你享受一下"舌尖上的生活":尝人生百味、观社会食相、品教育之道。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16.
《毛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寻找自我"的主题,《毛猿》讲述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以扬克为代表的现代人找不到自我归属的迷惘和痛苦,通过描述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社会生态的异化对扬克自我归属的影响,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男性与女性、人与人之间难以达成的和谐造成了他最终的毁灭。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其冰山原理的一个注脚.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来领悟那生活海平面之下八分之七‘的真谛,可以使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现,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理论越来越多地适用于社会和精神的领域,将生态学与文学批评相结合,实现生态学的人文转向,其特征既有对当下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的忧虑,又不乏现代视角下的人文关怀。王安忆在其《匿名》的写作中将自然生态恶化、社会生态失衡以及精神生态危机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进一步地对其揭露和批判。当然王安忆并非一味否定和批判,在揭露生态的恶化、失衡和危机的同时也表达出深刻的内省态度,更充分地展现出对当下生态的关怀和精神救赎的希望。探索《匿名》下的实名存在,传达给读者的是对人类自然、文化、社会等问题的思考,这也正是作品背后隐含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认为《最蓝的眼睛》充分体现了生态文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而生态批评以研究文学、文化与自然关系为课题,把生态与文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学批评带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自然之风。《复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它们对人物思想、性格和行动等的影响的描述,为我们勾画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二元矛盾的搏斗图,体现了较高的文艺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