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语文教学没有“语感”一词 ,但却时时处处渗透着语感培养的精神内涵。古代语文教育中有关“语感”的问题是通过对“悟”这一独特的认知方式来说明的。这种“悟”正是我们今天反复强调的“语感”。而在传统语文语感培养客观上存在一些被今天的语文教育所忽视的宝贵经验 ,对今天的语文语感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古人关于“语感”的一系列阐述 ,以“传承”和“创新”的态度 ,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语文语感教学体系 ,使传统语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精髓在现实的土壤中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旨在高等教育层面提高学生的母语表达水平和人文情怀,但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还要依靠具体的教学模式及其理念的建设与确立。从“生态化”的视角透视大学语文教学,认识课堂中的环境及其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归纳其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规律,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给大学语文教学将带来观念性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改变以前传统的授课方式,把“互联网+”的思维和信息技术运用到授课当中,研究探讨在大学语文课堂的变革中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云课堂和微课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案例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力图给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便于适应时代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全国各科高校已普遍重视开设“大学语文”课。今年四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届年会的开幕词中指出,目前仅采用新编《大学语文》教材(徐中玉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的高校已达三百多所,至于象交大、同济、清华、中国科大、浙大和上海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次提到语感,并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现阶段,语感虽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对语感的认识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因此,正确认识语感及语感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读”是进行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培养语感的根本的途径。如何激活学生“读”的兴趣,创设多种读式,训练学生的语感,是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四种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在分角色朗读中,通过体验角色培养语感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对话很多的课文,十分适合分角色朗读,戏剧体裁的课文,更适宜于分角色朗读,而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读演结合,效果更佳。因为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特点和思想感情。读出了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的感受。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先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教学自夏丐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以来,虽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大学语文学科理论与教学体系的研究大大滞后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在教育界内部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与着眼点的认识还很不一致,各校只能按照各自的理解组织教学,课程设置始终处于一种自发自在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语文教学本身所固有的弊端。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大学语文教学价值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思索。  相似文献   

9.
高静 《职大学报》2006,(1):140-141
《大学语文》教学是对具有典范性的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的精品进行阅读、分析、鉴赏。《大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是“激趣、养习”;重点是“思维、表达”;目的是“感悟、人文”,深化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0.
外语语感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语感及其培养汪涛一“语感”一词在语言教学中时常被提到,不少人也在强调语感培养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并有意无意中运用了语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学习。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界定,对其解释往往语焉不详。本文作者发现在我国外语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负责...  相似文献   

11.
“语感中心说”是有生命力的语文教育理念,最终会成为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但是,语感中心说的教学论层面的研究相时薄弱。广大语文工作者若能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言语性原则、感受性原则、语体性原则、语境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便可落实语感中心说这一新的语文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的教学要求,全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注重情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语感教学已引起大家的重视。什么是语感?《新华字典》中这样解释:“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  相似文献   

13.
语感教学是当前中小语文课程改革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形式,目前尚处于摸索实验阶段。笔者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教学实践,创拟了语感教学课堂模式,期望对语感教学的实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丰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可见积累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生成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语言能力只能在语言活动中获取、积累和发展。只有听、说、读、写反复结合,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过程,并合理展开这个过程。怎样重视这个“过程”呢?一是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吟诵、涵泳,语感分析不能介入太快。通过朗读,才能整体感知言语作品所表达的意蕴了然于心。吟诵,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通过吟诵,钩联和创造出新的表象,进入作者胸境,因声求气,因气悟道,品味言语优劣,获得语感。涵泳,“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语),揣摩,推敲,鉴赏玩索,获得语感。总之,只有反复地读,学生才能由“语表层”进入“内蕴层”,才能自悟自得,获得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的语感。二是指导学生充分咀嚼,切忌快速结论。品味语言,是动用生活经验与言语信息汇合成表象,去判定言语的优劣。不待学生细致咀嚼,就由教师或少数学生得出结论,让大多数学生只记住别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语文本质的认识,尚无定见,目前主要有工具课、综合课、陶冶情操课说三种分歧的见解。本文不对这个理论问题进行讨论,暂以广义的工具课(即把欣赏、审美、陶冶等均归在“双基”之中)为教学目的,谈点具体的教学意见,就是,对不同的专业,教学要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院校开设了30年的大学语文,如今却走入了困境,这其中既有学科定位不准确的原因,也有大学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要走出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必须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寻找大学语文与现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使大学语文真正成为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院校教育发展的新特点,以全新的视野,进一步深化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语文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增强教学审美效果等方面的教改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是在普通高校非中文专业中开设的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一门必修课。调查发现,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种种问题,为此,大学语文老师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简要介绍和分析了比较阅读法,论述了比较阅读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由此看来,在新课标和新教材推广使用的大背景下,语感教学重新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回归。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梳理中学语文中的语感教学。本文以语感教学的提出为溯源点,既回顾了百年语感教学的发展流变,又廓清了语感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同时,从教师、学生、教学三个角度提出了加强语感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